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单位采用的平差方法是:每钻进100米或见矿,就要进行井深验证,验证结果如小于超差范围,应在最后一回次更正或消差.如果验证结果大于超差范围,应进行系统平差.但平差范围仅限于岩层中各层的换层井深,不需要每个回次进行平差,更不用改动原来回次井深、进尺、岩心采取长度、采取率、残留岩心长度等数据.在岩性单一  相似文献   

2.
在钻探施工中,每钻进100米就要进行井深验证,验证结果小于超差范围者,应于最后一回次或最后若干回次中消差;验证结果大于超差范围,则应进行系统平差。如何进行系统平差?原东北冶勘公司一○五队的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7,(2):39-40
我分队于1976年6月27日~7月22日,在801钻机连4井进行了针状合金钻头钻进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条件1.井段与岩层试验是在井深531·59~785·15米的井段中进行的。总进尺253.56米,其中针状合金钻头钻进51回次,进尺212.27米(平均回次进尺4.16米),普通合金钻头钻进20回次。进尺41.29米(平均回次进尺2.07米)。岩层:5~6级石灰岩占90%,7—8级硅化灰岩占10%。  相似文献   

4.
一、评比钻头的标准我认为,评比钻头的标准只能是该钻头钻进的综合经济效果,可采用每米进尺成本作为评比的标准,即:q=A(T_1+T_2)/L+C/L式中:q—每米进尺成本(元);A—每台时直接生产费用(元/台时);T_1—纯钻进时间(台时);T_2—辅助时间(台时);C—钻头价格(元);L—钻头寿命(米)。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矿区在制订《矿区地质工作细则》时,对孔深验证平差方法争论激烈。据1973年8月福建省冶金局制订的《钻探工程质量验收意见》及我们矿区的具体情况,关于孔深验证误差的消差平差问题,《细则》是这样订的: “钻孔每钻进50米,或钻进至矿层底板和终孔后,地质编录员均应及时配合钻工同  相似文献   

6.
数学模型的建立根据泉水流量Q和其有水力联系的钻孔水位h的同步水动态观测系列数据,推导出下列计算贮水系数S的解析式:或 (1)式中;V_e——大气降水有效渗入量米~3 [L~3]H_0~n——水位上升平均繁积量毫米 [L]F——补给面积公里~2 [L~2]I_e——大气降水有效渗入系数 [无量纲]ΣP_1——降水总量毫米 [L] 依据流量动态法数学模型计算出V_e或J_e即V_e=V_s-V_r (2)或 (3) 式中:V_s——泉水排泄总容积(米~3),通过Q~t  相似文献   

7.
欧启柳 《探矿工程》1982,(4):28-29,16
钻杆是输送冲洗液、传递井底压力和带动钻头回转给进的主要钻探工具。其质量优劣,加工技术条件和井下工作条件好坏,对钻探效果有直接影响。我们曾使用XU—600型钻机,配套X4105柴油机和φ50×5.5未加厚钻杆,进行较大孔径(φ110—φ225毫米)的钢粒、合金钻进。经在6~9级砂岩、花岗岩和卵石层中钻探,打井11口,进尺1935米,平均井深176米,共发生断钻杆事故77起,平均进尺25米发生一起,事故最多的井平均进尺6米发生一起,严重影响了生产。针对事故进行了分析,寻找规律和原因,采取措施,杜绝了断钻杆事故  相似文献   

8.
式中r为电极距,h_0为各层厚度的最大公约数,q_n称为“反射系数”.当(1)式中h_0和n选择适当时,可以得到较精确的ρ_s理论曲线. 众所周知,电阻率测深公式中转换函数T(λ)可用级数形式表示,也可用简单的递推公式计算得出.然而,T←→ρ之间的转换却要用近似积分或离散的汉克尔变换来实现,公式复杂,计算量大.  相似文献   

9.
<地质与勘探》1974年第6期上范坤生同志文中介绍了计算岩心采取率N的以下五种公式:本次提取岩心长度本次进尺一本次井底残留进尺+上次井底残余进尺100%本次提取岩心长度一上次残留岩心长度本次进尺一本次残留进尺100%、,_本次提取岩心长度一上次残留岩心长度,。。。,二、-一一一一二石石‘雨曰一一翻‘屯‘屯‘诬石1面如下石不石~—一IUV 70 召户t八卫工户、-月‘尤入戈币田刁与.‘甘不成2又上次残留岩心长度 上次残留进尺100%“二空丛鱼黯髓皇森轰器斟叁鲤‘。。灿一L盟霆毅黔100”‘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公式还有一些。范坤生同志认为只…  相似文献   

