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地科院)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以服务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中心,注重科技创新,激发内部活力,突出技术优势,强化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杭州地质疗养院党总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为全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其主要做法为五个"注重":  相似文献   

3.
<正>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26日下午,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团委组织全院青年职工代表开展了"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力量"朗诵会。活动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重要指示精神,并倡导全院青年干部职工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高质量"集中学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把树立远大理想和  相似文献   

4.
正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始建于1998年,是一支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遥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矿鉴定、科研于一体的人才密集、生产设备先进、技术手段齐全、成果资料丰富、实力雄厚的全国省级骨干地质调查院,也是目前青海省唯一一支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估为A级项目承担能力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近年来,全院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以优质的地质调查及找矿成果服务于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院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职工生活的富裕"的发展理念,发扬高原"五特别"和地质"三光荣"精神,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取得了一系列令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青海省有色第三地质勘查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标尺,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院各支部落地生根,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有力推动了地勘工作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我院以“争上游、创一流”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强化创新观念,从思想上、经济上、组织上加强对全院工作的领导。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利用高新技术、加大技术服务工作力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成果质量,为国土资源事业跨越式发展,为加快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在11月16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亮相的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王昆表示,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以深地、深海、深空等"三深"科技发展战略为驱动,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国土资源部"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三深"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构建向地球深部进军、向深海空间拓展和深空对地观测的  相似文献   

8.
<正>为更好地完成2014年度工作,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年度发展目标,推动全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3月31日,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召开2014年度全院工作会议。院长董同玉与各单位负责人签定了2014年度"两状一书"。最后,董同玉院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第一,全面把握工作布局。2014年的工作归纳起来就是学讲话、顺大局、坚守战略、确保重点、转型升级、夯实基础。要对全年的工作进行分解,牢牢抓好国情普查、基础测绘与市场经营这条主线,铸灵魂、树形象、收底线、保平安,确保全院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质勘查正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地质勘查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地质勘查、从以资源保障向资源环境保障并重、从"一种资源,一个市场"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在此变革中,地质勘查科技水平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应从明确主攻方向,选准科技发展目标,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争取多渠道资金,加大对地勘方法技术研究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研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的优惠政策,加强科研管理协作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来推动我国地质勘查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9月8日~9日,以"引领生态修复,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论坛围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科技创新,集思广益,交流经验、建言献策,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此次论坛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以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为主旨,国内诸多省(市、自治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国际生态环境专家学者参加的环境科技论坛,旨在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成就,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1月27日,省煤田地质局召开第七次科学技术大会,传达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局"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成绩,表彰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科技成果,部署"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重点。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兴辽出席会议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定信心,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二是深化认识,适应新的形势任务。三是突出重点,以科技应用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处黄蓝两大国家战略重叠地带,拥有未利用地30.13万hm~2,地理位置优越,后备土地资源充足,为区域共生经济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该文立足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开发利用的各种经济体,分析了盐碱地开发利用现状及农业产业开发利用存在的典型问题,构建起了3个循环单体:以种养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农业"碳"循环共生模式;以网络、科技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循环共生模式;以新型农业融资渠道为动力的农业资金循环共生模式。结合实践案例,探讨了以3个循环单体为基础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循环共生模式,以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可循环,可复制"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助推绿色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是1994年12月由地矿部山东省中心实验室与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的,为集地质科学研究、实验测试、矿产开发应用、中间试验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单位。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04人,其中从事技术工作人员122人(高级科技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省第三测绘院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国土资源厅党组的领导下,全院职工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爱岗敬业、奋发有为、求真务实、创新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重点工作助推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省第三测绘院紧紧围绕"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四化两型"、"三量齐升"及建设"数字湖南"等战略机遇,努力做大做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完成国家、省基础测绘项目及省厅部署的工作任务,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9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如何正确运用地质专业知识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每一个地质科技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确立了"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三深一土"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国土资源工作数十年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7.
动态     
正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在京隆重召开9月5日,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姜大明指出,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数字湖南"是在"数字地球"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能嵌入海量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湖南自然与人文信息的数字化描述方式,是以湖南为对象的真实地球的数字化再现,是湖南信息高度富集的统一体.湖南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湖南"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数字湖南"的研究为湖南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将极大地推进湖南的科技发展,并在湖南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     
《国土资源》2012,(7):60-61
正辽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日前7发。这是未来五年内辽宁省国土资源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要性文件,将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辽宁省国土资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将指导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和行业在土地资源管理科技创新、基础地学与土地科学理论、开展找矿突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探索前,《辽宁省国土资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经过次编写、修改和论证,最终通过了验收并正式颁  相似文献   

20.
正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是"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的重要实践主体。园区工业基础坚实。园区以智能装备和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航天航空装备、智能纺机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