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虹螺山—杨家杖子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的燕山台褶带,位于燕山斑岩铜钼成矿带的东端。区内花岗岩类岩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且为复式岩体;岩浆演化经历了从安山质岩浆到酸性(或超酸性)的流纹质岩浆约80Ma的历程,成岩系列为闪长岩—花岩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粗粒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构成的岩石组合;钼矿化的成矿系列为斑岩型—岩浆喷气交代矽卡岩型—斑岩叠加岩浆喷气交代矽卡岩型—气液充填交代脉状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内蒙古乌兰五台地区识别出铝质A型花岗岩。通过研究该套斑状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成因类型,探讨早—中三叠世该区大地构造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乌兰五台地区斑状二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1.84±0.99)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岩石组合为中细粒、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表现为高硅、高碱,w(K2O)/w(Na2O)1,A/CNK值为1.01~1.10的特点;Eu负异常明显,Rb、Th、K、Pb相对富集,Sr、Ti亏损;Ba、Nb、Sr、Ti呈现明显负异常,Rb、Th、K、Pb呈现明显正异常,w(Rb)/w(Sr)、w(Rb)/w(Ba)值高,w(Sr)/w(Ba)值低。上述特征显示该花岗岩为中—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侵位,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挤压环境下的局部拉张构造环境,标志着大规模碰撞造山运动的结束和新的板内构造运动演化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建昌养马甸子—三道沟韧性剪切带位于燕山台褶带的山海关台拱的北缘,临近辽西台陷。韧性剪切带发育于由麻计沟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水路沟花岗闪长岩单元组成的中元古代房胜沟超单元中。岩体北部被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覆盖;向南和向西侵入了太古代绥中花岗岩(年龄为2 475Ma);东部被早侏罗世圣宗庙花岗岩超单元(Rb—Sr等时线年龄188.5±2.3Ma)侵入。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及外围广泛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对分布于克兰盆地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年代学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克兰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新的依据。研究的花岗岩类有中细粒含二云正长花岗岩、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白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英云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6±4.7)、(386.7±4.8)、(395.6±2.9)和(406.6±3.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早—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认为,克兰盆地花岗岩形成时代有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其中泥盆纪花岗岩的分布范围最大,泥盆纪特别是400Ma左右为克兰盆地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的高峰期,与区域上一致。克兰盆地泥盆纪花岗岩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时代大体一致,花岗岩侵位略晚于火山岩,花岗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表明两者为陆缘弧构造背景下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体年龄、成分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对隆木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57±6)、(450±9)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岩体铝饱和指数为1.11~1.29,K2O与Na2O含量(质量分数)之比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根据ACF图解,岩体投影于S型花岗岩区域内;岩体Rb、Th+U、La+Ce、P、Nd、Zr+Hf+Sm相对富集,而Ba、Nb、Sr、Ti相对亏损,总体上属于低Ba、低Sr的花岗岩;岩体Rb与Sr含量之比为0.60~2.82,平均值为1.68,明显高于大陆地壳与上地壳的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根据A/MF-C/MF图解,岩体物源区为砂质岩;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量偏低,为(113~1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Eu异常为0.38~0.67,Eu亏损程度中等偏高;化学成分显示,岩体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是一种壳源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成熟上地壳的砂质岩源区;构造判别图解、年龄信息及野外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总之,隆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裂解、在中奥陶世再次发生陆内碰撞使得地壳加厚部分重融、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熔融物质上升侵位形成的岩体。  相似文献   

6.
玲珑期花岗岩是胶北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中生代岩体,与胶东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主要岩性有细粒混合岩化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含斑粗中粒二长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含特征矿物石榴石,暗色矿物黑云母以铁质黑云母为主,少量镁质黑云母,为一套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的铁质花岗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及高场强元素U,亏损Nb、P、Ti等元素,富集Zr、Hf元素,Sr元素多数正异常等特征,形成时代为146~166Ma,属于晚侏罗世。该期花岗岩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具有复杂的物源组成,以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及TTG质岩石、古元古代变质地层为主,同时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及晚三叠世同造山岩石也有参与。玲珑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密切相关,是地壳持续增厚,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胶东金矿集中区金成矿与中—酸性花岗岩类密切相关。剪切相的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160~153 Ma)是面积达3 500 km2的大规模岩基;引张相的滦家河型等粒粗粒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54~152 Ma)侵位于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内,单个岩体面积为100 km2至数百平方千米。但与金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挤压相的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31~126 Ma),多数呈岩株状出露(面积为2~90 km2),超大型金矿床往往发育于距其5 km范围内。但是,当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岩体规模很大(如蓬莱地区的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体面积为270 km2)时,则与金成矿几乎无关。胶东中—酸性花岗岩“小岩体成大矿”的新认识对于中—酸性岩浆相关热液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和预测勘查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但受限于相关资料缺乏广泛研究,其形成机制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郭家岭序列侵入岩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西北部,是胶东地区金矿床的主要控矿围岩,提高该序列岩石演化研究程度,有助于指导该地区金矿找矿。通过对郭家岭序列各单元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在莱州三山岛、龙口冯家—前迟家等地区,均发现原西石棚单元似斑状粗中粒含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其具有高的SiO_2(69.06%~72.01%)、全碱(Na_2O+K_2O=7.69%~8.58%)、Ba(1573×10~(-6))、Sr(765×10~(-6))、(La/Yb)N(28.56)、Sr/Y(116)、LILE/HFSE,低的Al_2O_3(14.76%~15.53%)、MgO(0.32%~1.16%)、Y(8.31×10~(-6))、Yb(0.65×10~(-6)),相对平坦的HREE,无明显的铕异常,以及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为127±2Ma。研究表明,似斑状粗中粒含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与郭家岭序列花岗岩具有相似的主量元素组成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属于郭家岭序列花岗岩。该文认为应该在郭家岭序列中恢复西石棚单元似斑状粗中粒含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置于罗家单元之下。  相似文献   

9.
