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近50年气候冷暖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回归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 ,对河南许昌、商丘等站进行了温度序列延长 ,对河南近 5 0年气候冷暖进行了诊断 ,评价了历年气候冷暖等级 ,并用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气温变化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2.
非均一性气温气候序列订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宋超辉  孙安健 《高原气象》1995,14(2):215-220
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订正法、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订正法、综合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对分布在全国25省区的35个台站进行了各方法气温资料订正效果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方法中以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订正法的抉合误差值最小,其次是一元线性回归订正法,再其次是综合订正法和差值订正法。试验还表明,拟合误差值的大小于确定订正方程式的资料有关,平行资料年数越长越好,至少不宜短于10年;相关系数越高越好,若将拟合误差  相似文献   

3.
500hPa高度场和温度场客观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逐步订正法的原理,对欧亚500hPa高度场和温度场的客观分析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冬季异常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引入异常度的概念,对江西省48a冬季气候进行分析,建立了冬季异常气候(干湿冷暖)划分的客观标准,并根据天气气候学原理对形成干湿冷暖异常冬季气候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这些结果在冬季气候预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2017年全国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旬土壤相对湿度观测数据,综合评估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0~20 cm层融合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评估表明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在中国东北、西北、江南大部及华南等地区存在较大系统性误差,总体上适用性较差。为消除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的系统性误差,采用回归订正法、7旬滑动平均订正法和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对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进行误差订正处理,对订正结果评估发现:订正处理后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与站点观测的相关性显著增加,系统偏差基本消除,适用性明显提高,3种订正方法中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的订正效果最优。最后,采用经不同方法订正后的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对2017年5月东北—华北地区一次气象干旱个例进行重现,对比验证表明:相对其他两种订正方法,经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处理后的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能更为精准地重现2017年5月东北—华北地区气象干旱的落区和强度。〖JP〗  相似文献   

6.
用逐步订正法将气象探空数据作客观分析,并在微机上进行计算,计算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ECMWF高分辨率模式2 m温度预报误差订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薛谌彬  陈娴  张瑛  郑婧  马晓华  张雅斌  潘留杰 《气象》2019,45(6):831-842
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和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的综合订正技术,并对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24~168 h预报时效内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高分辨率模式的2 m最高和最低温度进行偏差订正和误差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ECMWF模式在江西省的温度预报整体上比实况偏低,最高温度尤为明显,模式温度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系统性偏差,且偏差在不同预报时效是稳定的,订正ECMWF模式温度具有可行性。(2)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中较长的滑动订正周期对模式温度预报有更好的订正效果,采用滑动订正周期20 d是比较理想的。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具有持续的订正能力,但在季节过渡期间订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而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能进一步提高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的预报订正质量。(3)温度预报准确率表明,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和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综合订正技术较好地改善了站点温度的预报质量。经过订正后,模式最高温度24、48、72 h预报误差≤2℃的准确率分别从0.59、0.55、0.52提高到0.75、0.68、0.62,模式最低温度24、48、72 h预报准确率分别从0.84、0.83、0.82提高到0.89、0.87、0.85。订正后72 h最高和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都大于订正前模式24 h的准确率。总体而言,该综合订正技术较好地订正了模式误差,且误差在空间分布上较均匀。(4)对于高山站而言,经过订正后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与实况基本吻合。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的订正量在±1℃之内,与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后的偏差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有正的订正效果。该综合订正法已成功运用于江西省精细化气象要素客观预报业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塔里木盆地周边21个气象站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年和四季的基本气候特征、冷暖干湿阶段、年代际变化、异常冷暖、气候突变和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 a来该区域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年平均及冬季平均气温、年及夏季降水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冬季气温于1978年发生了由冷到暖的气候突变;年与四季存在不同的冷暖、干湿气候阶段和异常年份。  相似文献   

