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东北地区与蒙古国经济技术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证了中国东北区与蒙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优势与可能性,并运用梯度推移理论和比较成本学说,从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合作双方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指出了合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参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同作是实现中国东北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措施,在确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选择与布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东北区参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同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地区综合开发项目,并提出项目布局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3.
参与东北亚国家( 地区) 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实现中国东北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措施,在确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选择与布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东北区参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地区综合开发项目,并提出项目布局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蒙古对外经济联系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东北地区日益成为蒙古对外经济联系的首选地区。本文从蒙古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态势、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趋势及其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论述了蒙古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国际物流格局中的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国际贸易(物流)的支撑。世界产业结构的演替为东北亚区域产业结构演替方向提供了借鉴和方向性启示;但东北亚区域物流在国际物流格局中的地位决定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影响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因素分析,提出加速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几个关键:图们江地区一体化、跨境交通走廊以及区域内的节点城市与口岸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世界经济有两大潮流并行不悖地发展,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顺势而动,融入潮流,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布局,实施以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地理位置毗连,广泛开展双方的地区间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本地区乃至中亚的安全与稳定.本文首先按照跨境区域合作的空间范围、一体化程度和合作方性质对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区域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新疆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均远离各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属于较为落后的内陆地区,且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经济互补性强.基于此,双方的合作不宜采取以国家为合作主体、涉及主权让渡和较强排他性的一体化模式,而应采取灵活的、开放性的和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次区域合作方式.当前主要的次区域合作模式有以国家政府推动的"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增长三角和地方政府推动的"珠-港-澳"次区域合作、国际和地区组织推动的大湄公河、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其次,通过考察和分析,认为具有独特地域经济特点的新-西区域合作应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共同推动,并充分考虑本地差异性较强的实际,采取跨境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境外经济合作区、科技园区等多样化的发展方式,确立相应的合作领域与合作机制,促进新-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地区地缘关系演化过程及区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利莎  王士君  杨冉 《地理科学》2019,39(8):1284-1292
梳理相关文献,深入分析探讨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地缘关系的演化过程,刻画地缘关系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世纪10~40年代,东北地区地缘关系呈现“半畸形”开放的状态,整个地区长期处于军阀战乱与日本侵略阶段;这一时期,东北地区迎来移民高峰,农业经济、民族工业快速发展,但同时境内日本经济肆意扩张,大量资源与财富被掠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地缘关系由50、60年代的依赖型转向80年代以后的多元和平发展;受其及政策等其他因素影响,地区内工业由蓬勃发展到缓慢波动前行。如今,东北地区地缘政治关系仍十分复杂,但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开阔;未来应大力推动东北亚国家及次区域间安全与经济合作,同时提高东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及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区域内外环境、地缘关系、经济互补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基本动力和客观基础,提出了本地区经济合作的多种模式,阐明了西南地区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下滑态势.本文从市场通达性的角度,探讨了市场潜力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内部市场潜力有较大差异,环渤海地区与其他地区有较大落差.市场潜力指数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伴生关系显示出东北地区内部的这种市场潜力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东北多数地区市场潜力的组成中外贸和区外市场的贡献份额较大,这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区内消费的现状不一致,说明东北地区具备对外联系的条件,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依托其市场通达条件基础,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增强企业的区际贸易竞争力.现阶段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中心所起到的市场带动作用还较为有限,今后需要强化经济中心的辐射功能,以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鹏  韩增林  王利  于欣  肖太梁 《地理研究》2015,34(12):2309-2319
基于ESDA方法,选取东北地区343个县级地区GDP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作为变量,分析1992-2012年4个时段经济总体增长、空间关联及格局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 研究区经济增长量呈现由强集聚向弱集聚变化的趋势,冷点和热点区域圈层分布明显,热点区域由东南部向南部和西部移动。② 各单元平均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高值区空间上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由中南部向西迁移。低值区呈分散布局,由东南向西北迁移。③ 研究区平均经济增长率经历了弱—强—弱的空间集聚过程,冷点和热点区域呈现分散—集中—分散的变化趋势,辽中南和锡林郭勒盟区域内单元增长速度较快。④ 基础相对较差的单元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经济基础较好的哈大沿线单元仍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3.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相对发展率、泰尔指数定量分析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绝对差异总体增大,相对差异呈明显的倒“U”型,但金融危机过后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远大于各省区之间差异,各省区内部差异明显不同,黑、辽与吉、蒙东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差异水平匹配的“高高”、“低低”俱乐部发展趋势;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T”字型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南北差异明显,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对东北地区经济差异演变与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主体功能区划将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人口与产业结构对广东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全省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人口素质及产业结构,认为自然资源的基础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造成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人口素质和产业结构的分化,这种分化又反过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有责任、义务和条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为市场机制并不具有自动削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要实现市场导向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15.
强外向型经济的福建和台湾二省,港口条件优越,资源要素和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存在合作的基础和可能。以港口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探讨闽台港口经济的全局性效应,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求解,得出闽台间的港口吞吐量、进出口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三指标所建立起来的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高、统计量的显著水平很好,定量分析结果说明港口经济对闽台经济确实存在着正向的显著影响,最后从港航运合作和产业集群等角度对闽台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与差异性的亚洲西太平洋地区,“亚区域经济圈”是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模式,本文对“亚区域经济圈”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其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我国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政策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促进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政策在我国90年代的宏观区域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旨在明确勾勒这一国家重要政策的基本框架,以期为认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立良好出发点。在总结分析宏观区域前景的基础上,首先对国家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政策的宏观目标及其配套的政策手段进行评述,然后对地方政府的响应态度和配合措施方式进行简要回顾总结,并对有关这一政策的学术观战和主要争议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成长是产业结构研究的主体内容,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其所构成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发生新的变化和组合;而各个空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差别、位置差别和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因而,产业结构的成长在不同的区域将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这是区域经济具有不同发展性质与方式的根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经济的区域格局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区,研究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机理,对制定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成为近年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界旅游重心的东移,更为东北亚区域旅游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目前,中国东北与俄、蒙毗邻地区互为市场、互为目的地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在共同的发展需求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其国际区域旅游合作在把握空间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合作方式,并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无障碍旅游"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范围内区域集团化实践的扩展和深入,对区域集团化进展效果的评价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加强对国内开展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总结,对有重要借鉴参考意义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初略概括和总结,主要从区域发展总体效果、区域集团化的贸易效应、投资效应与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的区域效果四个方面对主要研究结论和争议观点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