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与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平台,紧扣徐州岩溶地质特征和徐州城市建设对岩溶地质调查的需求,以查明城市规划区岩溶发育特征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裸露型岩溶区和覆盖型岩溶区展开地质调查,并辅以物探及钻探等进行勘察验证,有力地提高了区内岩溶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同时,对徐州城市规划区岩溶层组、岩溶出露条件以及发育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区内岩溶发育主要为新生代以来的浅表性岩溶,岩溶发育程度总体受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强-弱”相间展布,废黄河断裂带沿线,奥陶系马家沟组和寒武系张夏组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极为发育。  相似文献   

2.
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及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的系统工程地质调查,阐明了岩溶塌陷灾害的地质环境和成因机理,系统分析了岩溶塌陷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和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溶塌陷灾害对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铜陵市长江东路岩溶塌陷形成机制及土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凤贤 《安徽地质》2006,16(4):285-289
岩溶塌陷是铜陵市长江东路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这种地质灾害现象,是在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本文在大量地质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长江东路岩溶塌陷灾害的形成机理、产生条件的分析研究,并在研究这一灾害系统特性的基础上,预测分析了岩溶塌陷灾害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铜陵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远期发展目标,对岩溶塌陷区的特征及土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预防岩溶塌陷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评价--以泰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塌陷的形成与隐伏岩溶区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地段,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松散盖层中土洞的形成时间、规模、形态等均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因此,充分研究塌陷的形成条件是客观评价其易发性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泰安市主要隐伏灰岩富水区地质结构、盖层岩性组成、性状及岩溶发育程度的分析研究,以地质背景条件中的相对不变因素为依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本区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进行了预测评价。旨在探索适宜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岩溶塌陷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佛肇地区岩溶塌陷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龙  蒙彦  戴建玲 《中国岩溶》2017,36(6):819-829
广州、佛山和肇庆市(广佛肇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岩溶塌陷时有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威胁。依托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根据岩溶地质条件情况,选择岩溶塌陷分布特征、岩溶发育条件、覆盖层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6个因素,系统研究各个因素对岩溶塌陷形成的作用和各个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岩溶塌陷发育的多因素判别模型,进而对广佛肇地区划分出高、中等和低易发区域,并根据岩溶塌陷易发区划,编制广佛肇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岩溶塌陷易发区划应用图集,统计出重大基础设施所在易发区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岩溶地区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研究,利用地质环境要素通过专家-层次分析法对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评价,并通过MapGIS软件实现可视化。以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为例,选取了岩溶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土层结构、第四系底部土层岩性、第四系底部土层液性指数、地下水年变化幅度、岩溶水承压性、塌陷密度、人类工程活动9个影响岩溶塌陷易发性的地质环境因素,建立了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研究区进行了评价,其成果可为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的岩溶塌陷防治对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龙岗岩溶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维国 《广东地质》2002,17(4):42-49
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的综合地质勘查,查明了岩溶发育特征及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同控制岩溶塌陷的6个主要因素为岩溶地下水作用、降雨和地表水、振动作用、重力与荷载、抽排地下水及坑道突水,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危害性,对潜在塌陷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灾害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的层次模糊预测评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枣庄市是以开发利用裂隙岩溶地下水为主的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岩溶塌陷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有效减缓岩溶塌陷的发展,做到经济发展与防灾并举,在查明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以岩溶、覆盖层、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人类工程及地形等7种条件,建立了岩溶塌陷与条件层、评价因子层之间的函数关系及评价参数,运用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定性一半定量预测评判岩溶塌陷发生的难易程度,并进行预测评判分区.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可溶岩大多隐伏于第四系土层及白垩—古近系红层下部,可溶岩分布地区地质结构与岩溶地面塌陷关系密切,已发生的岩溶地面塌陷中上黏下砂地质结构占绝大部分。以白沙洲岩溶条带长江两岸为研究区,根据盖层黏性土、砂性土、软弱土、非可溶岩(红层)的上下叠置关系及地面塌陷特征,将可溶岩分布区地质结构划分为3类、5型;岩溶塌陷的实质是土体塌陷,在岩溶区地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差异,受力后塌陷过程中土颗粒的运移方式,即黏土块体塌落、砂颗粒漏失、软弱土流失,系统将研究区岩溶塌陷机理分为土洞型、沙漏型、泥流型3类,同时也存在多种类型复合型岩溶塌陷。  相似文献   

