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藏高原是我国沙漠化发生发展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沙漠化的监测和防治非常重要。本文以MODIS-NDVI时间序列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辅以DEM数据及研究区1:400万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按植被覆盖度分区和监督分类的方法,对西藏高原进行了沙漠化土地利用解译,得到西藏地区的沙漠化程度及沙漠化分布:西藏高原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27034.65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91%,程度以中度和轻度为主。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地区。  相似文献   

2.
在RS和GIS支持下,选取4期遥感数据,采用室内解译和野外检验修正的方法,获得龙羊峡水库周边地区不同时期土地沙漠化数据库.结果显示,在过去30 a中,龙羊峡水库周边地区土地的沙漠化在时间上经历了一般发展到正在逆转两个阶段;2000年以后,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和重度沙漠化土地变化最为明显,均呈现逆转趋势,其中极重度沙漠化逆转为其他类型的总面积为145.90 km2,重度沙漠化土地逆转为中度沙漠化面积为146.44km2;在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上,过去30 a里,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龙羊峡两岸的塔拉滩和木格滩地区;研究区内沙漠化的逆转主要是由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转变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975-1989年,研究区的降水呈增加趋势,但是由于这一时期人为因素的影响,沙漠化呈不断加剧的态势;1989-2000年,研究区的气候趋向于暖干化,加上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持续发展;2000年以后,研究区的气候趋向于暖湿化,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计划,沙化土地呈现逆转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沙漠化吞噬着绿色 ,威胁着人类 ,已成为世界公害。土地沙漠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中国是受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面积达 4930多万 hm2 ,居全国第 2位 ,而地处自治区西南部的乌海市也深受沙漠化之苦。土地沙漠化导致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影响了乌海市的国民经济建设 ,并危及了乌海人民的生存环境。本文分析了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1 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危害1 .1 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1 .1 .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全球因沙漠化每年丧失的耕地面积达6万km~2,迄今已有3000万km~2的土地沙漠化,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9%。易遭沙漠化的地区大部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类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1/3。因此,沙漠化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减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沙漠化的基本概念 1.沙漠化的定义经过很长时间的争论,不同的学科对沙漠化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定义,从下面的若干定义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的生态系统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贫瘠化过程;沙漠化是陆地滥开发的结果〔着重于人类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40a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漠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75—2015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了该州近40 a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40 a沙漠化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1975—1995年为沙漠化发展时期,1995—2015年为沙漠化逆转时期,1995年沙漠化程度最高,沙漠化土地面积17 1591.42 km~2;(2)沙漠化变化集中在研究区高海拔地区,柴达木盆地内部一直以重度沙漠化为主;沙漠化明显发展和明显逆转分别集中在1985—1995年和1995—2005年;(3)各类型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总体表现为1975—1995年向东迁移,1995—2015年向西折返。通过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漠化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之前研究区沙漠化显著发展的主导因素,而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促进了之后的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6.
全球每年损失耕地400万公顷,即每一分钟要损失40公顷。 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即每一分钟有11.4公顷土地被沙漠化。 全球每年有11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即每一分钟要消失掉4公顷森林。 全球每年有250亿吨泥沙流入大海,即每一分钟有4700吨泥沙流入大海。  相似文献   

7.
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波光粼粼,白帆点点,碧水青山,景色秀丽.她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达242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402米.太湖流域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麦、棉麻及水产品、鱼虾等,是我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其流域面积虽仅占全国0.4%,但国民生产总值和上缴利税却占全国的1/8和1/10,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多被这一地区所占有.同时太湖  相似文献   

