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输电塔-线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根据实际工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选取不同场地类型下的12条天然地震波,研究了不同地震波激励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通过与考虑刚性基础的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对比,得到了输电塔的薄弱位置,并提出了基于刚性基础的输电塔抗震放大系数,可为输电塔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爆破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地震工程和结构抗震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目前对爆破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由桩尖输入实测爆破地震波,取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后,群桩基础中每个桩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应力幅值均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倒三角分布,桩与承台的接合部比较容易受到损坏;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爆破地震波冲击后,还会发生几次振动,但是这些振动产生的影响要小于爆破地震产生的影响,这与实测结果相符合;爆破地震波冲击下,群桩基础中,角桩顶部表面的桩土接触压力较大,但在爆破地震波冲击后,中心桩顶部表面的桩土接触压力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直至衰减为零。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可液化土层上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S为平台,将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黏塑性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体的动力特性,采用混凝土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试验工况下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体现出了相似的规律性,相互印证了计算分析的力学建模和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环板基础、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和桩基础超大型冷却塔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相同阶数的振型时,刚性地基模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最小。地震作用下,刚性地基模型和桩基础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支柱内力、塔壳混凝土主应力等一般比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模型偏大,但塔顶水平位移偏小。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比基础形式对冷却塔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且二者对冷却塔竖向振动的影响比水平向大。三种模型计算所获得的冷却塔薄弱部位均集中于支柱,且支柱最大侧移角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软弱场地土上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 S为平台,采用记忆型嵌套面黏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试验工况下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维、三维数值模拟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三维模型可更好地模拟软弱场地与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及模型结构的动力反应。数值模拟结果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可相互验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高层建筑抗震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针对上海地区一例土-箱基-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中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粘一弹性人工边界作为土体的侧向边界,并研究了土体边界位置、土性、基础埋深、基础形式以及上部结构刚度等参数对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具有桩基础的人工岛模型即土-桩-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入不同土层深度对桩的作用,反映土层对整个结构的作用的影响,同时与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桩-土接触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土-桩-框架二维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损伤塑性模型和动力粘塑性记忆型嵌套面模型模拟混凝土和土体,利用rebar单元模拟混凝土内的钢筋,取得了较好的计算效果.计算分析中采用19条不同频谱的地震波记录,考虑了地震动强度、桩径、摩擦系数等因素,以层间位移角和桩顶最大位移为主要评价指标,揭示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认为,计算结果对桩、土摩擦系数的取值不敏感;不考虑土-桩接触时,近场土体的动力反应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且上部结构和桩基的动力反应会被低估,应该考虑桩-土动力接触效应;地震动强度增加时,随着结构进入塑性状态,低估程度减小;桩径增加时,低估程度没有显著变化,虽然桩基和上部结构的反应都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具有桩基础的人工岛模型即土-桩-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入不同土层深度对桩的作用,反映土层对整个结构的作用的影响,同时与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用弹簧阻尼单元近似模拟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模型.采用更新的拉格朗日增量有限元格式,逐步积分的Newmark法求解,通过算例分析了多维地震荷载作用下风力机塔架结构的时程响应规律,研究了P-Δ效应、竖向地震作用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得出: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材料线弹性范围内竖向地震荷载和P-Δ效应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的椭圆光滑过程的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非均一性,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的中强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危险性,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钢筋-沥青隔震层的材料与几何非线性震动特性,对钢筋-沥青隔震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加速度幅值输入时的隔震性能。同时,在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基础上,考虑构件竖向力的二次矩效应,提出了钢筋-沥青隔震层骨架曲线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双线型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建立了相应的恢复力模型。利用建立的恢复力模型,编制程序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当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受力钢筋进入弹塑性阶段时,隔震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震能量,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由此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准确并且适用,可为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工程设计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ims to assess and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n existing masonry building with flexible floors, representative of a Portuguese building typology—‘gaioleiro’ buildings. The study involved seismic tests and dynamic identification tests of two models (nonstrengthened and strengthened) in the shaking table. Each model was subjected to several seismic tests with increasing amplitude. Before the first test and after each seismic test, the dynam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del was carried out, aiming at obtaining their seismic vulnerability curves based on a damage indicator obtained from the decrease of the frequencies of the modes. In the strengthened model, steel elements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alls and floors, together with ties in the upper sto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opted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is effective for reducing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of ‘gaioleiro’ buildings, namely for improving the out‐of‐plane behavior of the facade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Taiyuan is a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and possesses serious seismic hazard.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a time-dependent seismic hazard model for Taiyua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based on several major-earthquake seismogenic structures for which historical and paleoseismic event data were available. With the time-dependent model, we calcul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with 10%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in the next 50 years in Taiyua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ose calculated using the time-independ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tire area around Taiyuan has a higher seismic hazard with the time-dependent model than that with the time-independent model. The Jiaocheng and Hengshan faults have much higher seismic hazard. Applying the model only to Taiyuan showed that the city has higher seismic hazard with the time-dependent model than that with the time-independent model. In particular,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aiyuan, the seismic hazard is quite high because of the proximity of the area to the Jiaocheng Fault.  相似文献   

15.
破坏性地震往往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对地震损失价值评价有助于震前找出抗震弱点,提高抗震能力,实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传统空间模型在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无法处理大数据对空间尺度选择的干扰,存在地震损失评估结果偏差大以及波动性高的弊端。因此,在云计算平台下,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地震损失价值评估模型设计,对模型HAZ-China大数据的服务层次、地震应用服务层以及HAZ-China大数据体系结构进行设计,为用户提供震前、震时以及震后的地震损失价值评估服务。模型采用HBase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设计房屋震害数据库以及云计算模型,通过考虑大数据因素的地震灾害损失综合评估过程,实现地震损失价值的准确评估。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模型可实现地震损失价值的准确评估,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IDA的多龄期钢排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钢材锈蚀导致结构抗震性能退化的现象,需对多龄期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基于酸性大气环境下不同锈蚀程度钢材材性试验结果,以SAP2000为平台建立不同服役龄期(30年、40年、50年、60年)钢排架结构数值模型。选取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地震需求参数对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建立结构地震需求模型,基于地震需求模型建立多龄期钢排架结构厂房地震易损性曲线和震害矩阵。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多龄期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中,合理选取支吊架对建筑的抗震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设计过程中未考虑支吊架组合后的抗震性能。综合选取适用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支吊架结构,使其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首先给出目前应用较多的三种结构,其次给出一定的抗震约束条件,如承载力、应力应变与拉伸变形等。在条件约束下,给出具有抗震能力的支吊架选取模型并给出具体计算示例,选取和组合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吊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随机支吊架选取方式,具有抗震能力的模型下支吊架核心钢结构抗震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对1/4比例的9层组合砌体房屋模型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得到此类结构的有关抗震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模型和原型房屋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此类房屋的动力反应特性,对组合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对应采取的抗震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沉管隧道抗震性能研究是目前地下工程防灾减灾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同时也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在总结了隧道震害特点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原型观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三种沉管隧道地震响应计算的分析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基于这些方法,进一步介绍了质点-弹簧模型、梁-弹簧模型、多体动力学模型三种水下长大沉管隧道纵向抗震简...  相似文献   

20.
使用河北数字地震台网2016年部分速报地震和编目地震数据,利用测震软件ISDP中的盖格法和MSDP中的单纯型定位方法,采用2015模型对以上地震数据进行定位分析,将2015模型的定位结果与现模型及相同定位方法得到的速报及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2015模型在本台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结果暂定河北台网目前采取模型选择性使用的模式,对进一步提高河北台网地震速报及编目定位精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