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国家科技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科技财力资源竞争力、科学研究竞争力、技术创新竞争力和科技国际化竞争力五个方面建构了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在科技发展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竞争力还是科技投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国际化等单项竞争力,中国都与美国都存在不小差距,中国科技竞争力虽然加速提升,但仍显著落后于美国,中国科技发展任重道远。基于中美两国科技竞争力的现状对比及趋势研判,本文认为:中国进一步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既需要对标先进、参照一流,进一步深化开放式创新,充分学习和借鉴美国等科技强国的成功经验,更需要立足自身、正视短板,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发展速度和创新质量有机统一、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互促进,着力推动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创新战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集聚高端科创人才,以实现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持续稳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科技创新体系既是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土地科学研究、土地管理创新和土地科技进步的重要依托。基于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内涵及其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土地科技创新体系框架模式及土地科技创新空间域概念,指出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应选择国家调控下的科技市场化创新模式。构建土地科技创新的科学体系、完善土地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理顺土地创新的管理体系和建设土地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土地科技创新体系的四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科技产业化是科研院所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直接的方式,而有效的融资是科技产业化的必备条件。河南省的科研院所是河南省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文章在提出该省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产业化融资存在的问题、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化所需的融资环境,并提出了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季菲菲  陈雯  袁丰  孙伟 《地理研究》2013,32(10):1899-1911
科技金融是伴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不断深化、服务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而逐渐产生的新生事物。以中国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无锡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科技金融体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锡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政策、市场和社会因素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产业转型,专门的科技金融空间出现,同时在科技金融支持下新的产业空间出现,并引发人口空间转移和社会空间转型等。本文可丰富科技金融和高新区转型的理论,并为其他地区的科技金融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世界在科技全球化、科技变革和大国科技博弈进程中正步入科技地缘政治时代。全球科技竞合是科技地缘政治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大国博弈的主导形式。文章首先从全球科技竞合现实出发,明确了中国在科技地缘政治时代修正或重构国家科技地缘战略的重要性,认为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保障国家科技安全,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地缘政治研究。其次,从时代变迁和地缘政治理论演进的视角阐释了科技地缘政治研究亟需建构新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范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理学、政治学和科技管理领域关于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地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尽地揭示了全球科技竞合的时空特征,但并未从全球科技竞合的表象透视国家科技权力争夺的本质;政治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细追溯了科技进步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潮演进和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关系,但其剥离空间的抽象思维无法解释国家围绕一定地理空间进行博弈的现实;科技管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进行了系统的全球科技体系演化与治理的研究,但其研究的立足点忽视了大国科技竞合的本质。鉴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地理学在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世界在科技全球化、科技变革和大国科技博弈进程中正步入科技地缘政治时代。全球科技竞合是科技地缘政治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大国博弈的主导形式。文章首先从全球科技竞合现实出发,明确了中国在科技地缘政治时代修正或重构国家科技地缘战略的重要性,认为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保障国家科技安全,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地缘政治研究。其次,从时代变迁和地缘政治理论演进的视角阐释了科技地缘政治研究亟需建构新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范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理学、政治学和科技管理领域关于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地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尽地揭示了全球科技竞合的时空特征,但并未从全球科技竞合的表象透视国家科技权力争夺的本质;政治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细追溯了科技进步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潮演进和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关系,但其剥离空间的抽象思维无法解释国家围绕一定地理空间进行博弈的现实;科技管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进行了系统的全球科技体系演化与治理的研究,但其研究的立足点忽视了大国科技竞合的本质。鉴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地理学在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冯锐  高菠阳  陈钰淳  张婷婷 《地理研究》2020,39(9):1972-1986
科技创新与金融生态的紧密结合是社会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地以及经济活力较高的区域之一,在推动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产业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2009—2018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面板数据,通过测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并分析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呈现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公共科技金融投入力度持续增大,市场科技金融形式不断创新,制度日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但区域间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受到政府科技投入、金融效率、高新技术发展等因素的正向影响,但广东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最后,研究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服务部门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各市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竞争力是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性要素.河南各市由于科学技术支撑、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影响等要素的不同,其科技竞争力也不同.根据科技竞争力的内涵,构建出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年的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来源,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3.0,通过对河南省各市多项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客观地评价各市科技竞争力,并为全省科技竞争力提高与决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各区域进行了大量科技创新资源的建设投入。但科技投入只有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成果,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国立、地方、企业三方面综合评价了各省的科技创新资源,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各省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正相关趋势,但具体到各省份,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增加,其经济发展水平却有升有降。为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配置关系仍需优化调整。探索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驱动与响应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型,实现国家用于宏观调控的国立科技创新资源、各地区自主决策的地方科技创新资源、市场驱动的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三者有机结合、高效配置,以更大程度地实现科技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实现由依靠传统资源要素进入到依靠科技资源支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利霞  方立刚  范建红 《热带地理》2007,27(1):66-70,85