8.
利用MODIS/LST产品分析基准气候站环境代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基于2001-2007年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产品(MOD11A2),以基准气候站对其周围不同大小窗口内地表温度距平序列的解释方差作为度量,评估了我国142个基准气候站的环境代表性,并将代表性与土地覆盖和高程状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以解释方差大于0.75作为区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阈值,约41%的站点代表性较好,代表区域范围可超过51×51 km2,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约21%的站点代表性较差,代表区域范围不足7×7 km2,多分布于南方地区;其他代表区域范围居中的站点在南、北方均有分布;站点周围的土地覆盖多样性和地形起伏度与站点代表性存在负相关,且相关性随窗口的增大而加强.文中还评估了基准气候站对所属气候区的代表性,发现在气候特征复杂的西南地区和新疆部分地区,站点对气候区的代表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去年 ,西北及内蒙古连续发生的扬沙和沙尘暴使陕、甘、宁、冀、京、辽、内蒙古等地 2 0 0万 km2受到袭击。今年截止 6月底 ,我国北方已出现 19次沙尘天气过程 ,具有频次高、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北方或西北方来的强风是导致沙尘天气现象的动力 ,但主要因素是干燥松散的荒漠化土地在日益扩展。风蚀、水蚀和盐碱化是造成荒漠化的三大主要原因。内蒙古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7487.71万 hm2 ,比新疆(10 437.49万 hm2 )少 ,但由于这里是扬沙、沙尘暴 (黑风暴 )天气的主要发源地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从西到东 ,分布有巴丹吉林…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80年代以来,武威地区由于人为不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造成民勤沙漠化。为确保民勤绿洲的生态平衡、阻止沙漠化进一步发展,当前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因此做好武威地区上游水资源评估及融雪径流预报,为该地区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广阔,光热条件较充足,干旱缺水成为发展生产最关键的限制因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到更大效益,并使气候条件向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因掠夺性开发而造成气候干旱化、沙漠化趋向,关系到这一带广大地区的前途。本文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概括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75年的MSS影像、1985~2015年TM影像等5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研究都兰县1975~2015年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旨在为都兰县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时期沙漠化面积呈波动变化,沙漠化面积在近40年,总体减少了868.12km2;(2)1975~2015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属于极缓慢变化型;(3)1975~2015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以稳定型为主,其中1995~2015年间逆转型沙漠化土地变化的比例明显增加。1995~2005年逆转型所占比重为27.47%;2005~2015逆转型所占比重为31.76%。并且2005~2015年间沙漠化逆转型与明显逆转型所占比重之和是沙漠化发展型与明显发展型所占比重之和的25余倍,表明研究区此阶段沙漠化治理效果显著,或气候因素有利于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3.
下垫面因子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取内蒙古中西部37个站1961~2000年3~5月气温、相对湿度等地面气象因子,分析它们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单站沙尘暴频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00年3~5月平均气温高于4℃和3~5月平均相对湿度低于40%地区对应沙尘暴多发区.从单站的沙尘暴频率变化来看,非沙化区(包括沙区)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沙漠化发展区没有减少趋势,下垫面状况的恶化,使沙漠化地区和沙漠化发展区正在成为新的沙尘暴源地.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沙漠化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分析沙漠化形成的气候原因,指出气候的变干、变暖及局地性暴雨的增强,导致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根据全区各沙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情况,提出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率与气温的升高、降水日数的减少有关.并在科尔沁沙地选用(119.43'16"E~121.39'38"E、42.33'43"N~43.46'16"N)区域作为示范区,分别给出了沙化面积增长率与气温距平、降水日数距平之间的定量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经的第一县-玛多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地区,也是黄河重要的水分涵养地,其生态作用对黄河的安危有直接的影响.在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用GIS和遥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通过对2007年一期QuickBird影像进行解译,对玛多县星星海附近区域100km2的土地沙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玛多县沙漠化面积已达25.6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1%.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     
1.沙漠化定义 1977年9月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一致同意的定义是:沙漠化是生态贫瘠化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土地会部份或全部失去它潜在的生产力.也就是说,灌溉了的土地由于积水(Water-logglng)和盐碱化将失去生产能力;因为过度放牧,牧场不再能保障各类动物的生存;因为滥用土地或耕种过度,旱地(rain-fed lands)也失去生产的能力;林区无生产力是由于砍伐树木比更新更快的结果. 2.沙漠化目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和田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在13-50mm之间,且年际变率大.在这种恶劣的水分条件下,植被生态条件十分脆弱.绿洲之外,仅在河谷地带及河流下游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有天然胡杨、红柳和芦苇分布,其余地方植被很少或很难看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地区范围内降水普遍偏少,山区草场退化,部份草类从草原上消失.广大绿洲边缘沙害严重,如策勒县策勒乡北部前沿地带,解放以来沙埋土地1.5万余亩,沙丘  相似文献   

18.
沙漠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问题之一。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评述了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在时间、空间、内容、景观、发展趋势、结果上等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沙漠化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及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在沙漠化问题争论焦点之一的沙漠化成因上,综合了各家的观点,归纳为干旱气候和大风的自然原因及不合理的“六滥”人为原因;同时对全球变暖和沙漠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做了概述;最后对沙漠化的防治方法、根本途径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既是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荒漠化土地最多的省区,也是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重点论述了新疆地区沙尘暴的若干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对沙尘暴的形成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即新疆沙尘暴气候背景、长期变化趋势、分布...  相似文献   

20.
利用MODIS/LST产品分析基准气候站环境代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基于2001—2007年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产品 (MOD11A2),以基准气候站对其周围不同大小窗口内地表温度距平序列的解释方差作为度量,评估了我国142个基准气候站的环境代表性,并将代表性与土地覆盖和高程状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以解释方差大于0.75作为区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阈值,约41%的站点代表性较好,代表区域范围可超过51×51 km2,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约21%的站点代表性较差,代表区域范围不足7×7 km2,多分布于南方地区;其他代表区域范围居中的站点在南、北方均有分布;站点周围的土地覆盖多样性和地形起伏度与站点代表性存在负相关,且相关性随窗口的增大而加强。文中还评估了基准气候站对所属气候区的代表性,发现在气候特征复杂的西南地区和新疆部分地区,站点对气候区的代表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