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利用2006年潮州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了潮州市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污染物浓度月变化与气象要素变化关系以及污染典型日的气象因素。研究发现:潮州市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PM10全年的超标率为7.5%,空气质量夏半年优于冬半年;PM10污染物浓度月变化与地面气象要素有较高的相关性;在污染物典型日中,气象要素也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连续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天气形势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MICAPS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资料和衡水市环境监测站细颗粒物(PM2.5)及PM10浓度资料,对2013年1月衡水市出现的连续雾霾天气从PM10及细颗粒物浓度演变、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要素关系、中低层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雾霾天气期间06:00(北京时间,下同)至07:00和16:00至21:00为PM10和细颗粒物浓度较低时段,PM10最大值出现在15:00,细颗粒物最大值出现在02:00,两者并不同时达到极值。2)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湿度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还和许多其它因素有关。3)衡水市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扬尘污染、冬季燃煤采暖、局部污染源及区域性污染。4)雾霾天气相对湿度和能见度基本呈负相关,气压变化不大,风向频率最多为北到东北风,平均风速一般都在2 m/s以下。雾日时大部分时段为雾和霾的混合物。5)重污染日期间500 hPa为平直偏西气流或西北偏西气流,没有明显的槽脊活动。而污染较轻的时段500 hPa为明显的西北气流控制或有槽脊活动。6)雾霾天气期间大部分日数08:00在850hPa以下都存在逆温层;地面气压场偏弱,尤其河北平原一带基本为均压场。最后对雾霾天气影响及对策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CALPUFF耦合MM5的大气扩散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07年工业排放PM10的扩散传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污染物的浓度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CALPUFF耦合MM5模型对凉山州2007年工业排放PM10的浓度模拟有着较好的适用性;污染物主要沿着安宁河和黑水河分布,浓度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其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各市(县)的PM10浓度值有空间差异,西昌和甘洛污染最为严重,季平均浓度分别为67.81μg/m3和57.23μg/m3;凉山州PM10的浓度分布受气象条件、地形和污染源的地理位置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郑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站点和自选监测站点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子,对郑州市2012-2014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气溶胶几种污染物的影响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3年春节的SO2、NO2、CO、PM2.5和PM10污染高峰出现在初一01-02时和初六00时之后;O3污染高峰则出现在初四和初五。经对2013年2月9日12时(除夕)到2月11日23时(初二)60 h观察,PM10和PM2.5污染高峰出现在初一01时和10时,NO2和SO2的高峰出现在初一01时,CO则出现在次日01时,O3的浓度变化规律则与上述污染物浓度变化呈反向增减的关系。郑州市城区春节期间各种污染物浓度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西、北部污染浓度高,东、南部较低的趋势。各项气象因素对PM2.5和PM10浓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无特殊情况下,气温、风速与两种污染物浓度呈反向增减的关系,湿度和气压与两种污染物浓度呈同向增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4年和2015年春节期间南京市城区与郊区主要污染物(PM10、PM2.5、SO2和NO2)浓度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禁燃烟花爆竹对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春节期间禁燃烟花爆竹对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显著。2015年春节期间,南京市AQI同比2014年春节期间下降了20%—30%,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间空气质量为优良;同时,SO2和NO2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小且均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和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与2014年春节期间相反,且变化幅度比SO2和NO2质量浓度大,变化幅度分别为13.0—234.5μg·m-3和17.5—320.4μg·m-3。PM10和PM2.5是造成南京市春节期间空气质量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其中PM2.5所占比重较大,但2015年春节期间PM10和PM2.5最高小时浓度分别占2014年春节期间的51.0%、40.0%。此外,2015年春节期间南京市城区与郊区PM2.5浓度比2014年春节期间均降低且差异较小。春节期间气象因素对南京市污染物扩散具有较大影响,但禁燃烟花爆竹对PM2.5浓度的降低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CALPUFF耦合MM5的大气扩散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07年工业排放PM10的扩散传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污染物的浓度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CALPUFF耦合MM5模型对凉山州2007年工业排放PM10的浓度模拟有着较好的适用性;污染物主要沿着安宁河和黑水河分布,浓度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其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各市(县)的PM10浓度值有空间差异,西昌和甘洛污染最为严重,季平均浓度分别为67.81μg/m3和57.23μg/m3;凉山州PM10的浓度分布受气象条件、地形和污染源的地理位置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东省聊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各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探讨了聊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聊城市轻度污染以上的空气质量日数所占比例高达70.0%,大气中SO2、NO2、CO、PM2.5和PM10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即冬季各种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夏季。日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PM10出现日数最多,其次为SO2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冬季出现偏多,臭氧8 h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夏季出现相对较多。聊城市5种污染物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M2.5PM10NO2COSO2,其中PM2.5与PM10分担率大幅高于其他3种污染物,说明聊城市大气污染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与细颗粒物主导的类型。相关分析发现,PM2.5和PM10具有来自相同或相似污染源的可能性,扬尘与化石燃料使用是PM2.5和PM10污染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年3月~2005年2月每日08时的潍坊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各种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潍坊市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于夏季,各种污染物浓度与大雾、降水、风速等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潍坊市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年3月~2005年2月每日08时的潍坊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各种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潍坊市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于夏季,各种污染物浓度与大雾、降水、风速等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日照市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日照市2002年1月1日-12月31日S02,N0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类污染物分布的逐日污染指数和等级资料,分析了日照市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日照市主要的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轻微及以上的污染日全部出现在冬半年(主要集中在1—4月);空气污染物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老城区较新市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1.
