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中国东南沿海和平水母科2新种,即八辐和平水母Eireneoctonemalis sp.nov.和黑疣真瘤水母Eutimakrampi sp.nov.。  相似文献   

2.
谢文勇  黄长江  陈志远  施华宏 《台湾海峡》2002,21(4):444-451,T002
本研究工作采用基于组件式集成方案的ArcInfo GIS软件、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MapObjects 2.0软件、AutoCAD软件、VB6.0开发语言作为软件平台,以Legend Pentium Ⅲ(933)作为硬件平台,利用ADO数据接口实现与属性库连接,通过ShellExecute函数达到与ArcView软件、相关网址连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东南沿岸海域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与有机锡污染查询显示系统,并使其具有显示、缩放、温游、定位、查询、统计、分析、编辑、输出等功能。这是将GIS技术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管理和保护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沿海3港口有机锡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基锡(TBT)次之,二丁基锡(DBT)大多低于检测限.水样的TBT含量实测值从低于检测限至9.8ng/dm3,泥样的为0.3~174.7ng/g(干重),生物样的为2.1~23.0ng/g(湿重).水样TBT含量均值以惠阳港的为最高,泥样和生物样的均以厦门港的最高.影响有机锡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港口船舶吞吐量、水文状况、季节和与大型码头的距离.关联的海产腹足类性畸变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沿海有机锡污染比较普遍和严重,已对生态系统产生实质性的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4.
Two new species of Naticidae ( Mollusca, Gastropoda)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 of China are described: Cryptonaitca huanghaien- s/s sp. nov. and Sinum vittatum sp. nov.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new species were described an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was provid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w species and related species were also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new species Cryptonaitca huanghaiensis differed from Cryptonaitca hirasei and Cryptonaitca andoi in outer shape, operculum and radula. The new species Sinum vittatum is similar to Sinumjaponicum (Lischke, 1869), but the shell of the former is flat-elliptical in shape, spire very small, slightly convex. While the latter is flat-globular in shape, apex light brown in color, without a brown band on the body whorl. The comparis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Cryptonaitca huanghaiensis and Sinum vittatum were two new species from the coast of China. Specimens studied were obtained from collections in the Marine Biological Museu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近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及其相关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获得的数据资料基础上,发现了中国东南近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参数的平面分布规律,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回归分析以及对声速和沉积物密度的估计,建立了经验公式。结果显示,中国东南近海海底沉积物的基本声学物理特性如下:沉积物类型多样而且复杂,从黏土到砂砾有13个颗粒组分组合;沉积物物理力学参数变化范围较大;沉积物声学性质相对于附近海域的数据变化范围更大。这些都与海底沉积环境、沉积物来源、沉积条件和沉积作用过程有关。该项研究有助于建立海底地声模型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6.
许金镜 《台湾海峡》1998,17(3):278-281
本文对1960-1996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和中国东南沿海年台风资料的分析素材,初步揭示了两者之间联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流区的海表温度不仅在同期具有高与台风多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在前期存在关预测的先兆,特别是秋冬两季更加明显,具有较好的隔季相关关系。经建立预报方程,其趋势拟合率达81.8%,试报3a,并准确率为66.7%。  相似文献   

7.
福建闽南沿海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硕良 《海洋学报》2005,27(6):116-122
通过2003~2004年对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砷含量的调查监测,对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进行了探讨.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总砷含量为0.65×10-6~4.80×10-6,总平均值为2.09×10-6,其中有机砷和无机砷占总砷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1.6%~98.2%和2.3%~38.4%,平均值分别为88.8%和11.2%.在相同养殖区,养殖贝类体总砷平均含量的种间分布差异较小.滩涂养殖底栖贝类体内总砷平均含量总体上高于浅海筏式养殖贝类体的平均含量.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内总砷含量在泉州湾、湄州湾、东山湾和九龙江口高,在诏安湾和围头湾低,在其余各湾相近.5种养殖贝类体内无机砷的污染指数和总平均值分别为0.05~0.76和0.23,总砷的污染指数和总平均值分别为0.06~0.48和0.21,总体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与体长之间总体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蚓虫是小头虫科较为常见的属,中国海区的样品过去常被鉴定为加洲中蚓虫Mediomastus californiensis Hartman。本研究中,来自东南沿海四个不同海区的118条中蚓虫样品被鉴定为一个新的种类,在此给出具体描述。这个新种具有如下特征:(1)第1至9刚节表皮双环型,刚毛束位于体节中间位置,而后的刚节多环型,刚毛束位于体节后半部;(2)后腹区具有疣足突起;(3)前4个胸刚节仅具双羽型翅毛状刚毛,其它体节仅具巾钩刚毛;(4)胸区巾钩刚毛的柄长且直,巾长为宽的3至5倍;(5)腹区巾钩刚毛不同于胸区,较短且具收缩部;(6)甲基绿染色模式独特。这个研究表明了中国海区的中蚓虫可能被误鉴定为加洲中蚓虫,而这个新种M.chinensis sp.nov.在东南沿海广为分布。  相似文献   