9.
四种定量降水预报客观订正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翔  袁慧玲  朱跃建 《气象学报》2021,79(1):132-149
基于2019年全年、不同季节、不同预报时效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的定量降水预报,检验评估了频率匹配、最优TS评分、最优百分位、概率匹配4种定量降水预报客观订正法的综合性能.利用理想模型研究了不同雨带位移偏差和干湿偏差情形下频率匹配法与最优TS评分的表现,并通过个例订正展示了4种定量降水预报订正法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气象探空资料的客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旭明 《四川气象》2001,21(3):36-36
用逐步订正法将气象探空数据作客观分析,并在微机上进行计算,计算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黄陵县1971—2014年逐年逐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和腰坪乡、店头镇、隆坊镇、田庄乡2011—2014年自动站气温资料,将黄陵县各乡镇依据海拔高度、地貌和温度分布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域,通过对比分析乡镇代表点与县站气温资料,发现各乡镇与县站的气温差值随地形、海拔、季节不同差异明显。气候差异订正法和变温订正法相比,气候差异订正法预报正确率较变温订正法预报准确率高。可供县气象站制作乡镇温度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两种客观分析方法的比较—逐步订正和最优内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苏志侠  程麟生 《高原气象》1994,13(2):194-205
本文利用逐步订正法和最优内插法对高空和地面风、温、湿(u,v,T,RH)要素场和地面气压(Ps)进行了客观分析和预报试验。利用逐步订正分析时,为使一些中-α尺度气象场特征得以体现,设计了多重权重函数-圆形、椭圆形和曲率椭圆形。最优内插法利用一元二维高斯相关模型。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料密集区域两者基本一致;在资料稀少区域最优内插法好于逐步订正法。预报结果表明:对于24小时预报结果,逐步订正法优于最  相似文献   

13.
基于Z-I关系和变分校正法改进雷达估测降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新回归系数估计法和新误差订正法应用于3 km的雷达CAPPI估测降水,首先用新的回归方法得出更合理的Z-I关系;再用基于变分技术的新的误差订正方法对估算出的降水进行订正,获得较好的估算结果,并且用2005年6月17~25日广东自动站降水和每6分钟一次的雷达基数据对新回归系数估计法和新误差订正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新回归系数估计法和新误差订正法用于雷达估测降水,能更好地对雷达回波强度估算降水的一些常见误差进行校订.  相似文献   

14.
1基本气候概况 2000年度(1999年12月~2000年11月),河南气候冷暖变化剧烈,干湿交替出现,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先后出现了寒冬暴雪、暖春干旱、大风扬沙及干热风、夏涝与风雹、冷秋连阴雨、寒潮及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其中,尤以春旱、夏涝的影响突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从气象灾害角度来看,灾情属一般偏重年份.  相似文献   

15.
不仅厄尔尼诺事件不同的冷暖性质对商丘气候的影响不同,而且不同的起始时间、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利用1952~2000年气象资料,对厄尔尼诺的冷暖性质、发生特征进行分型,进而找到厄尔尼诺事件与本地降水和气温的统计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厄尔尼诺事件对商丘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仅厄尔尼诺事件不同的冷暖性质对商丘气候的影响不同,而且不同的起始时间、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利用1952-2000年气象资料,对厄尔尼诺的冷暖性质、发生特征进行分型,进而找到尼尔尼诺事件与本地降水和气温的统计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10来新疆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分析了近10年新疆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变化,并与前20年进行了比较,对气候空迹作了检测试验,分析了气候极值出现的频次,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新疆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着重分析了近10年新疆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变化,并与前20年进行了比较,对气候突变作了检测试验,分析了气候极值出现的频次,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新余市与分宜两台站相邻,直线距离约20公里,但气温差异尤其是最高最低气温的差异十分明显,在制作县站指导预报中,开始我们没有具体地考虑到这种差异,结果造成预报与实况差得太大,影响了服务效果.为此,我们利用新余本身对温度预报的优势,在35年气候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各种天气条件下两地的温度差异,运用“温差订正法”制作分宜的温度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热量资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甚为密切,气候是变冷还是变暖?冷暖变化到底如何?农业部门甚为关心。本文试从上海100多年温度资料的变化结合太阳黑子演变,探索冷暖变化规律,冷暖出现时间,冷暖气候特征以及热量资源的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一、热量资源变化近几年来,由于世界气候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异常”现象,气候变迁问题引起注意。问题焦点是现代气候到底是变冷还是变暖?这种变冷变暖长短周期到底如何?冷暖变化波动振幅到底有多大?张家诚等在“气候变迁及其原因”一文中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10年平均温度变化尚没有超出1℃的范围,而我国五千年来最暖时期与最冷时期的温度变幅达4℃以上,从历史上看,是一个不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