10.
以安顺市中心城市规划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综合分析研究区有关地质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物探、钻探、监测、高精度遥感解译等成果,选取6个一级评价因子,15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研究区基于两级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的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量化各级指标及权重取值,开展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安顺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总体岩溶塌陷危险性中区和高区所占比重较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35%,危险性高区主要分布于头铺—幺铺一线,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6%。评价结果与岩溶塌陷历史事件相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受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施工抽排大量地下水的影响, 2007—2012年广州金沙洲发生了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防治地质灾害,采用综合地质调查、地下水位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物探、钻探和试验等手段勘查和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选择地下水位变化量和地面沉降量这两个与岩溶塌陷最直接、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参数,从预警预报参数选择、时间尺度选取、判据分析计算、预警预报方法、模型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选取临界日综合地下水位变化量和临界日综合地面沉降量作为预警预报判据,结合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岩溶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成功地预警预报了两起岩溶地面塌陷,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说明该岩溶地面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实用、有效,为金沙洲防灾减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弄清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对于岩溶地区规划中心城区建设布局,特别是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属于岩溶发育分布区。论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高密度电法及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地质调查,分析了岩溶发育类型与岩性及岩性组合、水文地质单元、埋藏深度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总结提出了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主要以浅表的融县组、桂林组为主,在褶皱轴部,或断层影响带内,在垂直节理裂隙和缓倾斜层面裂隙组成的裂隙系统中,岩溶发育较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段岩溶发育强;在低平谷地中的分水岭处岩溶发育亦较强烈;在水文网长期摆动的地段地面以上岩溶发育程度强烈。  相似文献   

13.
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及岩溶等特殊地质现象十分发育,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给我国目前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挑战。文中论述了我国城市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及岩溶等特殊地质现象的分布与发育状况及危害,明确指出了上述特殊地质环境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诸如监测缺乏系统性、缺少评价与安全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特殊地质与地下空间相互作用机制不明以及规划缺乏前瞻性等关键问题和挑战,建议尽快开展我国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理论方法、规划设计理论、探测与监测技术方法以及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安全利用与防治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以及岩溶等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安全运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岩分布区岩溶发育易引发地面塌陷.从而形成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近年来被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中。以某一段穿越岩溶发育区的高速公路为例,应用高密度电法对区内第四系土洞、岩溶、断裂发育等灾害地质体进行了探测。结果显示,电阻率断面图上显示的异常区与实际灾害地质体吻合,展示了其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西湖周边岩溶塌陷危险性区划分析是杭州城市地质调查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专业分析评价子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城市地质灾害分析项.在区划模型实现过程中,提出了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专家的因子权重,并引人群组决策模型,借助变异系数法和均值的思想,计算各专家在决策组中的决策权重,最后获取各因子的最优权值的新方法.该方法允分利用了层次分析法的权值结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在经典群组决策中出现的部分专家赋权时的偏激行为,结果更为可信.由区划结果可知,岩溶发育程度和地质构造是影响西湖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的两个重要条件,符合大多数专家的意愿.评价结果中尽管没有发现极危险级区,但仍须对危险级和次危险级区域加以重视,尤其当用作工程地质建设场地时,应考虑到这些潜在的地质灾害凶素.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何永金 《福建地质》1995,14(4):63-271
本文主要介绍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的主要活动表现、特点、形成机理及其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并从管理上和技术上提出防治的对策建议。此外,文中还扼要地介绍了福建发生地质灾害的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跨孔地震CT、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反射波、土壤氡浓度和波速测试6种物探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进行探测,查明了该区的溶洞、土洞及构造破碎带的分布。介绍了各种方法技术,对综合物探成果进行总结,结合实例说明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在广花盆地岩溶发育区,首次应用跨孔地震CT探测建筑物地下岩溶分布,为评价受岩溶地质灾害影响的建筑物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西南岩溶区特殊的资源和环境特点为导向,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遥感数据,采用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遥感技术系统应用于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提供系列的基础图件辅助岩溶区区域地质填图,提高了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效率。初步建立了适合西南岩溶区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方法体系,快速准确地解译出了岩溶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水文等要素,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太平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出特大型干溶洞,溶洞横穿左、右两幅隧道,沿隧道走向长约139m,宽约79m,体积约4.3×105m3,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隧道运营安全亦可能存在较高风险。通过对溶洞区的现场地质调查,分析了溶洞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归纳总结了溶洞发育特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溶洞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整体基本稳定,但长期运营条件下整体稳定性安全储备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探讨了溶洞演化趋势,分析其对隧道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处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