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锋前暖区暴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主要特点,但暖区暴雨常常难以模拟和预报,给气象工作者带来挑战,因此对影响其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天气系统、中尺度系统以及地形等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暖区暴雨的预报能力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气象学者对华南暖区暴雨进行许多研究,本文主要对华南锋前暖区暴雨研究的天气系统及地形等进行简要概述,介绍了暖区暴雨发生时中高纬大气环流、副高、南亚高压和高空急流等大尺度环流背景,南海季风与华南暖区暴雨的密切联系,天气尺度系统以及中尺度系统在暖区暴雨中的重要作用,地形条件对暖区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类华南锋前暖区暴雨β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22  
夏茹娣  赵思雄  孙建华 《大气科学》2006,30(5):988-1008
对2005年6月一次引发珠江(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尤其是β中尺度系统的环境场进行了研究.这次暴雨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涉及到季风的活动、边界层的影响、地形的动力作用等.得到如下结果:(1)南海季风爆发推迟而后持续影响华南,西风带急流以及副热带高压位置均明显偏南,且副高脊线稳定维持在18°N左右,为6月中下旬暴雨在华南地区持续发生提供了稳定的大尺度环流条件.(2)这是一类华南前汛期锋前暖区暴雨.在该时段,华南地区始终维持一条近于东西向的准静止锋,这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见. 锋生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弱冷空气的作用明显.经向剖面分析揭示出: 锋前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区存在,非常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的发生发展.北方的弱冷空气与副高西北的暖湿气流之间存在明显的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3)低空偏南气流的风速辐合场,在925 hPa层上最明显.表明在这次华南暴雨过程中行星边界层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但从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输送了大量水汽至暴雨区,而且其前方的风速强辐合区,对于对流的启动很有帮助.就启动机制而言,该风速辐合区可能与1998年华南暴雨的风向辐合区有一些差异.(4)南岭山脉的喇叭口地形,对偏南暖湿气流有明显的辐合抬升作用,使垂直运动进一步增强,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华南(尤其是西江流域)的特殊地形是持续性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5)中尺度对流雨团是这次致洪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至少有4个β中尺度雨团(A、B、C、D)在西江流域发生发展.上述雨团A 和雨团D分别出现于桂林和梧州等测站附近.该研究集中对中尺度雨团A、D的环境特征作了分析.低空风速辐合中心反复向暴雨区"冲击",暴雨区对流有效位能一次次积累、释放,而又重建.在这种环境下,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强降雨云团,此起彼伏,频繁发生.加之对流雨团受环境流场影响 "追随" 洪峰向下游移动,使暴雨和洪水 "叠加" 或 "遭遇",加重了洪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取华南2017年5月15日两段不同系统影响的典型个例降水,基于ERA Interim分析资料和地面、雷达等观测资料,从两类降水的大尺度环境及中尺度特征方面探讨了两类降水系统的差异,并利用模式潜热廓线订正方案对两类降水个例的潜热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季风降水主要受偏南风影响,边界层内强辐合、高温高湿,中高层(600~150 hPa)较强辐散,而锋面降水受低层锋面系统影响,对流层低层强辐合,800~300 hPa较强辐散,水汽输送深厚,斜压性结构明显,且垂直运动剧烈。除两者的辐合辐散中心、正涡度的中心以及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和垂直运动大值中心所在的层次明显不同外,其强度也差别较明显,就垂直运动而言,锋面降水的最大值达-1.2 hPa/s,远远大于季风降水(-0.2 Pa/s)。两者的中尺度特征和加热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季风降水中尺度雨团沿海岸线自西向东移动发展,潜热加热中心为单峰值,位于5~6 km;锋面降水中尺度雨团在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雨带上不断向东南方向合并发展,潜热加热中心有两个,分别位于1~2 km和6~7 km。  相似文献   

4.
郭文扬 《气象》1980,6(12):14-14
在《气象》上对梅雨问题组织专题讨论,是很必要的。梅雨的标准,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气象业务建设的内容之一。在制订规划,确定科研课题,制定预报考核和评分办法,以至开展服务工作等方面,都要加以认真研究。因此,我希望不仅预报人员要积  相似文献   