气象条件变化对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大量观测事实、统计相关分析表明,气象条件包括气压形势场、相对湿度(高空露点温度)、气温、风速和大气的稳定性等变化,对空气污染物的PM10、SO2和NO2浓度扩散程度的影响是明显的有规律的。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地面和高空气象因子作用是不同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污染源因季节冷暖程度不同,排放量很难掌握,因此,气象条件对污染的影响有不确定的一面,使问题变得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选用郑州市城郊7个代表站2006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逐日浓度监测资料,分析了郑州市这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并利用2001-2006年均浓度资料分析了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5—2019年鹰潭市5个大气成分监测站数据和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气象要素、气体污染物对PM2.5和PM10浓度影响的主要成分,调整BP人工神经网络的隐藏层个数和隐藏层节点数,构建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鹰潭市PM2.5和PM10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 气象要素中,共提取3个影响PM2.5、PM10浓度的主成分,分别为相对湿度、降水,气温、气压和风速,其中湿度、气温、风速与PM2.5、PM10浓度显著相关。2) 气体污染物中,共提取2个主成分,分别为SO2、NO2和O3,其中NO2、SO2与PM2.5、PM10浓度显著相关。3) 所建立的PM2.5、PM10浓度逐小时预测模型在20 h内预测性能良好,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8%、86%,逐日预测模型在5 d内的预测性能良好,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4%、92%,准确率较高,具有良好的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污染特征及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用郑州市城郊7个代表站2006 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逐日浓度监测资料,分析了郑州市这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并利用2001-2006年均浓度资料分析了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空气质量数据,统计了三个城市的总体污染情况及PM10的年、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哈尔滨的空气污染比其它两城市严重,重度污染的天数比例最高为0.33%;PM10是三个城市主要的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占总天数比例都>94%,NO2、SO2为首要污染物主要出现在冬季取暖期;统计6 a的平均PM10浓度,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PM10浓度的年变化呈上下波动趋势,齐齐哈尔、牡丹江PM10浓度则呈递减趋势;10月-次年4月是三个城市PM10浓度高值期,6-8月为浓度低值期。  相似文献   

16.
东胜区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东胜区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2005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每日SO2、NO2、PM10浓度监测值和2005-2007年SO2、NO2、PM10平均值,分析了东胜区主要污染类型、污染物来源以及东胜区近3年SO2、NO2、PM10监测值日、月、季、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了消减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沙尘天气对巴彦浩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巴彦浩特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PM10、SO2、NO2的逐日监测数据和同一时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巴彦浩特空气污染物特征及PM10浓度与沙尘天气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春、夏、秋三季巴彦浩特的主要污染物是PM10,冬季主要污染物是SO2;沙尘天气是造成巴彦浩特PM10浓度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影响巴彦浩特空气质量的沙尘主要来源于其西北方向和西北偏北方向。建议有关部门在巴彦浩特西北地区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减轻沙尘天气对巴彦浩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加格达奇区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市区1986-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格达奇区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为SO2。PM10月均值总体呈非采暖期小于采暖期的趋势,表明加格达奇区大气污染以燃煤污染为主。总体上,从2003年开始PM10和SO2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显著下降。污染源综合整治对减轻环境空气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5-2018年3月宝鸡市区气象监测站地面观测资料与环境监测站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早春宝鸡市区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O3。2016年与2018年3月污染日数多,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量偏少,连续无降水日数持续时间长,东风日明显多于西风日。②PM10质量浓度(C(PM10))变化与日平均气压、日降水量关系密切,且均为反相关;PM2.5质量浓度(C(PM2.5))与日最小相对湿度正相关特征明显;臭氧质量浓度(C8h(O3))与日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反相关,与日平均气温的正相关特征明显。③气压升高,连续性降水越多,西风日越多,越有利于污染物质量浓度的下降。C(PM10)大值区多出现在偏南风或偏东北风时;C(PM2.5)和C8h(O3)在偏东风时较大。④C8h(O3)主要出现在前期日最高气温突然增加5~8℃的当天和日最高气温为近期极值后的1~2 d。⑤沙尘天气使C(PM10)与C(PM2.5)明显升高;早春影响宝鸡市区的沙尘天气主要有蒙古气旋东移和冷空气东移南下两种地面形势。  相似文献   

20.
秸秆焚烧导致湖北中东部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气象要素、火点信息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12~13日湖北省中东部地区一次重度霾天气的成因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此次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北部大面积秸秆焚烧所形成污染气团受偏东北气流输送的影响,12日在湖北中东部形成了两条"带状"的能见度低值区,最低能见度仅为2.1 km。秸秆焚烧污染物输送气流由北向南影响湖北,主要作用于孝感—武汉—咸宁一带,3个地区细颗粒物(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了600μg/m3,且武汉和孝感的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在12日增加到0.76和0.77,并出现了0.96和0.93的最大值,随着污染气团的传输,其中PM2.5所占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SO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不显著,NO2质量浓度在污染物质量浓度达到峰值前1~3 h达到峰值,而CO是秸秆焚烧产生的主要污染气体,其质量浓度变化与PM2.5和PM10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7。风矢量和分析表明:6月12日湖北省中东部存在明显的东北来向气流输送,污染物的输送是该时段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6月13日湖北省东北边界处的输送气流已经明显减弱消失,东南部风矢量和异常偏小导致的污染物堆积是该地区污染持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