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近年来,农垦、森工气象信息网络建设成绩显著,先后有24个自动站和50多个人工站开始汇交资料,为实现资料共享奠定了基础。农垦、森工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汇交,使黑龙江省气象监测点密度增加,为提高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据。2行业台站与省气象网络中心联网拓扑结构及资料处理过程2.1行业自动气象站网络系统行业自动气象站网络系统由3部分组成,即由中心站、中心站到子站的通信系统、子站等组成。中心站设在省气象网络中心,主要包括传输服务器、数据库、通信处理机等构成。主要负责收集并处理各行业气象站的自动站数据。中…  相似文献   

2.
将地面观测的降水划分为10~25、25~50、50~100mm/h3个量级区间,利用2010年5-10月天气雷达组网小时降水量产品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中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3倍标准差法,按上述3个等级逐月分别确立了两类设备降水观测差值的阈值参数,进而建立了天气雷达与地面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实时校验技术.采用该技术进一步对2011年5-10月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动站降水数据正确率可达85%以上,可以有效进行自动站观测降水实时检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串口服务器,将传统自动气象站RS-232通讯方式转变为TCP/IP网络通信方式,可以同时允许2台以上自动气象站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实现自动气象站数据异机实时备份,同时使用辅助软件可以有效解决自动气象站计算机和数据采集软件故障引起的自动气象站报文不能及时上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动站小时气温数据的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逐小时自动站数据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决策服务及预报预测等十分重要。以国家级自动站小时观测气温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小时气温数据的疑误形式,针对各种疑误数据,利用国家级台站建站以来的日最高、日最低以及4时次(北京时02点、08点、14点、20点)定时观测气温数据,研制形成了适用于中国自动站(区域站和国家站)逐小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并将此系统应用到2006-2010年中国27000多自动站小时气温观测数据中。结果表明:区域站的正确率、可疑率、错误率分别为99.43 %、2.24 ‰和3.45 ‰,国家站则分别为99.82 %、1.27 ‰和0.49 ‰;区域站和国家站数据的可疑率相当,但国家站错误率明显比区域站低一个量级。通过历史数据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证明自动站气温质量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判断出错误和可疑数据,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自动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王海军  杨志彪  杨代才  龚贤创 《气象》2007,33(10):102-109
利用气候极值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对自动气象站的实时资料进行了自动质量控制。为了降低气象要素误检率,还研制了单站大幅降温事件检测方法。应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对湖北省2005年7月—2006年9月共15个月近80个自动气象站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错误检出率为0.48‰。经自动质量控制后,特别是采用基于空间插值方法的空间一致性检查后,实时气象数据质量有较大程度提高。最后分析了错误随时间、项目及台站的分布情况。试验表明,湖北省81站1个时次数据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质量控制,能保证实时业务运行时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动气象站传输时效要求严格,传统的监控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在.NET环境下,采用模块化软件设计,开发了基于GSM短信的自动气象站资料传输监控系统,该系统可自动监控自动气象站资料传输情况,并通过短信猫接口将缺报信息发送至台站业务值班手机,实现了对自动气象站资料的自动化监控。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动气象站传输时效要求严格,传统的监控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在.NET环境下,采用模块化软件设计,开发了基于GSM 短信的自动气象站资料传输监控系统,该系统可自动监控自动气象站资料传输情况,并通过短信猫接口将缺报信息发送至台站业务值班手机,实现了对自动气象站资料的自动化监控。

