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及煤层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晚三叠世几个时期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分析探讨了含煤地层的煤层赋存规律,同时,对成煤期的划分及含煤性评价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
3.
滇东—黔西南泥盆纪构造格局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贵州及邻区奥陶纪桐梓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冥相 《贵州地质》1989,6(3):217-226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贵州及邻区奥陶纪桐梓期的古生物群落及沉积岩石学的纵横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对其岩相古地理格局获得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共划分出三个相体系八个相带。  相似文献   

5.
林树基  周启永 《贵州地质》1990,7(2):115-124
贵州威宁中水一带出露的中水组,是新生代时期贵州地区最早的寒冷期记录,它有可能与副南极地区同位素曲线所表明的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初的寒冷期对比。更新世时期,贵州部分高中山区曾发生过不只一次的冰川作用,其它地区则处于冻融作用比较强烈的冰缘环境中。根据孢粉、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与岩石学等方面的资料,太平洋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所反映的早更新世末以来的气候旋回,在贵州地区亦有所显示;贵州主要根据冰碛—冰水阶地及沉积物性质所划分的六次冰期可能均为复合冰期,而且有可能与阿尔卑斯地区的拜伯、多瑙、滚兹、民德、里斯、玉木冰期对比。  相似文献   

6.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一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地震勘查,盆地盖层厚度达12.5kml。据少数钻井揭示及与其它盆地进行地震地层对比,认为万安盆地奠基于中生代基底之上,发育有晚始新世-第四纪地层。盆地大致呈近SN向展布的菱形,它是张性特征非常明显的走滑拉张盆地。盆地自形成至今,其古地理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和区性构造运动影响,经历了从四面环陆的内陆湖泊到北西南三面环陆的海湾,再到滨、浅海的演化。古地  相似文献   

7.
8.
张瑞林 《西北地质》1992,13(1):54-55
近几年来,笔者参加了秦巴地区的科研工作,对岩相古地理方面的研究感受甚多,诸如时间、空间上演化运用活动论观点的岩相古地理工作,以板块构造理论作为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指导理论,多学科、多专业密切配合研究区域的沉积构造演化,与沉积矿产有密切关系的盆地演化历史的研究等方面,现将这些体会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南晚奥陶世的沉积,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其沉积类型计有地台型(湘西)北区);过渡型(湘中区);地槽型(湘南区)等三种。它们以江南列岛和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为分界线。五峰早期除了江华汝城隆起和江南列岛外均接受海侵,海水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在湘南沉积了巨厚的砂页岩复理石建造。在湘中、湘西北区沉积厚度逐渐变薄。生物群在湘南,湘中为纯笔石相,湘西北为以笔石为主有三叶虫和腕足类等构成的混合相。五峰晚期湖南境内大部分抬升为陆,仅在东安县苏水冲和桃源县九溪等地形成滞流海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最新的地震资料、探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区域地层格架,编制晚震旦世各沉积时期构造—沉积环境图,并探讨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构造—沉积环境展布受基底构造限制,并具一定继承性。晚震旦世开始大规模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整体来看自西向东海域环境由浅变深,由古陆过渡至碳酸盐岩台地、向东至台地边缘—斜坡沉积泥质岩,至深水盆地相沉积硅质岩,各相带总体呈南西—北东走向。上震旦统灯影组一段(简称灯一段)沉积时期—灯二段沉积中期为填平补齐沉积充填过程;灯二段沉积时期末—灯三段沉积期在克拉通内拗陷盆地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平缓的克拉通内部隆起;灯四段沉积时期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碳酸盐岩台地边界整体向东迁移。灯二、灯四段沉积时期末受桐湾运动两期抬升的影响,川中部分地区形成岩溶不整合面,盆地西部灯三、灯四段遭受强烈剥蚀。灯影组是四川盆地及邻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11.
傅锟  梅冥相 《贵州地质》1989,6(4):337-346
根据生物组合及岩石组合在纵横二向上的有规律变化,把贵州及邻区湄潭早期的岩相古地理划分为二个沉积体系、六个相。  相似文献   

