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4月对黄河口湿地4个站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成分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PO4-P含量变化不大,变化范围是0.18~2.18μmol/L,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NH4-N、NO3-N、NO2-N含量分别为4.51~348.1μmol/L、1.71~2002μmol/L、0.16~130.0μmol/L,其垂直分布为上高下低,这和土壤氮分布、所处氧化还原环境、植被类型等有密切关系;且无机N以高硝酸盐含量为主,这与黄河水的输入有很大关系。SiO3-Si的含量变化范围是59.7~256.1μmol/L,其垂直分布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2.
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营养盐的底部通量.结果表明,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以高含量的硅酸盐、铵盐为主.在垂向分布上,硅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这种分布特征表明,在硅的早期成岩过程中溶出是主要过程.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还原状态下进行.硅酸盐与铵盐存在明显的向上释放的通量.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04年9月对南海北部6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NH4-N含量为8.9—142.3μmol.L-1,是南海北部间隙水中营养盐的主要组分,占溶解态无机氮的比例范围为49.1%—75.2%。在平面分布上,NH4-N含量表现为近海高于远海,PO4-P则差别不大。NH4-N、NO3-N、NO2-N和PO4-P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通量分别为7.08、-0.61、-0.51、0.14μmol.(m2.d)-1。NH4-N、PO4-P主要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5.
大亚湾养殖海区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解吸——吸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天然海水体系大亚湾养殖海区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解吸-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和扣磷酸盐和硅酸盐解吸2小时基本达到平衡,而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0.5小时内基本达到平衡;各营养盐的解吸随PH值(小于8)降低而增大,随PH值(大于8)升高略有增加;盐度仅在低于10时对各营养盐的解吸有影响。研究了磷酸盐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6.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氮、磷、硅)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年冬季航次平均为4.68,43.84,115.68 ,6.85,425.71μmol·L-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平均为2.72,36.86,31.40,10.10μmol·L-1;平均扩散通量,1997年冬季航次为0.03,-14.07,121.70,0.25,72.54μmol·m-2·d -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为0.10,-11.74,40.47,-0.56μmol·m-2·d -1?NH 4和H4SiO4 是扩散量最大的2种组分,而HPO2-4 和NO-2的扩散量极小?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沿岸及邻近海区细粒沉积物中的碳酸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良彪 《海洋科学》1991,15(3):41-45
本文用X-射线衍射法直接计算了来自黄河三角洲沿岸及邻近海区80个沉积样的细粒组分(<2μm)中的碳酸盐含量。计算结果与全样的容量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细粒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变化受沉积物来源、海区水动力作用、海底地貌特征和碳酸盐的地球化学行为等因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8.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中营养盐剖面分布和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夏季珠江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分析,调查了营养盐含量分布和特征,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营养盐的底部通量估算和作用.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以高含量铵盐为主要的存在形式,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厌氧状态下进行,底部水体铵盐的增加来源于底部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释放,而且对水体的营养盐循环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亚湾养殖海区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解吸-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天然海水体系大亚湾养殖海区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解吸 -吸附规律。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磷酸盐和硅酸盐解吸 2h基本达到平衡 ,而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0 5h内基本达到平衡 ;各营养盐的解吸随pH值 (小于 8)降低而增大 ,随pH值 (大于 8)升高略有增加 ;盐度仅在低于 1 0时对各营养盐的解吸有影响。研究了磷酸盐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0.
11.
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的碳酸及铁,锰的控制体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宋金明  李延 《海洋与湖沼》1991,22(2):155-161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海区营养盐分布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沈志良 《海洋与湖沼》1991,22(6):540-546
本文通过1986年8月—1988年10月期间共5个航次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和历史资料,进一步验证了作者提出的长江径流量与营养盐输出通量之间的关系式。讨论了春季营养盐分布的年际变化及其与长江径流的关系。根据秋季10月实测资料对比和定量估算,三峡工程兴建后,由于长江径流减少(主要在10月),可能引起长江口海区营养盐平均浓度下降,等值线向江口移动,高浓度区域面积缩小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箱式采样器采集了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奥·伽利河口的沉积物柱状样,分析了间隙水的氯度、pH、Eh、5项植物营养盐、碱度、硫酸根、硫离子和锰.Eh小于零,硝酸根在整个沉积物中被耗尽,硫酸根在9cm处耗尽,硫离子浓度较高,说明整个沉积物处在还原性环境中;营养盐的再生过程进行的很激烈,离子活度积的计算结果说明,硫离子在控制间隙水中金属离子浓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厦门港湾两个站位岩芯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BHC、DDT的垂直分布,给出了它们在间隙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含量,初步探讨了BHC在海水、间隙水和岩芯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15.
春季长江口崇明东滩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5年3-5月,选取位于长江口崇明东滩的3个典型站点,对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剖面进行了观测;同时,通过模拟现场环境培养的方法测定了营养盐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间隙水中NH4+和SiO32-浓度比PO43-和NO2-+NO3-一般要高2-3个数量级.沉积物-水界面交换过程在春季表现为对NO3-和SiO32-的吸收,吸收的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覆水中这两种营养盐的浓度;由上覆水和表层间隙水浓度梯度所决定的分子扩散通量对实际交换通量的控制有限.对NO3-,分子扩散通量占交换通量的比例为到21%;对SiO32-,前者和后者的方向相反;对NH3+,较大的浓度梯度支持显著的释放通量,而在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上覆水中NH4+浓度持续的增长.以上结果都说明其它因素,如浮游植物吸收、颗粒物吸附以及底栖动物扰动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崇明东滩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宋金明  李延 《海洋科学》1991,15(1):27-34
本文提出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硅酸盐和硫酸盐的“扩散-平流-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间隙水受到硅酸盐溶解、吸附和沉淀不同体系的控制,因而间隙水中的硅酸盐具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垂直分布,并从模式中得到了上述反应的反应常数,其中E柱硅溶解的一级动力学反应常数为0.00l 42a-1。首次发现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指数下降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从数学模式上进行了处理。本文还研完了由于有机质还原SO42-而产生的硫酸盐指数下降垂直分布,提出其模  相似文献   