  相似文献   

8.
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质量控制业务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鹏  张玮  黄少平  李洪康  邓卫华 《气象》2012,38(3):371-376
介绍了一种面向天气监测预报实时业务的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该软件综合应用数据质量控制、网络消息即时通信等技术,将数据质量控制纳入气象信息业务流程,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气象台站联动的自动站数据实时质量控制业务流程,实现了对江西省89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和153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有效降低了自动站疑误数据对天气监测预报业务服务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国家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气象数据的共享服务由单一数据库服务器承担,在汛期用户访问频繁时,经常因为查询量过大,造成数据库表无法正常访问、数据无法入库,给用户带来不便,也为数据库维护带来负担。针对此类情况,本文采用将数据实时同步到多台数据库服务器中,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将多台数据库服务器组建为数据库集群,实现用户对数据库集群的负载均衡访问,从而达到对用户的访问分流至数据库集群的节点服务器上,减缓对单一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压力,保障汛期实时气象数据的实效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2次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失败的案例,分析总结了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的经验教训。结果表明:(1)值班员必须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充分认识建立和运行实时自动气象站的目的,打破传统地面气象观测侧重于定时观测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随时要对自动站实时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的意识。(2)要灵活运用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实时分析观测数据的质量,并及时正确地处理异常数据。(3)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最好按照如下顺序依次进行:时间一致性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气候一致性检查。(4)解决台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的最好方法是研制以保证数据真实准确为核心目标的自动化质量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11.
自动气象站标准检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 言目前全国已有几个省 (区 )装备了不同类型的自动气象站 ,我省也在榆中气象站装备了MILOS 5 0 0自动气象站 ,并进入正常业务观测 ,随着时间推移还将有更多台站将要装备自动气象站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可靠 ,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校准、检定。经认真研究 ,提出我们的思路 ,为将要制定的自动检定方法提供参考。1 现场较准1 .1 气 压标准器 :采用准确度优于 0 .2hPa的振筒压力仪或Setra 370。设备 :由手动调压器等组成的密闭测量装置。条件 :将标准器和被校气压传感器、调压装置 ,用管连成一个封密系统 ,系统能满足升、降压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气象观测网分系统”项目是2001年12月正式启动的,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网的自动化建设及站网、监测项目的合理调整,最终建立一个在空间分布与探测时间密度都较为合理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面气象观测网。(1)项目建设概况截止至2004年底,全部共建设完成1698个自动站,其中利用国家投资(含大监项目、雷达项目、西部人影项目)1187个,省局自筹资金511个,所有自动站已全部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部分自动站已经进入单轨运行,并通过各省的通信路线进行联网发报,通过9210气象卫星通信网进行上行传输。(2)全区自动站建设与运行情况广西自动站建设从2002年开始,历经3年时间,已累计建成各类自动站55个,在气象业务的运行中体现了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优势。南宁市吴圩自动站于2003年1月1日开始投入双轨业务运行,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进入单轨业务运行;后期建设的23个国家基准基本站及15个雷达校准站也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投入双轨业务运行。39个站均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运行,其业务质量同时参加质量考核,并列入年度工作目标。2004年8月开始在区气象台网络中心组建自动站中心站,中心站数据服务器及前置通讯处理机放在区气象台网络中心,从2004年9月5日开始,全区39个自动站均须将小时观测数据自动上传至自动站中心站,实现了全区自动站小时观测数据的共享。自动站的监控、维护保障、标校检定由区装备中心承担。一年多以来通过电话支持以及下台站的方式,为台站排除了许多故障,为广西自动站的正常稳定运行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各自动站运行情况正常,雷击及供电情况不稳定对自动站的运行影响最大。(3)中尺度自动站组网建设展望根据中国气象局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按照中国气象局对重点工程建设实行“矩阵式管理、七巧板战略”的建设思路,采取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要求、分步实施、数据共享的基本原则,力争用3年的时间,全区共建设约500多个自动气象站,形成一个间距20km左右,密度适宜、布局合理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中尺度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实现观测时间密度最小为每10分钟一次,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发送一次观测资料。2004年完成14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42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区气象台自动气象站中心站建设。2005年完成55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4个5要素自动气象站和124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建设。2006年完成50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2个7要素自动气象站和120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不当造成的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气象资料的时、空密度要求也不断增加,近年来气象部门建立了大量的区域自动气象站,这些气象站在天气预报、气候分析、防汛抗旱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区域气象站实行省、地、县三级技术保障监控体制,以县级为主开展技术保障工作,做好县级技术保障工作是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同时部分区域站已连续运行了5年以上,设备老化严重,这就对基层台站技术保障工作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自动气象站缺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地面自动观测系统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容易受到直接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害、仪器性能下降、电磁干扰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影响,导致自动站采集器等设备损坏,造成业务中断,数据缺测,影响了气象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因此,台站观测人员需要在自动站设备故障,资料不正常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数据进行补测、挽救,保证气象数据完整、按时上传。对自动气象站资料缺测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着重对自动站定时观测、每小时上传文件及日、月数据极值、统计缺测等方面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1引言随着大气监测自动化建设在黑龙江省全面铺开,目前已经有82个台站和18个农垦行业台站和网络中心实现联网,正式向中心站上传自动气象站数据。自动站数据经过网络中心的中心站程序处理后,形成V P报文发往国家气象局。随着越来越多的台站开始上传数据,对数据的监控成为保障数据及时准确传输的重要手段。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前是依靠传统的人工监视,中心站值班员发现问题逐个打电话通知,中心站值班员和台站的值班员工作强度大,而且很容易出错;一般站非24h守班,电话通知经常联系不到人,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提高自动站…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分析区域自动气象站有0.1~0.3 mm的降水量,而附近有人值守台站没有降水现象,提出了如何利用天气雷达回波强度、露生成的环境物理等条件判断造成区域自动气象站因露出现降水量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近一两年来,随着气象改革的快速推进,气象业务有了较大变化,自动气象站由原来的一套自动气象站为主,转变为以一套自动气象站为辅,一套自动站作为备份设备运行,以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为主,新型自动站要素更加全面,数据更加准确快捷。但是,由于新型自动气象站是新设备,运行时间不长,很多台站对出现的一些新故障束手无策,应对十分困难,其中最难的是串口服务器的故障分析及其IP地址设置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陕西99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和1 88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气温数据,采用相关系数、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等指标,评估分析了2020年1—12月CMA-RA陆面(CMA-RA/Land)气温数据与站点气温的相关性及偏差分布特征,并分别按不同区域、不同高度、不同等级气温对CMA-RA/Land气温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CMA-RA/Land气温数据能较好地反映陕西的气温特征,但不同区域有所差异,在陕北的适用性最好,关中次之,陕南较差,沿秦岭山脉一带的误差明显偏高;(2)CMA-RA/Land气温数据在陕北不存在明显高估或低估,在关中除2—5月外均有所低估,在陕南低估最明显,但3—4月存在高估;(3)CMA-RA/Land气温数据在1 000~1 499 m海拔范围内与站点气温差异最小,其次为800~999 m,海拔超过1 500 m时差异最大;(4)CMA-RA/Land气温数据对0℃以下气温存在高估,对0℃以上气温存在低估,气温在-10~19.9℃时CMA-RA/Land气温与站点气温差异最小;(5)CMA-RA/Land气温数据与国家自动气象站气温的一致性优于区域自动气象站。  相似文献   

19.
汪华  黄笞  金石声 《贵州气象》2011,35(2):46-47
区域自动气象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资料数据准确、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的特点,在气象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区域中心站服务器软件系统在日常运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优化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省局《关于布置气象加密现测任务的通知》,全省有26个台站要按照“课题”指令进行每小时一次的发报任务。加密报文按现行台风加密报程序机编,遇有降水须在7WWW_1W_2即7WWXX组前增加编报一小时雨量,手编6RRRX组。这样,对于以上台站中利用PCT接口进行自动传报的台站来说甚感不便,因为手编6RRRX组,加密报文只能话传邮局,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