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状况与防治大气:全国废气排放量10.5万亿标m~3(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t,比上年增长7.6%;二氧化硫排放量1685万t,比上年增长3.9%;工业粉尘排放量576万吨,比上年下降0.5%。酸雨仍限于南方局部地区。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66.5亿t,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3.9亿t,比上年下降0.8%。全国大江大河的水质状况良好,但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城市地表水污染普遍且严重,85.7%的城市河流部分监测项目平均值超标,8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普遍受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估计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甘肃省1991 -2009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了甘肃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甘肃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并以废气排放总量为例进行了定量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三废”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符合倒“U”型假设.其中,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  相似文献   

3.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选取1991—2007年宁夏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的计量模型,分析它们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宁夏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U"形曲线,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均呈倒"N"形曲线,第一次下降的拐点分别出现在2015年和2007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正"N"型。结果表明,宁夏工业废水、废气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仍处于上升期,环境污染物排放量EKC的转折点尚未达到。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同时结合宁夏"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宁夏人均GDP达到10 000美元时,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将出现EKC的拐点,工业废水排放量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不能出现拐点。同时,根据污染物和经济发展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不同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1985—2006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rossman)和克鲁格(Krueger)利用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得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后,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利用EKC研究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取河南省1985-2006年共22年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河南省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排放量的计量模型,分析工业"三废"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正"U"形 倒"U"形曲线左侧,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倒"U"形左侧曲线,即河南省工业"三废"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除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曲线已初见转折外,其余尚未达到环境质量趋好的转折点,今后仍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一)废水1.废水排放总量2.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4.工业废水处理量 工业废水处理率5、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二)废气1.废气排放总量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 烟尘排放量2.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l)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 其中二经过消烟除尘的 消烟}涂尘率 (2)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 其中:经过净化处理的 净化处理率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4.工业烟尘排放量 工业烟尘去除量5.工业粉尘排放量 工业粉尘回收量(三)工业固体废物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  相似文献   

6.
丽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西琴  何芬  张兵 《地理研究》2010,29(5):927-934
以废水排放总量、废气排放总量以及固体废弃物储存总量表征环境污染的综合水平,研究丽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4~2007年丽江市环境污染状况随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体呈现"倒U形+U形"的变化特征。其中"倒U形"的峰值出现在1998~1999年人均GDP为2000~3000元之间,"U形"的低谷出现在2001~2002年人均GDP为3000~4000元之间。进一步分析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等单项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呈现"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和"倒U形+U形+倒U形"特征,即M形。分析表明,上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与污染物排放量、产业结构变动、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环保政策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0~2000年广州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建设的发展经历了较不协调阶段(1980~1990年)、逐步协调阶段(1991~1995年)、基本协调阶段(1996~2000年)。20年间,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环保投资,削减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大气质量,扩大绿地面积,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今后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尚需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测算了近9年居民直接能耗导致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对比,并分析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分为6类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类型;高碳排放型城市的地均碳排放强度、人均工资碳排放强度及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总量等方面均比低碳排放型城市高,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低于低碳排放型城市,并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和资源丰富城市,其碳排放构成上分别以电、交通能耗碳排放和气碳排放为主导,高碳排放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86.20%。我国大部分地级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属于相对低碳排放型,其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所在地的降温度日数(CDD)、采暖期、采暖强度、人均能源供给量、居民的人均工资、城市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是影响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铜川市2001-2013年12 a的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并用SPSS在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并绘制了环境库兹涅茨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不会自动解决或者改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只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铜川市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际均未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COD排放量之间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平滑的单调"同步"增长趋势;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倒"U"型左半部分特征,有望达到拐点;工业氨氮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正"N"型, 2006年前呈上升趋势, 2006年以后至2012年期间,出现下降,近两年又开始增长,而且增长迅速。该研究对铜川市经济与环境特征分析,不仅定量揭示出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问的关系,而且剖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为铜川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管理需求,为全面实施"生态休闲城市"的建设确立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郭义强  郑景云  葛全胜 《地理研究》2010,29(6):1027-1036
