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鲸类物种和延绳钓渔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全球性现象,该相互作用威胁到鲸类物种的保护和延绳钓渔业的经济可行性。尽管认识到鲸类兼捕问题,但很少对其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科学机构提供的2013—2019年期间的观察员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兼捕的鲸类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西太平洋海域,共兼捕260头鲸类,隶属于2目5科19种,主要的兼捕对象是伪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里氏海豚(Grampus griseus)、短鳍领航鲸(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糙齿海豚(Steno bredanensis)等。GAM模型对BPUE的总偏差解释率为71.7%,经度的贡献率最大为34.3%,各预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分别为经度>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纬度>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鲸类兼捕主要由空间和环境因子所决定,其中海表温度主要影响鲸类的相对丰度,叶绿素a浓度影响鲸类的分布。未来,渔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2.
江泓 《海洋世界》2019,(2):58-61
鲸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不过像蓝鲸、弓头鲸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温顺的滤食性动物。在鲸类的演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巨型杀手,龙王鲸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种,其细长的体型一改我们对于鲸类的固有印象,它是瘦长的浅海恶魔。  相似文献   

3.
祝茜  姜波  汤庭耀 《海洋科学》2000,24(7):22-24
鲸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本文就目前世界鲸类研究的一些最新动态作一简要概述 ,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1种群数量的调查和监测鲸类种群数量的调查和监测是鲸类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为它直接决定了鲸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鲸类生活在从北极到南极的所有海洋 ,其中包括那些具有或原来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种类 ,如蓝鲸Balaenopteramuscutus、北极露脊鲸Balaenamysticetus、座头鲸Megapteranovaeangliae、抹香鲸Physetercatodon、长须鲸Ba…  相似文献   

4.
正北瓶鼻鲸又称北大西洋瓶鼻鲸、平头鲸、瓶头鲸和陡头鲸。北瓶鼻鲸是一种深海鲸类,最大能长到8米,喜欢群居。这类鲸鱼能潜入3000米深处,最长能坚持1小时不换气,很少出现在浅水区。北瓶鼻鲸可说是人类研究最深入的喙鲸类,其中有一部分要归因于长期的捕鲸历史。  相似文献   

5.
祝茜  姜波  汤庭耀 《海洋科学》2004,28(10):17-19
鲸具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典型哺乳动物的特征,由于终生生活在水中,体型庞大。要保持正常的体温和代谢活动。必须消耗大量食物来补充能量。因此,了解鲸的食性、摄食方式及其与渔业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按摄食方式的不同将须鲸划为过滤型,齿鲸为捕食型;按食物组成和摄食方法的不同,将齿鲸又分成三大类型:食乌贼型、食肉型和食鱼型;须鲸则为食浮游生物型。同时探讨了鲸类造成渔业的损失:直接摄食、毁坏渔具、妨碍作业、争食渔网内的渔获物、驱散鱼群造成鱼捕捞量降低等。渔业对鲸类的主要影响表现为:误捕、食物短缺和噪音等.  相似文献   

6.
日本国水族馆海豚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国四面临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其近海分布的鲸类有44种[2],占世界鲸类种数的45%。日本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日本人独特的海食文化,使其捕鲸业在古代就非常发达。二战以后,为了寻求更多的食物资源,日本的捕鲸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直至今天,日本仍是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中少数几个反对全面禁止捕鲸的成员国之一[7]。今天的大多数日本水族馆不仅展示鱼类,还展示小型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主要是海豚。他们在海豚的饲养、训练和繁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2年1月至4月,作者受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资助,参…  相似文献   

7.
鲸类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对于这一点,早在24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已经认识到了。他当时就观察到,鲸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有哺育幼仔的本能,又都用肺来直接呼吸空气。然而,关于鲸类的演化问题,直到今天,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科学家们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原先全都栖息于陆地上,后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大批鲸类的祖先重返海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回到海洋并长期生活在海洋之中,至今仍  相似文献   

8.
祝茜  姜波  汤庭耀 《海洋科学》2000,24(6):7-10
鲸类曾是人类所需求的肉、油、医药和工业原料等极为重要的来源之一,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人类对鲸类的认识却十分贫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早期鲸类的资源量比现在要多得多,人们所追求的是捕鲸的数量,因此自然而然地将重点放在船只和捕鲸工具的改善上,忽视了对鲸类生  相似文献   

9.
鲸类大观     
海洋哺乳动物中鲸类占大多数,但究竟有多少种,目前意见并不一致。不过大体上鲸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只有须。它的种类很少,仅10种左右,一般个头巨大。蓝鲸、座头鲸、露脊鲸、灰鲸、小须鲸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齿鲸,长有牙齿,投有须,能发出超声波,有回声定位本领,种类比须鲸多得多,抹香鲸、一角鲸、白鲸属于这一类。聪明活泼的海豚其实也属于鲸类,不过它与其它鲸差别较大,人们不把它们划为同类。动物之冠——蓝鲸蓝鲸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它在海  相似文献   