5.
有关航空报、危险报的编报规则及要求,已是发报台站测报员所熟悉的了,但是最近却有两个问题引起了我站地面值班人员的争论. 一、某日观测实况12~sVV=30.0 N/N_L=5/4 dd=WNW ff=10 WW=00W_2=x云层:Cu1200/1 Cb1200/3 ci4500/1.按照航空报电码(GD-21ⅠⅠ)编码规定:5-(2):天气总云量达到或超过4成时,按下述规定分层重复编报本组,先编最低的个别云层,不管它的量是多少;再编报一次较高的个别云量,其自下而上的  相似文献   

6.
张家诚 《气象》1980,6(9):4-5
地球表面是人类栖息活动的场所,也是人类和气候关系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大体说来,自然形成的大陆面可按植被分为三大类:即森林、草原、荒漠;人为形成的大陆面可分为两大类,即农田和非农业用地。这五类下垫面各具有不同的物理特征、不同的生产潜力和不同的环境保护作用。合理地利用它们,就可以得到最多的自然财富,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因此,从气候的角度研究这五类下垫面的特性及其结构、比例等,是气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防侧击雷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锋  吴少丰 《广东气象》2002,(Z1):19-20
本文通过对侧击雷危害机制的分析,结合目前高层建筑使用各种外墙装饰材料的侧击雷防护方法,对目前高层建筑物利用新型材料--塑钢门窗提出一个防侧击雷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8.
看了《新疆气象》1986年第7期“关于新疆冬季气温——答一个值得推敲的结论”一文.我想还是以林之光、张家诚同志的新著《中国的气候》(1985年8月第一版)第三页最后一段话:“我国东部地区的冬季,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是最冷的”,来结束这次讨论吧!  相似文献   

9.
关于梅雨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林春育 《气象》1981,7(7):12-14
关于梅雨问题的讨论,从1980年第8期开始, 到本期告一段落,共刊登了21篇文章。这次讨论, 思想活跃,不同学术思想得到交流,对于深入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的规律,统一梅雨期的划分标准,提高对梅雨的预报能力,以及今后加强对梅雨问題的研究等,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讨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从讨论中也看出,对梅雨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统一的规划,一些基础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也开展得不够。因此,目前还不可能对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期得出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还有待于用更多的事实,更深入的研究来回答。 本期,我们请林春育同志写了“关于梅雨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題”一文,作为近一年来关于梅雨问题讨论的小结。这个小结仅对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些归纳性的阐述,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在讨论期间,许多同志积极来稿,参加讨论,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所限,有关梅雨问题讨论的来稿不再刊用,也在此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TRMM卫星降水资料、中国东部站点降水资料和CMAP降水资料,重点讨论了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季的起始时间、建立特征及其和南海夏季风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季于3月底—4月初(第16—18候)在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首先开始,伴随着降水的开始是偏南风的增强和对流性降水的显著增加,华南前汛期开始。(2)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季的建立早于热带季风雨季,在热带季风建立后两者的雨带、强西南风带、强垂直运动带、强低空水汽辐合带均是分离的,南海热带季风在其建立后,与东亚副热带季风发生相互作用,促使副热带季风雨带季节性北进,两者共同影响中国的旱涝。(3)3月中下旬,东亚大陆(包括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由冷源转为热源,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之间的纬向热力差异及其相应的温度和气压对比均发生反转。东亚大陆(包括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究竟是否是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带提前建立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最后讨论了有关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共识与分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解放40多年来的气候资料、水文资料和雨涝灾害资料的分析比较,讨论了以日降水量≥100.00mm,连续3天降水量≥150.00mm,连续5天降水量≥200.00mm(浙北平原各降低50mm)作为衡量各地雨涝灾害指标.就省一级雨涝灾害而言,以同一水系的某一区域达到雨涝灾害指标的测站在60%以上,作为区域性雨涝,而全省八大水系其中有5条水系同时达到区域性雨涝,则作为全省性雨涝.在此同时,还讨论了我省解放以来雨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其目的为开展气候监测、天气预报和抗灾减灾服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们对市局审核室提出的“10成密卷云记法是否欠妥?”问题进行了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留心观察,对此我谈一些看法,欢迎同仁们共同探讨、指正。从审核员所提问题分析,无非是两点疑误:一是10成的高云量是否应记为卷层云?二是密卷云是否可以记10成(即云量是否应为10~-)?针对这两点疑误我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在经济发展需要进入可持续性发展轨道的宏观背景下,研究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极具特殊性,风险性等五方面的性质;其消费主体结构与消费客体结构也极为复杂;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成本在气象服务产品消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决定消费成本有两个经济量,它是制约消费的基本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14.
在华南,前汛期暴雨,主要是“锋面”暴雨;但它与一般的锋面不同,这里的锋面,尤其是五、六月份,主要是能量锋一即露点锋。下面介绍关于这类锋面暴雨的分析预报问题。 一、暴雨的分析 1.各层天气图的使用 在前汛期,暴雨分析主要要分析空气柱的湿度变化、稳定性及大气垂直运动。850hpa要侧重分析风场、热力场与湿度场。 风场:主要是掌握低空急流和风场辐合区的变化,风场除注意切变福合外,对东南风与西南风的风向曲率辐合及同向民的风速辐合也要注意。  相似文献   

