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于赤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遗传标记及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地用于赤潮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为形态鉴定方法提供了辅助依据,对揭示赤潮生物的多样性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综述并分析用于赤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和分子标记,认为交叉运用各种遗传标记及多种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析,是今后快速准确鉴定赤潮藻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至8月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共发生3次赤潮,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别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异弯藻-海洋卡盾藻(Heterosigma akashiwo- Chattonelta marin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本文研究了赤潮生消过程中赤潮生物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揭示赤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危害,为赤潮的预警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浙南海域的赤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04年浙南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次调查资料,对发生在浙南海域常见的赤潮生物进行分析整理,为赤潮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提供背景资料。共检测到47种赤潮生物,其中有8种曾发生过赤潮,浙南海域主要的赤潮生物有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num、米金裸甲藻Gymnodiniummikimotoi、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长耳盒形藻Biddulphiaaurita等。此外,布氏双尾藻Ditylumbrightwellii、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rotula、掌状冠盖藻Stephanopyxispalmeriana、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fibulafibulaEhrenberg以及一些角藻属种类等赤潮生物也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翠娅  黄美珍  杜琦 《台湾海峡》2010,29(3):434-441
福建沿岸海域是中国的赤潮多发海区之一.据统计,1962~2008年间,福建沿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80起以上,潜在的赤潮生物有124种,已经引发过赤潮的种类有27种.本文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spp.)、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裸甲藻(Gymnodinium spp.)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等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评述了福建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的特点.福建沿岸海域引发赤潮频率最高的赤潮生物是夜光藻,米氏凯伦藻造成的水产养殖损失最大.其赤潮多发季节在春夏季的4~7月.其赤潮多发区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宁德沿岸海域(以四礵列岛为中心)、厦门西港海域和平潭沿岸海域.对福建沿岸海域几种主要赤潮生物的研究表明,赤潮的发生与水温、盐度、气象、水动力、营养盐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古赤潮与古营养状况的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研究证实,赤潮与海水的富营养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分子地层学记录来探讨赤潮演变历史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希望找到赤潮演化与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甾醇、生物硅、色素、孢囊、同位素等指标在古赤潮及其相关古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动态与进展。甾醇是重要的藻类生物标志化合物,4-甲基甾醇及其衍生物可指示沟鞭藻的输入。孢囊可用来反映生物种群、表层海水营养和生产力水平。生物硅被用来指示硅藻生产力。色素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中富营养水平及生产力高低,颤藻黄素的升高被认为是湖泊人为富营养化的重要依据。利用C、N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指示水体中营养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拟菱形藻软骨藻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危害事件的回顾 至今,已发生了多起因海洋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spp.)赤潮产生软骨藻酸而引起的中毒事件。首次有记录的是1987年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东海岸发生的因食用紫贻贝而造成中毒死亡事件。当时有100多人中毒,3人死亡。中毒者症状奇  相似文献   

7.
浮游植物不仅在食物链中充当贡献者,也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一些种类在某些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形成有害藻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赤潮异弯藻是形成有害藻华的典型物种,其藻华发生时会造成养殖鱼类大面积死亡,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有害藻华发生的规模和频次总体呈增加趋势,且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均能刺激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本文主要从赤潮异弯藻物种鉴定、基础生物学研究、生态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该物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相关展望,以期为赤潮异弯藻的藻华形成机制研究、藻华防治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强电场电离H2O、O2方法,在分子层次上加工成高浓度羟基自由基(OH.)溶液,喷洒在有赤潮生物的海面上,当海水的羟基质量浓度达到0.68 mg/L时,致死洛氏角刺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等31种赤潮生物效率达到99.89%,致死细菌、弧菌效率达到100%,致死膝沟藻孢囊、多甲藻孢囊效率达到100%;赤潮生物叶绿素a含量低于检测方法低限值;剩余OH.分解成H2O和O2;尸体将分解成CO2、H2O和微量无机盐。从试验数据表明,OH.是治理赤潮有效可行的绿色新方法。实现了治理赤潮以及加工羟基过程的零污染、零废物排放、零残留物。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是我国一个典型的近海海湾,也是近海生态系统的缩影。历史上胶州湾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也是研究赤潮暴发机制(包括赤潮物种组成、时空动态变化及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理想实验场所。迄今,几代科学家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开展了长期而系统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了系统跟踪胶州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尤其是赤潮物种的组成变化,解读基于分子标记的宏条形码分析结果,本文对近84年间(1936年-2019年)胶州湾海域涉及浮游植物调研的54个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比较分析。文献共报道了549种浮游植物,包括硅藻326种、甲藻164种、绿藻21种、金藻9种、隐藻9种、淡色藻6种、定鞭藻5种、蓝藻3种、黄藻3种、下睫虫2种、裸藻1种和针胞藻1种。其中只有不到一半(40.29%)的浮游植物的全长18S rDNA序列得到解析,表明分子标记数据库需要继续完善,促进宏条形码分析的有效应用。胶州湾海域的优势浮游植物随时间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甲藻与硅藻数目的比例没有显著的变化。统计表明,胶州湾共鉴定到153种赤潮物种,包括硅藻79种、甲藻67种、定鞭藻2种、金藻2种、淡色藻1种、黄藻1种和针胞藻1种。胶州湾海域典型的优势赤潮物种包括中肋骨条藻、短角弯角藻、旋链角毛藻、加氏星杆藻、日本星杆藻、星脐圆筛藻和尖刺拟菱形藻。本文通过系统综述胶州湾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为利用宏条形码和宏基因组等方法跟踪研究胶州湾和其他海域的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演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水域两种拟菱形藻的形态学鉴定及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分离自广东大亚湾的两种潜在产毒拟菱形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毒性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确认藻种为细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cuspidata)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藻的常规培养样进行软骨藻酸毒素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软骨藻酸.鉴于以上两种拟菱形藻存在着潜在产毒特性,不同培养条件的诱导实验尚需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