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伽师6.9级地震震区进行了现场考察,搜集调查到了许多地震前兆、地质地有为化,建筑物遭受破坏等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和余震序列特征。发再震前一年,震中区及其所在的思茅、普洱地震带地震活动平衡,而与其相邻的耿马、澜沧震带地震活动增强,表现出与该地区往中强震之前不同的地震活动特点。余震序列各项参数则表现主余震型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26日南黄海5.3级地震及其前兆异常情况,综合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5.3级地震,探讨了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其机制和地震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时平  王林 《华南地震》1996,16(3):46-52
通过对北部湾6.1,6.1级地震前的震兆分析,认为地震是在区域地震活动出现中期异常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兆观测的趋势异常较为突出,但短临异常极少,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手段的趋势异常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准同步性,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充分展示了NS,K,R,M等值线图的预测效能。这种图定量、直观。利用他捕捉到了一些有效的前兆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①MS≥7.0地震前3年震中附近ML≥3.5地震频数显著增加;②MS≥7.0地震前1年研究区ML≥2.0地震频数降半;③MS≥6.0地震后地震活动数年不衰的地区是未来MS≥7.0地震发生的可能地点;④孟连—普洱及其附近地区余震中心偏离主震震中逼近未来强震震中;⑤普洱地区地震活动性低,次年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文中用广义地震成核模型对现象①进行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对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伽师6.9级地震震区进行了现场考察,搜集调查到了许多地震前兆、地质地貌变化,建筑物遭受破坏等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7.
地震前兆异常的信度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绪  蒋春花 《地震》1998,18(4):319-324
通过对河北省及邻近地区1980-1997年地震前兆异常信度按时间进行合成,其结果对该地区MS≥5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效果,再将前兆异常的信度视为时间和距离的函数,建立地震前兆异常综合信度的时空动态模型,并对1976年以来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地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震均发生在前兆综合信度的高值区。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和1984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进行检验,结果也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26日南黄海5.3级地震及其前兆异常情况,结合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5.3级地震,探讨了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其机制和地震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9.
局域积能振荡模型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均匀介质中能量的非线性积累过程,模拟唐山7.8级和大同6.1级地震的前兆场演化,发现能量主要聚集在介质参数发生改变的地区,而且能量的增强呈现聚集-恢复-聚集的过程,说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前兆特征,与地壳内能量的非线性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丽清 《内陆地震》1997,11(1):82-86
对1992年12月云南永胜5.4,5.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某些前兆异常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发现了有3个较为明显的特征;1.震前4个半月在滇西北地区快速形成1条北东向地震条带;3.在孕震区范围内出现的前兆种类少,持续时间短,空间较分散;3.永胜地震前滇西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表现出显著的平静-密集-发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台网中心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在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2个地区的台网监测能力,选取2个地区2021年5月18—29日的地震序列,对自动地震速报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国家台网中心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基本实现1min内的单路自动地震速报信息初次产出,根据地震台网密度的不同,产出时间从30~60s不等。与地震编目结果相比,云南漾濞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小,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大,2个地震序列震级偏差不大。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大的原因是该区域台站稀少且空隙角较大。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存在少量的漏报地震,与系统定位时信噪比较低、台站空隙角较大及多个地震混叠在一起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速报地震,通过对比自动地震速报和人工地震速报结果,对自动地震速报系统产出结果进行偏差分析。该时段内自动速报系统共产出国内地震事件216次,漏报49个地震,未发生误报地震。自动速报地震震中位置平均偏差为6.7 km,震级平均偏差为0.15,平均用时119 s。震中位置偏差较大主要由台站分布不均匀、缺少近台、台站空隙角过大及系统自动拾取的震相误差较大所致。震级偏差较大主要是震级转换算法不合理等造成的。自动速报漏报地震与系统在地震定位时初至到时信噪比较低、台站分布不均匀和地震的孤立性等有关。此外,还对全国自动地震速报系统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及台阵技术对2002年6月江苏张家港地震序列地震重新定位.双差定位方法对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地震序列可以提高定位精度;而台阵技术对于微弱近震可以很好地进行精确定位,这样结合这两种方法可以很好地研究该地区地震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介绍DIMAS软件中定位软件的使用方法,阐述方位角确定原理。结合实例,给出近震、远震、极远震的定位结果,详细分析定位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INGLADA与GEIGER方法实现近震精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近震定位方法,即利用INGLADA方法实现近震初定位,并对初定位结果利用GEIGER方法进行校正,最终取得精确定位结果的近震定位方法。通过使用虚拟台网测试此定位方法以及该定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表明,将INGLADA与GEIGER方法相结合,在区域地震台网中是一种较理想的近震定位方法。作者已经在MATLAB下实现了此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实时处理及大地震速报软件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锐  顾小虹  王永力  赵永  王斌  谢湘薇 《地震》2001,21(4):47-59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实时系统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有: 实时收集、存储47个国家数字地震台的地动波形数据,进行地震事件实时检测、自动定位、报警、人机结合精确定位。可速报国内MS≥5.0、邻区MS≥6.0、世界范围MS≥7.0地震的震源位置及震级。软件系统的主要特点: 双机热备份,使用多种编程技术,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稳定性高。提出地震定位计算法的几何背景,双曲线与圆相交地震定位法等。丰富和发展了地震定位理论,解决了初始定位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大地震速报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机交互系统,操作简便,用图形和数字给出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分析地震波形和地震定位结果,是一个计算机辅助思维、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相对重力与绝对重力的观测情况,系统分析了该区域2010以来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芦山7.0级地震前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变化剧烈,芦山地震发生在沿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的转弯部位;(2)芦山地震距2008年汶川地震不到100km,芦山震中及汶川地震震中均处于重力变化四象限中心,表明汶川地震震后恢复调整变化对芦山地震具有促进作用;(3)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芦山7.0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地震精定位中确定速度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三峡库区地震精定位中确定速度模型的方法,分析不同速度模型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并选取多种方法来定量评价不同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精度。当地震分布或台站能够较好的覆盖研究区域,采用Kissling方法拟合观测数据得到的速度模型地震定位精度最高。当地震分布不能较好的覆盖研究区域,由人工地震测深结果得到的速度模型地震定位精度次之。当没有足够的观测数据,也没有人工地震测深结果,综合研究区域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的速度模型也是可用的,但是地震定位的精度不高,特别是震源深度的精度很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震台阵与台网的定位及视慢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台阵的地震定位原理和视慢度在台阵与台网定位中的一些重要特性,并比较了相同位置上的上海地震台阵与台网对同一地震的定位结果。最后,对上海台队与台网导致定位误差的横向速度变化的位置和范围给出了矢量校正的结果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时显军 《内陆地震》2011,25(1):68-77
根据富蕴地震台地倾斜观测资料,对距该台360 km范围内地震震前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一般情况下,异常的持续时间越长,资料的异常变化幅度越大,震级越大;②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异常形态与震中位置有关,通常是单分量图和矢量图的拐弯处指向震中位置,震前震源区的应力集中往往造成矢量图畸变,单分量图形出现加速的异常特征;③阶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