17.
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K,Na,Xa,Mg硅酸盐的热力学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K,Na,Ca,Mg硅酸盐的热力学平衡,结果表明,间隙水中的镁有明显转移,在较高的pH(〉8.5)下,可形成带Mg(OH)2夹层的无序海泡石(W)沉淀,从而有效地除去间隙水中的镁及溶解硅,海底到盐矿物钙长石,钾长石可风化为钙蒙脱石,高岭石等,钠长石仅表现为溶解,使间隙水中钠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18.
大亚湾沉积物间隙水的无机磷硅氮营养盐化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88~1989年对大亚湾14个站的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溶解性磷酸根、硅酸根、氨氮和硝酸根+亚硝酸根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它们在间隙水及上覆水中的浓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变化:除个别情况外,间隙水中的营养盐浓度比上覆水高.间隙水中的营养盐除硝酸根+亚硝酸根浓度随沉积物深度而降低外,其他的随深度增加.根据沉积物界面上的营养盐浓度梯度计算了它们的扩散通量.  相似文献   

19.
鲍根德 《海洋与湖沼》1989,20(3):263-273
本文利用太平洋北部铁锰结核富集区(富集度1.1—22.0kg/m~2)7个柱状样的沉积物和间隙水资料,详细探讨了其Fe,Mn,Ca,Mg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Mn明显的比河口、陆架及贫结核洋区富集,而Fe则与河口沉积物相接近;(2)沉积环境不同,沉积物和间隙水中元素的垂直分布和进入间隙水的途径不同;(3)沉积物中Fe,Mg主要来自粘土吸附,Ca来自生物化学作用沉积,而Mn则可能通过河口、陆架及半深海沉积物次表层Mn的迁移、生物化学及附近海底火山作用而富集;(4)由于钙、硅软泥区生物作用强烈,使间隙水中Mn~(2+)/Fe~(2+)比值明显的比钙质软泥和褐色粘土区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结核中Mn组元素的沉积物来源。  相似文献   

20.
大亚湾养殖水域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8年5月10日和11日分别在大亚湾的大鹏澳和澳头养殖水域现场调查,分析了底层海水、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和磷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大亚湾养殖水域NH,HPO和H4SiO4含量从大至小为:间隙水,上覆水,底层海水;NO和NO含量变化不大。估算了沉积物一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NH,NO,NO,HPO,H4SiO4平均通量分别为302.0,-0.06,-1.82,2.53,47.96μmol·(m2·d)-1。水体和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化学形态分别为DOP(占TP的54%)和无机态(占总态的60%)。大亚湾养殖水域浮游生物生长由磷控制。沉积物间隙水中NO,NO,HPO,H4SiO4的浓度垂直分布变化不大,而NH的浓度垂直分布呈指数下降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