15.
大气垂直运动方程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振球  牛涛 《高原气象》1994,13(1):102-105
本文对大气垂直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和小量可否忽略重新进行了讨论,认为如同存在水平地转平衡一样,在大气垂直方向应当存在垂直地转平衡。并提出在大气垂直方向可能存在更高阶平衡:一级平衡为静力平衡,二级平衡为静力偏差和垂直柯氏力的垂直地转平衡,可能还存在第三级平衡,即垂直地转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平衡,最后,重力异常偏差的最级有可能与大气行星波垂直加速度和引潮力垂直分量已处于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1972—1978年对3.2厘米天气雷达的标定工作,讨论了标定在雷达定量测量中的重要性。主要结论是: (1)雷达参数逐年有变化,必须经过标定后才能进行定量测量。雷达一经安装固定,几个对测量Ze有影响的因子中,变动较大的是Pr_(min)。对本雷达,在冰雹季节内用讯号发生器校准,Pr_(min)变动不超过3分贝。由此所得Ze值的最大变幅为±2分贝 (2)施放携带标准反射体的气球,可以直接标定出给定距离上气象目标物的雷达最小可测反射率因子Ze_(min)值,由此计算所得Ze值的最大变幅为±1分贝。此法简便、实用,并且排除了雷达高频系统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回归规律是高尔顿在从事遗传学领域的工作中提出的,在研究工作中他发现:一个人的每一种特性都受男性亲属所支配,尽管存在少数的例外。他将这种现象称为“普遍的回归规律”(1889)。其后,卡尔·皮尔逊(1903)测量了1000多个父亲和儿子的身高,验证了这个规律,他发现确实存在回归或可称之为反回的规律,这一古典分析被视为回归分析应用上的最初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人工防雹消雹业务技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人工消雹业务技术现状的分析,以地(市)级观测台站或单部雷达观测台站为基础,讨论了人影业务技术体系、业务支持系统、作业指挥系统各自的范畴和关系以及人工消雹作业指挥系统相对普适性的可能性及其实现方式与实现程度;定量限定了业务操作过程中“宁空勿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工消雹作业指挥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灾害链有关物理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地球物理灾害链的致灾机理,地震引起的放气范围、放气时间过程的计算方法,以及地气耦合致灾模式,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巨灾大都是多种因素迭加和强化的结果。由于单学科往往提出的致灾因素有限,所以预测效果不甚理想。要多学科从多种因素上去研究,才能改进大灾预测手段和方法,最后达到灾害链全链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