12.
沈建伟 《贵州地质》1990,7(2):125-140
贵州及邻区的奥陶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较全,而中奥陶世宝塔期地层主要是一套灰岩相沉积。前人对这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做过概略的、小范围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野外近五十条剖面的资料,系统地,以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对贵州及邻区宝塔期沉积相进行研究并编制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3.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华北晚古生代沉积岩系的环境标志,识别出29个相,归并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潮汐砂滩、碳酸盐台地等6个沉积体系。系统总结了华北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时空演化规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残留盆地共95个,探讨了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青藏高原上新世总体构造地貌格局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碰撞及持续挤压,影响着青藏高原广大范围内的构造抬升。东北部昆仑山、祁连山地区是两大构造隆起蚀源区,两大山系夹持的柴达木盆地是高原东北部最大的陆内盆地,祁连山以北和以东地区则以盆山相间的格局接受周围山系的剥蚀物质,直到晚上新世(青藏运动"A"幕)高原东北部进一步强烈隆升,山间盆地抬升成为剥蚀区。新疆塔里木和青藏高原东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区。高原东南部为一系列走滑拉分断裂运动形成的拉分盆地,上新世早期堆积洪冲积相砾岩,中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晚期随着山体的进一步抬升,盆地又接受冲洪积扇相砾岩堆积,并被河流侵蚀剥露。高原南部上新世多分布一些近南北向盆地,是响应高原隆升到一定程度垮塌而成的断陷盆地,同东南部拉分盆地类似,上新世沉积相也由早至晚分为3个阶段。恒河地区上新世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快速抬升,沉积以粗碎屑为主,形成狭长的西瓦利克群堆积。上新世青藏高原总体地势继承了中新世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貌特征,但地势高差明显较中新世增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矿田早震旦世底板页岩划分为硫碳质黑色页岩相、黑色页岩相和砂质(硅质)页岩相.根据同层位矿体沉积环境、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和矿物种属,划分为碳酸锰矿相、含锰灰岩相和含钙硅质岩相.采用岩类组合法,结合微观标志,划分为合岭洼地、洼地边缘和炭家仑潜丘3个景观单元.指出还原和封闭性好的合岭洼地是深部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6.
依据古地磁方法,对志留纪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更新的志留纪全球大地构造背景、洋流系统、气候带分布以及岩相古地理、烃源岩分布等要素,编制了志留纪全球古板块再造图、全球古地理图、全球岩相古地理及烃源岩分布图。志留纪全球板块构造格局最重要的特点是劳俄大陆的形成以及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持续裂解事件。早—中志留世全球性的海侵事件导致各大板块周缘普遍发育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广泛分布于冈瓦纳大陆的周缘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劳俄大陆的大部分。志留纪较高的温度以及广阔的陆表海促进了海洋生物的进一步繁盛,为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母质;同时,上升流作用以及冈瓦纳大陆内部大型河流的搬运作用,导致在冈瓦纳大陆的西缘(北非和阿拉伯地区)发育有厚层的黑色页岩,其为志留系重要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炭纪的岩相-古地理和古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的石炭纪地质年表为时间坐标,概述了中国石炭纪各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石炭纪为一海浸时期,新村期(C_2~1)和上司期(C_2~2)是其中两个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阶段,根据古生物地理学、古气候学和古地磁学等方面的资料,揭示了中国和东亚地区石炭纪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地区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6条野外实测剖面和38条收集剖面的基础上, 通过剖面的岩石组合特征及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对中国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样品常量元素具有高Si、Al, 低P、Mn、Ca的特点;微量元素具有高V、Rb、Zr、Ba, 低Be、Mo、Cd、Ta和U的特点;稀土元素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显著, 轻稀土相对富集, Eu负异常的特征。沉积环境主体为陆相淡水还原环境;存在北部、东部和西部3个物源, 其中北部和东部为主要物源方向;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此外, 林西组底部样品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异常和杨家沟组底部大量碳酸盐岩砾石的出现, 说明晚二叠世初期局部有海侵发生。中国东北地区晚二叠世沉积初期为海陆交互环境, 主体为陆相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中新世50余个沉积盆地的类型、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对青藏高原中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中新世,青藏高原海相沉积已经全面退出,全部转为陆相沉积,约23Ma时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标志高原整体隆升。塔里木、柴达木及西宁-兰州、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沉积。约17.2Ma左右,阿尔金山显著隆升,使柴达木盆地西叉沟一带再无生物礁灰岩出现,且在盆地西部出现了短暂的沉积间断。这一时期,柴达木盆地西部开始进入湖退期,而东南部则快速湖进;同时,大约17.7Ma索尔库里山间盆地初始凹陷形成。另外,高原腹地五道梁-沱沱河盆地受南部唐古拉山的挤压抬升,在16Ma左右结束了五道梁组的沉积,在可可西里—唢呐湖一带则再次凹陷接受唢呐湖组沉积,形成高原腹地的大型压陷湖盆。13~10Ma期间,藏南南北向断陷盆地的形成,是高原隆升到足够高度开始垮塌的标志;约8Ma以来,高原东北部几乎所有湖盆均进入湖退期,普遍出现冲积扇、辫状河和水下扇砂砾岩堆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的岩相古地理。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共识别出半深海-深海区、浅海区、滨海区、冲积区和隆起剥蚀区5种古地理单元,其中,隆起剥蚀区沉积记录缺失;冲积区以砾岩+砂岩+泥岩和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滨浅海区沉积则以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碳酸盐岩、砂岩+泥岩+碳酸盐岩3种岩性组合为主,局部有蒸发岩、砾岩+砂岩+泥岩发育;而半深海-深海区为大洋。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理以滨浅海区为主,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台地、西西伯利亚盆地、鄂霍茨克地块、楚科奇板块和巴伦支海北部地区;半深海-深海区的分布仅次于滨浅海区,此时西西伯利亚盆地尚未完全形成,其东侧为半深海-深海区;隆起剥蚀区分布范围小于半深海-深海区,主要分布在波罗的地盾及其周缘地区,以及东西伯利亚台地的阿纳巴尔地块和阿尔丹地盾地区;冲积区分布范围最为局限,仅在蒂曼-柏朝拉盆地中部发育。研究表明,俄罗斯北极地区广泛发育前寒武纪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为主,部分构造单元中的前寒武纪地层已成为陆壳基底,前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可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余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