大喀拉苏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新疆阿尔泰南缘,是研究阿尔泰二叠纪构造环境的理想对象。采用LA-Q-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61.4±2.1)Ma,属中二叠世。岩石具有高Si(SiO2质量分数为69.03%~70.94%)、富Al(Al2O3为14.18%~14.71%)、富K(Na2O/K2O值为0.70~0.87)的特征,A/CNK值为1.02~1.04,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显示I-A过渡型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Rb、Th、Pb、Nd、Sm的相对正异常;Ti、P、Sr和Ba的负异常;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元素强富集、重稀土元素平缓及明显的负Eu异常(0.55~0.82)。岩石的εNd(t)值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66~3.01和0.79~0.80Ga。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喀拉苏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岩浆来源于地幔和地壳物质的混合,并在岩浆源区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Re-Os同位素技术,对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获得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122±44) Ma.黄铁矿的N(187Os)/N(188Os)初始比值为0.56±0.12;γOs值为197.46~394.16,平均值为293.49,介于地幔与地壳之间,结合矿物中普通Os的w(Os)u对w(Re)/w(Os)比值,提出了其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胶西北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巨型金成矿省最大的金矿床之一,为了研究其成矿时代,利用绢云母~(40)Ar/~(39)Ar测年法测定了三山岛金矿含矿黄铁绢英岩中绢云母结晶年龄。结果表明,三山岛金矿黄铁绢英岩中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18.35±1.21)Ma,反等时线年龄为(118.56±1.37)Ma,认为三山岛金矿的成矿年龄为(118.35±1.21)Ma。其围岩郭家岭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27±2)Ma,与金矿成矿年龄相差9Ma。考虑岩浆在深部侵位的缓慢冷却效应不超过10Ma,认为三山岛金矿成矿事件与其围岩郭家岭花岗岩侵入事件关系密切。早白垩世随着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地温梯度不断增高,并进一步产生大量热能,导致下地壳重熔或壳幔同熔产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及成矿流体的形成,从而使得岩石圈地幔不断消耗而减薄。在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下,壳幔同熔产生的岩浆侵位结晶形成郭家岭花岗岩。随着岩体的隆升,温度的下降,富含金质的多源成矿流体进入构造裂隙系统,并和围岩发生强烈的蚀变交代,使含矿热液的矿质浓度进一步提高,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进而加速了金质的沉淀,形成一系列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建平八家子超单元花岗岩同位素年龄274.8~260Ma(U/Ph,K/Ar),属早二叠世.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可划分为4个单元,即杨树岭单元、紫杖子单元、套卜河洛单元和太平庄单元,主要岩石为中细粒—巨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由于侵位过程中的同构造变形作用,局部形成糜棱岩化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岩浆侵位为膨胀底劈上侵.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老牛山岩体与华山岩体所夹持的EW向长廊中,产出于太古界太华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内。该矿床已经被确定为中型矿床。西沟钼矿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展布的多条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钼矿体主要受近EW向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长石-石英脉型、方解石-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为主。应用Re-Os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测得西沟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年龄为(206.7±2.8)~(214.7±2.8)Ma,等时线年龄为(212.4±2.8)Ma,属于印支晚期;辉钼矿Re质量分数为(306.6~401.0)×10-6,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区域成矿条件对比发现,西沟钼矿床与黄龙铺钼矿床在成矿时代、成因类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矿床类型划归为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依据化探异常及初步勘查结果,预测西沟地区深部可能存在有隐伏岩体,具有寻找大型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三座庙序列侵入岩U—Pb法一致曲线年龄值1708Ma、1717Ma;K—Ar法年龄值为1670Ma、1530Ma、1316Ma,表明该系列侵入岩为中元古宙长城纪大红峪期火山喷发岩的同期侵入体,属燕辽旋回兴城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对苏皖北部地区上元古界中已有K-Ar同位素年龄出现的分散及“倒置”现象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大多数K-Ar年龄由多种因素造成Ar丢失,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偏新。因此,这些年龄数据不能代表本区晚元古代沉积岩的真实年龄。作者根据近几年新获得的一些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数据及地壳波浪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周期性特征,讨论了建立“徐淮系”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作者认为,“徐淮系”可以填补青白口系与震旦系之间至少150Ma的沉积缺失。  相似文献   

16.
