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PCC成立以来对温度升高的评估与预估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自1990年开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经陆续出版了4次评估报告和1次补充报告。本文回顾了近20a对全球及中国温度升高值的评估及预估的变化。全球平均温度的资料来源于IPCC第一工作组4次评估报告,中国的资料则主要来自与IPCC 4次报告大致对应时期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自然科学基础卷的决策者摘要,主要对自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使用新一代气候模式在新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本文基于AR5和AR6相关章节素材,解读了干旱变化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5次全会于2006年4月26-28日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全会。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率领中  相似文献   

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综述了当前关于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人工管理系统和人类系统的影响、这些系统的适应能力及其脆弱性方面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5.
气象风云图     
《气象知识》2013,(6):44-45
IPCC全球温度预测:基本准确 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发布第一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时,给出了1990—2030年全球平均温度的预测(图中蓝色线)。  相似文献   

6.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第九次全会暨IPCC第二十六次全会于2007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泰国曼谷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议并批准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以及原则通过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主报告。  相似文献   

7.
前言1993年以来,世界气象组织(WMO)每年都要发布年度全球气候状况综述,2006年的综述包括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并从历史角度提供地表温度和其它重要气候要素的变率及其趋势。这份综述发表了对气候及其变率的权威科学信息,补充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期评估。  相似文献   

8.
2007年初,全球科学家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做出了最严肃的警告。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1工作组率先发表了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全面研究结果,指出若对温室气体排放不加控制,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地球将面临更具破坏性的灾难。这份报告的编写者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基本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的人为和自然驱动因子、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最新科学进展,这些最新进展主要是基于大量新的和更全面的数据、对数据更复杂的分析、对各种过程更进一步的认识、模式对这些过程模拟的改进以及对不确定性范围更广泛的分析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全球变暖已被公认为是危及人类生存的事实,然而,人类关于全球变暖的认识建立在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率的基础上,而这一结果的不确定性超过了50%。因此,科学界需要进一步澄清,以便人们理解产生地球系统正反馈的一些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1960—2007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多数陆地地区呈增加趋势[1]。观测研究[2]表明,我国的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都有增加的趋势,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在站党支部的领导、教育下,老同志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猛攻预报关,初步研究总结了“陕西旱涝与未来气候趋势的初步展望”。“镇安地区的伏早及其长期预报探讨”,运用五日压、温、湿滑动曲线图制作初  相似文献   

13.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Il】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并将对未来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其中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及沿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严重,而农业则是受气候和天气制约最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频繁见诸报端.旨在实现发展和减排双赢的低碳经济理念正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推崇.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发布以后,人类必须一致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工作组第四次评估中与决策相关的重要发现。本次评估体现了当前关于气候变化对自然、管理和人类系统的影响、这些系统的适应能力及脆弱性方面的科学认识。该评估基于此前IPCC的评估,并吸收了第3次评估以来的新认识。评估报告认为:从所有大陆和多数海洋得到的观测证据表明,许多自然系统正在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的影响;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可辨别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环境所造成的其他影响清晰可辨。当前关于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可以更详细地评估未来气候对各类系统和部门,以及对世界各大区域的影响,也可以对全球升温的影响进行估算,预估极端天气气候所带来的影响。必须采取更广泛的适应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够降低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能够减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6.
天气预报是一门自然科学。天气变化是大气内部矛盾运动的表现,有着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为了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我省气象战线的广大气象人员,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用《实践论》、《矛盾论》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分析大气内部矛盾运动,使气象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生于1947年1月,山东泰安人。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81年取得硕士学位,1992年取得博士学位。从199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中国气象局局长、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光辉的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发表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不仅指引我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两篇光辉著作用马列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对我国革命两条路线斗争的丰富经验作了精辟的总结,深刻地批判了作为“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思想基础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集中地最完整地表达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继承、捍卫和  相似文献   

19.
许鑑明 《气象学报》1935,11(6):297-298
本年九月六日至十三日,以波兰政府与该国气象局长J.Lugeon博士之柬邀,举行国际气象会议於波京华沙,由荷兰气象局长E.vanEverdingen教授主席,此项开会消息,已载本刊第十一卷第四期,惟内容如何,未经披露,兹特录其决议要项如下: 大会以鉴於航空气象上每临时发生重要问题,有不及交大会讨论即须确定办法者,特添设一委员会,专司气象组织之维持发展诸事宜。此外会中大部工作,皆由各专门委员会分别担任,各委员会先期於华沙但泽两地分别研究,拟具报告,及正式会议席上,不过将各种报告再加讨论,以定去取,或加修改而已。计议案中之最可注意者,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与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针锋相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还是自然因素主导了过去近百年的气候变化.指出20世纪中期以来温度变化的事实支持人类活动影响的观点,但是在近百年中自然因素如太阳活动、火山活动或大洋热盐环流的变化,对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有重要影响.有充分的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