9.
东南沿海前汛期与后汛期降水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前汛期降水与后汛期降水的多年气候变化及500hPa环流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对比分析发现:前汛期降水与后汛期降水在年代际变化上差异明显。前汛期降水逐年变化幅度小,大旱、大涝年少;后汛期降水逐年变化幅度大,大旱、大涝年多。前汛期降水与后汛期降水的大旱、大涝年环流形势场和海温场均存在明显差异。在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分布上,表现出基本相反的分布类型。计算分析还发现,前期8~9月和冬季1~2月北半球副高,尤其是太平洋副高与前汛期降水相关尚好。前期1月赤道洋流区中部海域的海温,对前汛期降水均有较好的预测指示意义。前期2月北大西洋涛动和黑潮区以东至太平洋中部海域的海温对后汛期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测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自广东湛江湾海域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 Claus,1877)、锥螅水母目(Conica Broch,1916)、和平水母科(Eirenidae Haeckel, 1879)、和平水母属(Eirene Eschscholtz,1829) 2新种,即大腺和平水母新种(E. macrogonia Huang, Sun et Liu,sp. nov.)和湛江和平水母新种(E. zhanjiangensis Huang, Zhang et Zao, sp. nov.)。其鉴别特征如下:(1)大腺和平水母,新种;伞扁于半球形,胶质中等厚;胃柄基部塔状,胃柄较长,伸出伞腔口外;垂管长度短于口唇,4个发达口唇边缘呈齿状皱褶;生殖腺发达波状弯曲,着生于辐管下伞部,从胃柄基部延伸到伞缘外;19~24条缘触手,5~8个缘疣,触手基部呈球状,无排泄乳突;每2条触手间或触手和缘疣间有1个平衡囊,每个平衡囊有1~2个平衡石;4条辐管,1条环管。(2)湛江和平水母,新种;伞半球形,胶质厚;胃柄基部呈塔形,末端变窄;垂管较长,约等于口唇长度,口唇边缘有齿状皱褶;生殖腺带状,从胃柄基部延伸至近伞缘;缘触手多,70~125条,触手基球有排泄乳突;平衡囊数目约为触手数的1/2;4条辐管,1条环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南沿海老红砂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曾从盛  陈居成 《台湾海峡》1997,16(3):363-370
老红砂是中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第四纪沉积物。本文回顾了老红砂的研究历史,综述了所取得的关于老红砂的成因,年代和红化作用等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ERA-Interim 再分析数据在中国沿海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1979~2012年的中国沿海台站观测数据对ERA-Interim(简称"ERA-I")的气温、气压和海温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1)从常年平均来看,ERA-I气温、气压和海温多年月平均变化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可以反映气候态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台站观测数据相比,ERA-I气温平均偏高0.19℃,气压平均偏低0.17 h Pa,海温平均偏高0.70℃。(2)从年际变化情况来看,ERA-I和台站观测的气温、气压和海温变化趋势一致,气温和海温呈上升趋势,气压呈下降趋势。但在海南岛附近使用ERA-I气温做年际变化分析和在东海台湾海峡至北部湾沿岸使用ERA-I海温做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要谨慎。(3)从月均变化分析来看,ERA-I月均气温、气压和海温数据与台站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误差空间分布来看,ERA-I气温在黄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ERA-I气压在渤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ERA-I海温在南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ERA-I月均海温在渤海和台湾海峡附近沿岸平均误差较大(部分站均方根误差超过2.5℃),在上述区域使用ERA-I海温数据时应考虑其产品偏差。  相似文献   