10.
苗菁 《河南地质》2010,(5):14-15
耕地中北方大干等于2米、南方大于等于1米的地坎(含耕地中的田埂、地埂)称为田坎。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的规定,耕地坡度(地面坡度)大于2°时,可测算耕地田坎系数,用系数扣除田坎面积。田坎系数测算是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准确获取耕地面积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做好田坎系数测算工作,对于准确把握全省耕地面积,进一步有效利用和保护耕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煤层顶板钻进效率低,取芯难,质量不易得到保证的问题,1981年我公司设计制造了SMK—J型取芯器,並于1982年3月,相继在江苏二队和一队进行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苏二队在徐州煤田李庄区458号孔试验时,在深孔(终孔深度866.7米)煤系地层中钻进,用合金钻头进尺36.68米,采取岩芯34.03米,采取率为92.78%,平均小时进尺0.91米?时;使用天然表镶金刚石钻头,进尺186.67米,采取岩芯184.49米,采取率为98.73%,平均小时效率0.94米/时(表1)。特别是九个穿过煤层的回次,共穿过厚、薄煤层15层,顶底板岩芯和煤芯都是一次采取成功,采取率达到100%(图1、表2)。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四年,我公司某队在某金矿合矿大断裂破碎带中,开凿了2×1.8的小断面沿脉平巷2500米。在施工中突出的困难是顶板岩石破碎,经常冒顶。在东沿脉平巷中一次冒顶就三天没进尺,多推渣200车左右;22坑雨后一次冒顶,流砂进入巷道,阻塞20米,冒空距离高达12米,地表下陷,一星期没有进尺。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基本上克服了施工的困难,现把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辽宁54型液动冲击器自78年4月开始研制,79年投入生产试验以来,先后在三个矿区,八个钻孔中使用,钻进791个回次,进尺1020,67米。使用结果表明,54型冲击器工作基本稳定,适应性较广,可在10—15公斤/平方厘米泵压下连续工作,冲击功1—3公斤·米,冲击频率800—2200次/分,适用于合金冲击回转钻进,以及小口径金刚石回转冲击钻进。在七级花岗闪长岩中采用金刚石回转冲击钻进,台月效率比金刚石回转钻进提高148%。现将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根据Peterson理论Sn=Rn*bn 式中Sn——地震反射记录,Rn——反射系数,bn——滤波因子。Rn=Vn+1ρn+1-Vnρn/Vn+1ρn+1+Vnρn 式中 Vn——第 n 层速度,ρn——第 n 层密度。   相似文献   

15.
作者更正     
《地质与资源》2021,(2):152-152
作者发表于《地质与资源》2021年第1期的文章《大庆石油勘探井改造地热井获得成功》应做如下更改:1)题目中“大庆石油勘探井”改为“大口径地质调查井松页油地1井”;2)文中“松页油1井”改为“松页油地1井”;3)文中“完钻井深2547.0 m”改为“完钻井深2484 m”。本文作者在此谨向期刊编辑部、读者及相关单位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16.
供水工程     
《地下水》1991,13(1):56-58
咸水灌溉次数的计算公式咸水灌溉次数是根据“降雨淋洗值”确定的。用以下公式计算:L=sum from i=1 to n (M_iq_i C_o C_H) (1)C_H=C_o C_s (2)式中:L——降雨淋洗值,kg/亩;M_i——灌溉水含盐碱量,  相似文献   

17.
在煤田测井中,测量视电阻率等曲线时,多数测井队常用的公式是 n=K M/I (1) 式中 n—横向比例;K—电极装置系数;M—电压常数;I—下井供电电流。我队搞石油测井时,引入了一个公式,因为它使用方便,至今仍在使用。测量视电阻率、泥浆电阻率、微电极、井径、井温等曲线都能用得上。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最新部标,K_0型合金片的几何结构及参数,如图1和表1所示。合金片几何参数的修改意见。一、合金片长度(L)合金片长度L,即钎头初径D_k。D_k可由下式确定:D_k=D_H n·D_0(毫米)(1)式中:D_H——钎头终径(报废直径)(毫米);n——钎头修磨次数(一般定为10~12次);D_0——磨次直径损耗(毫米/次);众所周知,钻速与钎头直径的平方成反比。为了提高打眼速度,希望D_k尽可能小些。但是,为了保证钎头有较长的寿命,为了提高合金片的利用率,n值又不能太低。在钎头质量提高,使用技术合理的条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基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效应系数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土类、桩长、桩距、桩数等对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承台外区土阻力随承台宽与桩长之比 (B/L)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不大;随桩距S增大而增大;受桩数n的影响不大。(2)承台外区群桩效应系数随B/L增大几乎无变化;随S增大而增大;不随n变化而变化。(3)承台外区群桩效应系数与土类有关。  相似文献   

20.
苏联文献〔1,2〕中提出的冲击回转钻进最佳转数公式为:n=Nδ/πD, r/min (1)修正公式为:n=Nδm/πD, r/min (2)式中:N——冲击器冲击频率,次/min;δ——两次冲击间钻头最优移距,即两次冲击破碎穴间恰可打通岩脊的最优间距,mm;m——钻头上切削具数目(或组数);D——钻头平均直径,mm。公式(2)可这样解释:若设钻头每转一转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