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冲淤积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生  郭东亮  韩己业 《地下水》2009,31(2):83-84,133
通过分析广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性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加快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八个措施来缓解黄河冲淤积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促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保护。  相似文献   

2.
刘雅欣 《地下水》2010,32(3):128-129
介绍了汾阳市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环境保护、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水质水量同时抓、强化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波 《地下水》2004,26(3):187-189
本文分析了临汾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水资源现状,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采矿排水管理、污水资源化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子敬  黄启海  许静  陈清涛 《地下水》2007,29(5):108-109
针对冠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是解决冠县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解决冠县干旱缺水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郭红军 《地下水》2022,(5):128-129
以陕西省直交口抽渭灌区为例,在对灌区灌溉工程设施建设、节水灌溉发展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具体措施及取得成效,提出对策建议。分析认为:灌区节水灌溉发展以明渠引水为主,节水灌溉面积6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8.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7%,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以行政、工程与经济多种措施并举,采取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管理措施,推进了节水型灌区建设,加快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年均节水达2 000万m3以上。远期应继续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制定合理对策,推进节水型现代化灌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天津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尽快实现全市水事务统一管理;(2)建立合理的水价结构和水价体系;(3)完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工程措施;(4)建立完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保障体系;(5)利用科技手段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曲红娟 《地下水》2007,29(6):11-13
从分析晋中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永堂 《地下水》2018,(6):79-79,238
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水资源比较缺乏,现状供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本文对志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地表水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基础资料薄弱、环境污染造成水质下降、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和供水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应通过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远期总体规划、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开采方式由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变、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供水管理体系、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等措施,保证志丹县水资源合理开发,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冠县水资源严重短缺,属水危机区。对区内依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情况,从降水、地下水、客水水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存在缺乏水资元危机感、工程老化、退化、浪费水现象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冠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创建节水型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盘锦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区域内存在的水资源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地下水水源替代等解决措施,为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等提供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6)
通过矿井水利用示范建设分析矿井水开发利用,探讨提高矿井水利用的方法措施。科学利用矿井水,不仅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完善配套设施,还要做好推广示范。通过矿井水开发利用示范,可以初步缓解辽源市水资源的紧缺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辽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平县水资源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军 《地下水》2010,32(3):97-98
通过对建平县水资源水量、水质及开发利用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建平县当前水资源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对建平县水资源的保护规划、开发利用及科学化管理提出全面规划,加速国民经济向节水型转变,加强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治理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枣庄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水制约着中国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本项研究探讨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粗放型工业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问题。在对枣庄市水资源条件研究与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生活资料属性,商品属性和环境因子功能,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了水资源开发规划,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建议,以期达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水利改革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朝阳县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为基础,对该区域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朝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现有水源工程老化、供水效益衰减,局部地下水超采、水质污染严重,用水开采无指标,浪费严重等问题。针对朝阳县实际,提出应加强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体系,加强领导力量,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规,提高节水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水进程等保障措施。为朝阳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节水型社会体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很丰富,目前开发程度较低,要实现本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快伊犁河流域的开发建设。在加快灌区建设中首先要以改造老灌区为主,全面配套灌区建筑物,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同时要加强灌区的管理,在开发中应该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主,把灌区建设和生态保护想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聊城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了聊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路、内容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广饶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超采、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全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为保障当地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通过对广饶县井灌区浅层、中深层地下水和引黄引河灌区浅层、中深层地下水监测点进行取样化验及对比分析,广饶县井灌区浅层地下水已然存在工业污染、面源污染、串层污染等人为污染状况,农业灌溉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深层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较好,其水质状况主要受当地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结合广饶县地下水环境现状,提出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污染源监督治理等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0,(4)
甘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承载能力非常有限。通过对甘泉县水资源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峻;水资源无序开发,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和节水意识不够,节水资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从加强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严格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用水安全和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甘泉县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地下水》2010,32(4):130-130,146
通过分析静海县的水资源现状、缺水原因及水资源工程利用情况,提出抓好规划的制定和前期工作,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加快防水处理,加强行政和,加强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等六项合理水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6)
通过对灌区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阐述了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了灌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现状,结合东港市友谊灌区的信息化工作实际,提出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资金投入不够,融资渠道有限;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全面;信息化建设缺乏标准规范,重硬件、轻软件以及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应通过出台相关建设规范标准、加大投入并扩宽融资渠道、重视运行管理建设和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等措施为灌区科学灌溉与合理供水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