从不同燃料和不同地区入手,分析了我国1995~2006年间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5~2006年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年总排放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发展态势,其拐点出现在2000年,而且2001年后各个省(区、市)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较前期均有大幅度的增加,总排放量由1995年的78678万t碳增长到2006年的146919万t碳,年均增长率5.84%,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也由0.62t碳/人增加到1.12t碳/人;煤炭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碳年总排放量的79%~85%;我国七大区和大部分省(区、市)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全国总排放量有类似的发展态势,其中华北、华东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国首位,山西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三类指标,适当添加人均可支配收入解释变量。利用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双向反馈作用关系。由EC-EKC-IP方程的结果表明,工业三废的排放与城镇、农村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未必都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因此,必须协调好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均衡发展,以达到降低恩格尔系数和减少工业污染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改进熵值模型和综合评价方法对2003—2007年的广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经济状况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社会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2)近年来,广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和环境各子系统基本朝有序方向发展,而2004—2006年广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了短暂无序化发展征兆,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增长放缓、环保投入降低所致。(3)通过对广州市与广东省的纵向和横向对比发现,近年来,广州市的空气质量和珠江广州段水质并未明显改善,环保投入和城市绿化建设更是仅相当于或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广州市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中必须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注重人口、土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CAM5.1的20年(1991—2010年)沙尘气溶胶排放量模拟,分析全球沙尘气溶胶排放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大气环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年全球年平均沙尘气溶胶排放总量为1 152±28 Mt,全球沙尘气溶胶排放源主要集中在北非、阿拉伯半岛和中亚、东亚、澳大利亚及北美沙漠地区。北非沙漠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沙尘排放源区,占全球沙尘源总量的61.8%。各沙漠区均有显著的沙尘排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波动,沙尘气溶胶呈现春、夏季强排放和秋、冬季弱排放的季节循环。相对于沙尘排放的季节变化,其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偏弱。基于大气环流指数与沙尘气溶胶排放年际变化的相关显著程度,确定主要影响全球和主要沙漠地区沙尘排放量的大气环流因子:南方涛动指数SOI、北极涛动AO、南极涛动AAO、大西洋年际振荡指数AMO、北太平洋遥相关指数NP以及西太平洋指数WP。全球主要沙漠地区沙尘排放量与大气环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在同一沙漠的不同区域甚至可以表现出正负相反的相关性。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ENSO循环中,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北非地区的沙尘排放量偏多(少),阿拉伯半岛和中亚地区的沙尘排放量偏少(多)。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淮河流域安徽段8个地市1998—2007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构建了淮河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查期内,淮河流域人均GDP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均较高;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为保证淮河流域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环保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开发洁净煤技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大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70年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的变迁历程,并将其划分为缓慢探索阶段(1949-1980年)、积极参与阶段(1981-1990年)、快速拓展阶段(1991-2000年)和逐步深化阶段(2000年以来)4大阶段,系统总结了城市地理科研工作者在中国设市预测与规划调整、中国城镇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和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城市代谢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代谢效率测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该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2010年中国31个案例城市的代谢效率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代谢系统效率的地域分异性显著,尤其是西部城市代谢系统的非DEA有效比例较高。这些非DEA有效城市在非可再生资源要素(钢材、原煤、焦炭等)投入、社会经济产出(人均GDP、城市化率等)、非期望产出(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方面有较大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我国开始创办经济特区,1984年又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再增建海南省,并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十年来,沿海地带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认为,对我国沿海地带的空间发展战略,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宏观上作深入探讨。 一、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经济实力分析 我国18个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海南岛情况特殊,另作专述)社会经济状况迥然不同,特别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为实证数据,试图刻画我国城市资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影响这一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中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全国285个城市的资源-环境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平均资源-环境效率指数为0.6381,该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城市的纯技术效率指数为0.6964,低于规模效率指数0.9225。对城市资源-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资源-环境效率与城市收入水平呈U形关系。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三个渠道影响城市的资源-环境效率:规模效应(包括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经济结构效应以及空间效应。城市资源-环境效率的提高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需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有效管治等手段。因此各级政府、企业和组织必须实施一系列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城市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力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剧。在概述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环境保护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别对火力发电、水利水电、高压与超高压电力网、核电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实现中国电力工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对策:(1)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2)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3)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有利于脱硫等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4)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5月23-24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地研联)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地理资源所研究生会承办,第十届全国地研联各理事单位协办的"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第九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启动,来自全国各地4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余名研究生们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传承与创新",先后收到120余篇论文,专家评选出了25篇优秀论文,《地理科学进展》编辑部将优选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