13.
高家镛  张金通 《台湾海峡》1993,12(3):248-256
本文从理论及实际资料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海平面与沿岸地壳这两个独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只有对两者变化幅度值进行数学分析,才能确切地了解海岸升降的原因;我国东部沿岸新构造时期地壳的升降活动所反映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总体上显示为北高南低特征,该特征与沿岸断块构造差异活动(北降南升)密切相关,而根据地壳形变测量、验潮站观测资料所得的海平面则相反(北低南高)。这一矛盾现象似可用长周期趋势变化与短周期瞬时变化的“非等效性”予以解释。文中还认为南海海域近代海面上升与沿岸地壳下降活动关系密切;以地壳年均升降速率为指标划分地壳垂直活动强度类型应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华南沿岸既有“相对稳定”岸段,也有“活动”及“强烈活动”岸段。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经常会用测量耳石称量特征推算饵料鱼类的形态参数,而青岛沿海鱼类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作者根据2015年3、5、8月3个航次在青岛近海的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捕获的24种共1002尾鱼的耳石秤量特征(耳石长、耳石宽和耳石质量)和鱼体大小(体长、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渔获24种鱼类分属5个目、14个科、24种鱼类的体长体质量呈显著幂函数相关,相关系数R~2的范围为0.779~0.997,幂指数b的范围为2.376~3.591,平均值为3.048±0.327,其中黄鲫(Setipinna taty)等11种鱼类的b值均大于3(P0.05),为正异速生长,其余13种鱼类的b值小于3(P0.05),呈负异速增长。耳石宽-鱼体长的相关性比耳石长-鱼体长的相关性要好,仅有3种鱼(饰鳍斜棘鱼衔(Repomucenus ornatipinni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焦氏舌鳎Cynoglossus lighti)未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在耳石质量-鱼体质量的相关关系中,9种鱼(如皮氏叫姑(Johnius belengerii)、扁斜棘?(Repomucenus plan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呈显著相关(只是列举了一部分), 5种鱼(锦鳚(Pholis nebulos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斑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焦氏舌鳎(Cynoglossus lighti))在现有样品情况下未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东南近海5个浮标站观测资料,对2012—2016年ERA-Interim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10 m风、2 m气温、海平面气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CEP/NCAR的再分析10 m风适用性更好,ERA-Interim的2 m气温适用性更好,海平面气压两者差异不大。风速再分析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8~0.9,但再分析风速总体上有偏小的趋势,平均偏差在-1.3~0 m/s之间,均方根误差在1.5~3 m/s。再分析资料的平均风向有顺时针偏差的趋势,温州浮标偏右达14°以上,均方根误差大多在40°~50°。不管风速还是风向,5个浮标站中均以舟山浮标的再分析值与观测值最为接近;分析还表明,再分析资料的冬季风代表性相对较差,这是造成风速和风向系统性偏差的主要原因。再分析资料与观测2 m气温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且有偏高的趋势,NCEP偏高更为明显,有4个浮标站平均偏差达1~2℃,而ERA-I仅1个浮标站偏差1~2℃,4个在1℃以内。春季和冬季气温偏高最为明显,春季升温过程存在异常偏高的可能,秋季气温与观测值最为接近。海平面气压适用性较好,总体优于10 m风和2 m气温,且季节间差异也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沿岸近期多年月平均海面随机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晖  陈宗镛 《海洋学报》1998,20(4):9-16
本文以最大熵谱分析了中国沿岸15个站1971~1995年月平均海面序列,得出中国沿岸月平均海面的主要振动为年振动和半年振动,而主要低频周期在中国北方各站为18.6a,从长途至厦门各站为9a左右.然后以随机动态拟合分析方法计算出中国沿岸月平均海面相对上升速率范围为(1.07±0.83)mm/a,并同时指出该方法计算出的上升速率受时段长度及低频周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中国沿岸月平均海面变异的时空分布,并说明了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中国南部沿海的月均海面.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2009年5月在粤东-闽南上升流区发现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 Haeckel,1866)一新种,大腺触丝水母(Lovenella macrogonaLin,XuetHuang,sp.nov.)和我国海域一新记录,脆弱似杯水母[Phi-alella fragilis(Uchida,1938)].大腺触丝水母,新种的鉴别特征如下:伞半球形,外伞上有分散刺细胞,4个大的生殖腺,卵圆形,在辐管中部;4条主辐触手,触手球背部有块状黑色素,具有6~8对侧丝;4个大的间辐位缘疣,球形,具排泄乳突,背部有黑色素分布;24个平衡囊,每个平衡囊具1个平衡石.  相似文献   

18.
华南弧形砂质海岸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南弧形砂质海岸体系的沉积环境、动力及其泥沙供给等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华南弧形砂质海岸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域背景、陆架物质供应量、水动力条件、海平面变化等.其中,陆架供沙是弧形砂质海岸形成的主导因子,海面上升致使大量泥沙存在向岸运动的趋势;波浪则是叠加在这种趋势上促使泥沙向岸运动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特征及其声学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南缘的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在多个航次中进行了海底沉积层取样、海水CTD测量、浅地层及旁侧声呐扫测等工作.在实验室里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声学参数、沉积学基本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和14C年龄测试等分析.根据多尔特曼公式求解出弹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系数、切变模量、泊松比和拉梅常数等六项沉积物弹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区海底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为1.474~1.700 m/s,在不同的海区内有高低声速两类性质的沉积物分布;沉积物的切变波速为150~600 m/s;沉积物在100 kHz的声衰减为35~260 dB/m;沉积物的密度为1.4~2.0 g/cm3;沉积物的孔隙度为42%~88%.  相似文献   

20.
华南弧形海岸的分形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弧形海岸是上、下岬角控制下的砂质海岸在泥沙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优势波浪斜向冲击海岸形成的一种与波浪动力及其一定的沿岸输沙率相适应的海岸形态.它的弧形(或螺线形)湾顶偏于上岬角一侧,其海滩剖面平缓,呈上凹形,属“消散型”海滩性质;偏于下波侧方向的岸段(称切线段)十分平直,其海滩剖面较陡,呈上凸状,趋于“反射型”海滩性质.这是一种较为稳定或平衡的、在华南分布很广的海岸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