概述了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发展概况,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管理和保护措施等为借鉴,探讨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战略与技术方法,并提出了生态科普与地质科技旅游并重模式、地质科技旅游为主生态科普等其他形式为辅的混合模式、生态科普为主地质科技旅游等为辅的混合模式共3种开发模式,重点突出地质公园科技旅游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探索地质景观三维动态重建技术的开发,以推动我国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向更高科技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俄科技合作的拓展和深化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两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互补性为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新世纪以来,中俄科技合作日趋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程度日益深化,形式和层次向更高水平发展,对促进两国外交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两国不断提升的政治关系还很不相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俄科技合作,一要提高对俄科技合作的定位和认识,制定对俄科技合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将中俄科技合作作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二要加强对俄科技合作的投入和扶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形成中央投入、地方配套和社会资金集成使用的多渠道科技合作投入体系。三要完善中俄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大力发展国际化专利服务,引导、鼓励和扶持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中俄科技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加强中俄科技合作工作宣传展示,扩大影响,形成示范效应。四要强化中俄科技合作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和国际惯例、了解世界市场动向、掌握本专业知识和贸易以及俄语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0—2018年福建省统计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科技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科技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科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科技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长期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从提高科技人力资本存量、保障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技人力资本配置方面提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转型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新兴驱动力,对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规模,更应该注重提升科技综合效率。本文立足投入产出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阿尔蒙法分布滞后模型引入科技创新的滞后效应,并采用可变规模报酬VRS模型,评估中国30个省域单元的科技创新有效的累计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揭示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规律,根据投入规模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划分出科技创新发展类型区。结果表明:(1)中国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呈现出"沿海—内陆"的极大差距,区域间科技创新投入差距已经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效率单元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科技创新效率在区域层面上总体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规律。(3)科技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程度较高,创新效率依次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发展区到欠发达地区逐渐降低。(4)中国省域单元可划分为科技创新引领区、科技创新突破区、科技创新提升区、科技创新赶超区4种科技创新发展的类型区,并根据当前各类型区科技创新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是充满众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经济部门。以我国旅游产业相关发明专利、旅游收入、风景名胜区、高校学生数等为分析依据,基于地理集中指数、动态变动指数、空间重心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各省区2006—2017年旅游科技创新的时空结构、重心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我国旅游科技创新整体上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2013年后地理集中度指数开始持续下降;空间上,旅游科技创新在我国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此外,旅游科技创新的空间重心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并呈先由北向南、再由东向西的移动轨迹。最后,科技创新产出、旅游经济水平、科技经费投入、经济宏观环境、科技创新服务、旅游资源禀赋等要素指标均对我国旅游科技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在吐鲁番市签署科技合作战略合作协议。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和吐鲁番行署副专员孙建新分别代表双方在科技合作协议上签字。这标志着新疆生地所和吐鲁番的科技合作进入新的实质性发展阶段。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节水型社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吐鲁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科技向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和科技有效结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河北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还面临规模较小、内容单一、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投(融)资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该文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人力资本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构建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河北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科学园区科技旅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国外人工科技场馆和产业科技园区旅游的发展为背景,综合考虑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旅游的现状,分析了园区开展科技旅游的市场基础;提出中国科学院科技园区开展科技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由园区观光、会议旅游、修学旅游、科技名人旅游、科技场馆游、科研场所游和事件旅游构成;并针对当前中国科学院科技园区开展科技旅游所面临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科技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修颖  陈颖 《地理科学》2012,(4):418-425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浙江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的存量,并运用ArcView分析了浙江省科技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了浙江省各地级市的科技资源配置相对效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计算了各个地级市的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浙东北的科技资源及科技进步贡献率都要明显高于浙西南,同时浙东北、浙西南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②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和丽水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衢州市和台州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王蓓  刘卫东  陆大道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33-1239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其中,大都市区是科技活动的聚集地。在中国,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分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的主要指标,阐述了3大都市区的科技发展态势,并运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方法,评价了科技资源配置综合效率。通过研究发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发展态势及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以下特点:①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科技资源的主要聚集地;②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极化现象,创新单元分布不均衡;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创新水平整体较为一致,有望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③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综合效率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如何对其进行优化配置是各地区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工作的核心问题。根据科技资源的内涵与结构,利用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科技资源的基础数据,在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评价各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并利用基尼系数与锡尔指数研究了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差异;然后进一步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直观的反映各个省区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类型和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我国区域科技资源整体配置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其区域分布的空间格局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另外,中国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空间差异与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区间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东部地区的地带内差异是构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