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受当地地热条件的控制 ,温州地区较多地存在温度>20℃的地下低温热水。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主要为山间谷地及山前沟谷地带的冲洪积层潜水和滨海平原内的孔隙承压淡水。与地表水相较 ,它们具有水温高 ,年温差小 ,水质好 ,无污染等优点 ,可用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从查勘地下热水前景着眼 ,温州地区不具备普遍出现地下中 ,高温热水或热泉的新地质构造活动条件 ,但不排除其个别出现 ,这可以通过对本文提供的“地热异常迹象”加以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2.
本次益阳市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是基于一定的调查与原则,在评价地下水现实及潜在利用价值、地下水防污性能、地下水质量、土地利用、污染现状类型和分布来确定污染荷载风险性,以及根据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来确定污染危害性的基础上开展的,得出的防治区划分级图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益阳市区地下水防治的轻重缓急,符合实际情况,对下一步实际预防、监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渤海沿海岸广泛分布着丰富的第四纪地下卤水资源。近年来,相关部门大力开发地下卤水资源,其勘察研究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各勘察区域零散,山东省整个渤海沿岸地区第四纪地下卤水资源整体研究程度不够系统全面。该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对该区卤水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当前的研究工作分析,指出今后该区卤水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胶东半岛位于山东省胶莱河以东,区内海岸线全长约1 700km,沿海滩涂面积约500km2。由于该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赋存有适宜海产养殖的地下咸水。该文依据大量的基础资料,阐述了胶东半岛区内海产养殖地下咸水的分布特征、富水地段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开发利用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对于指导该区海产养殖地下咸水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城市地下管线的地球物理特征、探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地下管线普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2006年长沙市制订了<长沙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增加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设计标准.伴随着轨道交通建设,长沙市将实现地上地下的综合利用,引导城市建设向立体空间发展.但是尚未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进一步的实施还要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地区、主要节点的详细规划指导当前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指导地上地下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深圳市地面塌陷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收集整理了深圳市2016-2020年地面塌陷灾害事故数据,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研究了深圳市地面塌陷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危害程度以及塌陷成因等。结果表明:深圳市地面塌陷灾害正处于持续增长阶段,绝大多数属于小规模塌陷,且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其中5-8月尤为严重;地面塌陷发灾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福田区、罗湖区以及光明区,主要塌陷地点是市政道路和人行道;塌陷成因主要包括管网破损、暗渠河道破损、施工不当、雨水冲刷、软土沉降、车辆荷载过大以及其他原因,其中,管网破损和施工不当是造成地面塌陷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成果可为深圳市及其他类似城市地面塌陷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高楼密集、交通拥挤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城市建设需要更多的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临沂市位于沂沭断裂带与临沂单斜、平邑-方城盆地多个地质单元的交会处,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强烈,地质条件复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因素众多,该文从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对临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其主要制约因素为极其发育的活动性断裂的看法,凡是活动性断裂对地下空间开发有影响的区域,均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制约区。评价结论对于提高城市发展格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指导城市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推进,城市建设总规模不断扩大,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土地资源缺乏、交通拥挤、人口密度过高等因素越来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展土  相似文献   

10.
水体污染是当前世界上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保护矿山及其周边地质环境,有效防治矿山开发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和诱发的地质灾害,我国各地相继出台了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评价制度或管理办法。矿山废水因排放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大、成分复杂、浓度极不稳定等特点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评价中一项重要评价内容。在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中,对水污染评价的取样及样品测试项目的技术要求是当前讨论和尚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将就此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管线多年来一直是困扰市政建设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随着基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管线的计算机化管理成为现实。通过对管线普查作业流程、数据标准、管线普查数据的自动化检查入库等重要环节作了深入的阐述,为西宁市下一步的管线探测与建设提出了可靠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今后20年或更长时间内,我国将迎来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城市空间立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土部门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方面将大有可为。一、城市地下空间是新型国土资源城市地下空间,主要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地表以下的介质进行有目的的改造而生成的人工  相似文献   

13.
大汶口矿区石膏矿产资源丰富,经过近30年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定数量规模、结构相对稳定的石膏矿房地下空间。该文通过对大汶口矿区现有石膏矿床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在调查了解矿山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研究总结了石膏矿房地下空间特征,认为其埋藏深度适中,呈层状分布,矿房空间结构稳定且密闭性好,空间规模潜力大并易于监控;并就影响开发利用因素进行了分析,围绕石膏矿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对策,石膏矿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石膏矿山开发转型升级,实现矿业持续、绿色发展。同时,在石膏地下空间利用的思路下,拓展了煤炭、岩盐等其他矿产地下采矿空间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年龄和滞留时间包含了地下水循环和演化的重要信息,被广泛用于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的研究。使用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演示仪,实验模拟了三级水流系统模式中地下水年龄及滞留时间分布。研究发现,盆地底部、区域流线的下游、盆地滞留区最晚响应;浅部的局部水流系统稳定后的浓度值相对较低;中间水流系统相对深部的区域水流系统也较低,滞留区盐分积累,浓度值相对较大。盆地内部所有监测点的地下水年龄分布曲线都为单峰,区域水流系统的循环时间大于中间水流系统以及局部水流系统。在排泄区监测的滞留时间分布显示不同级次补给会产生早、中、晚峰,并且峰值与地下水流系统的级次性完全对应,可以通过排泄区的峰值判断地下水是从局部、中间或区域水流系统补给而来,以此判断污染物的来源。本研究成果对于地下水的循环演化和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地下生命线,事关城市安全运行、开发规划和高质量发展等诸多城市管理工作。开展城市地下市政设施普查是加强城市地下市政设施建设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消除地下市政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的节约利用,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为背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广州市建立综合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背景,针对中国城市地下管线勘测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系统建立的实施流程,强调了数据源保证、标准化质量监控、实时更新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普查成图与监理入库相结合、全面普查与竣工测量相结合、规划审批与现状信息相结合”的建立具有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或专家系统雏形的综合性管线信息系统模式,该模式适用于管线历史资料不完整、精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广大城市.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国土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推进"空间换地"、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厅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成为限制城市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该文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等研究手段,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以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了济南市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影响因素,构建了济南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多层次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泉水保护对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影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济南市后续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管理是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管线相关信息量的增加及动态化更新给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库开发带来一定难度。分析GIS时空数据模型在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中的应用,分析探讨基于城市地下管线的GIS时空数据模型及时空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球系统科学和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水文地质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已成为水文地质学的新范式,其产生和发展,从方法论上为地下水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下水流系统组持续开展了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回顾与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地下水问题受多因素影响,研究应以“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靶向准确,才能在信息浩渺中不失方向,向着目标前行;研究时应采用“假设演绎法”,先依据已有认识和资料演绎出应有的现象,再有目的地观察和寻求证据,或修改假设继续求证,直到假设被证实或证伪;演绎寻证过程,可以采用“控制性实验”“信息提取与组织”“多学科方法与手段融合”等技术方法。实例分析证实,控制性模拟实验使我们得出了地下水流模式的新认识;采用多通道的信息提取、加工和组织,构建地下水流系统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各类工程中的应用问题;多学科与手段融合、各种信息相互验证,提高了结果的可信度。以实例研究为基础,从研究方法上的总结能为正确认识和理解地下水流系统理论、推进新理论和新思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