别也萨麻斯矿床是目前新发现的分布在新疆北阿尔泰以Li矿化为主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矿区发育Li-Nb-Ta矿化和Nb-Ta矿化两类伟晶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是含矿伟晶岩脉群的直接围岩。在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包括野外露头和钻孔岩芯赋矿岩系、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的详细观察)基础上,对含矿伟晶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研究。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1.0±1.8)Ma和(449.0±4.2)Ma,含矿伟晶岩形成于晚侏罗世,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则形成于晚奥陶世。含矿伟晶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值分别为0.62~1.30和1.35~6.07,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161~1118 Ma和1345~1037 Ma。含矿伟晶岩的εHf(t)值较花岗岩小得多,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与形成年龄的差值较花岗岩大得多,表明两者是阿尔泰造山带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的产物。悬殊的年龄差、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与不同的形成物源表明别也萨麻斯稀有金属矿床含矿伟晶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在成因上并无联系,近矿花岗岩围岩并非含矿伟晶岩脉的真正母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岭脚钼矿的地质、地球化学及矿床特征,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次火山岩体的侵位关系密切,系次火山热液矿床,具工业意义的主要为缓倾斜石英脉型矿体,与青田县石平川钼矿具较多相似性。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提出了成矿模式,预测矿区存在隐伏矿体,进一步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湘东南矿集区是南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该矿集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花岗岩,利用成岩年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蛛网图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矿集区内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集中在150~165Ma。根据地球化学组成可将该矿集区内的成矿花岗岩分为2类:一类以骑田岭为代表,岩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A型花岗岩,其分异程度较高,高w(Rb)/w(Sr)值,低w(K)/w(Rb)值,成矿元素以高温的W、Sn为主,具有富硅,富碱,贫P、Ti、Mg的特点,Ba、Sr、P、Eu、Ti负异常明显;另一类以宝山岩体为代表,其岩体产状为小岩株,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属于I型花岗岩,分异程度较低,低w(Rb)/w(Sr)值,高w(K)/w(Rb)值,Ba、Sr、P、Eu、Ti负异常不明显,其地球化学性质与岛弧岩浆类似,成矿元素以中低温的Cu、Pb、Zn等为主。黄沙坪花岗岩的成矿特征处于第一类与第二类岩体之间,属于过渡类型。结合矿集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构造演化史,认为湘东南矿集区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是后造山作用与大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华南南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钨锡成矿活动十分剧烈。采集了南岭地区清湖岩体、姑婆山岩体(锡矿)、雪花顶岩体、骑田岭岩体(锡钨矿)和九峰岩体5处出露花岗岩锆石样品,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年龄主要集中在146~166Ma之间,与前人所测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其锆石Ce4+/Ce3+值总体偏低(低于200),EuN/Eu*N值均小于0.4,无论是与锡(钨)矿有关的花岗岩还是普通花岗岩,都显示较低的氧逸度特征,明显低于年龄较老的大宝山铜钼矿、德兴斑岩铜矿的锆石Ce、Eu异常。因此,南岭地区中生代时可能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较远,受到俯冲流体影响较弱,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SW向俯冲背景下。  相似文献   

20.
向阳坪矿床作为苗儿山矿田近年来新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发育大量原生沥青铀矿脉。为了进一步厘清铀矿床铀成矿年龄体系,采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钻孔中揭露的脉状沥青铀矿开展了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向阳坪地区存在2期铀矿化,U-Pb年龄为51.59 Ma和41.10 Ma,前者为向阳坪矿床主成矿年龄,后者为后期流体活动导致沥青铀矿蚀变的热事件时间,分别与沙子江矿床主成矿期65~50 Ma、45~40 Ma相吻合。沥青铀矿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配分模式呈海鸥型,与低-高品位铀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而与新鲜花岗岩、蚀变花岗碎裂岩的"右倾型"相区别。沥青铀矿稀土元素与铀元素的迁移具有同步性,为低温下晶出沉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