10.
田美  申欣  孟学平  程汉良 《海洋学报》2011,33(5):104-114
综合分析鲸类32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了鲸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蛋白质编码基因、选择压力和差异位点等.鲸类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绝大多数鲸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顺序完全相同,而且与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典型排列一致.4个类群(真露脊鲸属、须鲸属、原海豚属和宽吻海豚属)线粒体基因...  相似文献   

11.
欢休 《海洋世界》2013,(11):50-53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上78种鲸类品种之一,一般称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杀人鲸的近亲。素有“长江里的大熊猫”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其他俗名尚有粉红海豚、镇江鱼、白鼯等。  相似文献   

12.
杨健  张先锋 《海洋通报》1997,16(5):90-96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日本鲸类的研究方法及饲养、繁殖的关键技术,并对其水族馆局长 的历史、现状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它将对我国风起不的海豚馆及其它水族馆的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曾记载过鲸类的搁浅 ,但时至今日 ,这一神秘的自然现象一直难以揭开。一些搁浅事例比较容易解释 :鲸类是在海中死后被海流和潮水冲到了岸边。但对于活体或集体搁浅就无法作出准确的回答 ,对此 ,大家各抒己见 ,产生了多种理论或假说 ,如Geraci1978年、Geraci和Lounsbury1993年、祝茜等2000年的报道[8]。鲸终生生活在水中 ,经漫长的自然选择 ,对水生环境已形成了高度适应。长期以来,其高超的回声定位本领、快速的游泳方式、复杂的发声机制、发达的认知能力、独具特色的潜…  相似文献   

14.
威海海域发现文昌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在我国南海、黄海和渤海的近岸均有发现,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厦门、青岛、烟台等地。2002年3月份在威海国际海水浴场进行鲸类资源调查时,在该海域首次发现了文昌鱼。  相似文献   

15.
<正>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按照现代鲸类划分标准,鲸目不仅包括鲸,也包括海豚科、鼠海豚科和淡水豚总科。我国古人对鲸类的认识是根据鲸的外形特征将其归入到鱼类和鳞介之属。古代鲸的记载散见于沿海地方志,正史《五行志》对鲸的出没也有详细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考察不同历史时期鲸的分布及搁浅原因。《二十五史·五行志》中把鱼类的某些不常见现象都归入"鱼孽"中,由于鲸在近海极少见,且体形巨大,因此亦被归入鱼孽类,与当时的各种凶象联系  相似文献   

16.
鲸类是典型的水生动物,体呈流线形,似鱼,故俗称鲸鱼,实际上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的大脑是地球上所有动物中最大的和最复杂的”,“它们是群居和敏感的动物,记忆力很强,而且在群体中有  相似文献   

17.
虎鲸的骚动     
杨梅 《海洋世界》2006,(5):30-33
随着大型鲸类的锐减,虎鲸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食谱。斑海豹、海獭等珍贵生物都成了虎鲸充饥的点心。生物学家担心,长此以往,海洋的食物链必然遭到破坏,一些海洋哺乳动物可能惨遭灭顶之灾。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自然有自然的法则,动物有动物的道理,不必杞人忧天,况且我们见到的还只是表面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动态·信息     
迷路泰晤士河惊现罕见鲸类2006年1月21日,倍感困惑的伦敦市民聚集在泰晤士河的岸边,观看一头北方瓶鼻鲸在水中游经国会大厦。能看到这样一头濒危物种在泰晤士河里游泳实在是一件稀奇事,不过这也不是第一遭。近一个世纪之前的1913年,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瓶鼻鲸类通常生活在北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8,(12):6-6
日前,经鲸类研究专家鉴定确认,在江苏近海海域发现的鲸是首次在我国大陆海域发现柯氏喙鲸。今年10月10日,江苏连云港籍一艘渔船在作业时,一头鲸被渔网意外缠住,发现时已经死亡,后被拖运回连云港赣榆柘汪码头。连云港海洋博物馆获知信息后派出有关专家对这头鲸的实体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20.
小资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专家认定,在海南北港搁浅的是头鳅鲸。峨鲸,又名布氏鲸,须鲸一种。暖海性种,以觅食小型水生生物为生,成年体长可达16米,体竺可达25吨。其繁殖周期2-3年,多于冬季产子,妊娠期11个月,每次一胎。出生经拉长约5米。寿命50年。生活在深海中的鲸们如何会讲至浅海甚至趋向岸上搁浅而死?各国科学家莫衷一是,直至现在仍无定论。但较为合理的解周是鲸类因身上的回声定位功能失灵导致其搁浅。生物学家认为,鲸类搁浅的地点多为低洼海岸,水下沙质浅滩、陈老戎会淤泥的冲积土地段。鲸类一旦进入这些地方,由物体发出的回声就会受到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