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日本教育部自然灾害科学研究组支持的,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办的“中美日三方减轻多种自然灾害工程科学讨论会”(PRC-US-JAPAN TRILATERAL SYMPOSIUM/WORKSHOP ON ENGINEERING FOR MULTIPLE NATURAL HAZARD MITIGATION)于1985年1月7日到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方主席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美方主席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伊利诺大学洪华生教授,日方主席为日本东京大学伊藤学教授。会议目的在于交流三国科学家在工程建设中抗御并减轻地震、洪水、暴风(包括飓风和龙卷风)和滑坡塌方等多种自然灾害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日本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学会、日本科学委员会内部物理学和地震国家委员会联合发起召开的1993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1993 Joint Conference of Seismology in East Asia)于1993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日本鸟取市隆重举行,国家地震局组成以陈章立副局长为团长、由22名地震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中国和日本外,还有来自俄罗斯、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蒙古及澳大利亚等  相似文献   

3.
1985年9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由我国主办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法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东道国外,还有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代表共60多名。这次会议,为从事地震学、地震工程学以及模糊数学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1985年1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有18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术年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04篇,在大会上宣读了42篇。论文涉及到地震活运性、震源物理理论与实验研究、地震观测技术、地壳应力场和构造物理、地震前兆及预报方法、地壳深部结构以及地震工程等方面的问题;第二阶段为代表大会,代表们听取和审议了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由63名理事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推选出15位常务理事,陈运泰当选为理事长,丁国瑜、胡聿贤为副理事长,陈鑫连为秘书长;会议还授予顾功叙、傅承义等12位地震学界老前辈“名誉理事”称号。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和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5.
第九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于1988年8月2日到9日在日本东京和京都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约600人左右,向大会提交了1300多篇论文。这次大会的主要学术专题是:1.地震灾害;2.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害性;3.地面运动与局部效应;  相似文献   

6.
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日本鸟取举行首届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30—31日在日本鸟取县鸟取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12个国家与地区的80多名地震学家。这些地震学家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菲律宾,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美地震工程研讨会于2000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会议目的是纪念中美地震工程及减灾科技合作二十周年,并面向新世纪商讨地震工程的发展方向及中美乃至世界范围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广泛合作。这是世纪之交地震工程界的一次盛会。 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建设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地震局负责具体寿备工作。会议中方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聿贤教授担任,美方主席由B.F.Spencer教授担任。中国地震局陈章立局长、中国建设部叶如棠副部长、中国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8.
2006年华东地区地震工程院(所)长研讨会于2006年8月9日至13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主办,威海市地震局协办。上海市地震地质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西省防震减灾研究所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领导,上海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的分管局领导,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的有关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以观察员的身份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中日地震预报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国家地震局同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代表铃木次郎先生于1982年9月在北京商定的。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丁国瑜同志率领中国地震代表团共二十人参加了会议。日本方面得到文部省支持,由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负责筹备、组织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26日,中国地震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在北京万圣书园召开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吴忠良、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张永仙、国际交流委员会秘书长苏小兰和委员及特邀专家顾瑾平、蒋长胜、黄建平、黎明晓等,以及《世界地震译丛》副主编吕春来,还特别邀请了LASPEI中国委员会主席兼秘书长丁志峰研究员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6—7日在哈尔滨举行。中方主席、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教授,日方主席、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渡部丹博士,美方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刘师琦博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谢礼立教授在致词中说,欢迎大家来到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参加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三方经过很短时间的协商,决定共同举办这次学术讨论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工程力学研究所与大崎研究所之间的双边合作已经进行了6年,与美国的合作也进行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之间所进行的合作研究是非常愉快的,成果也是很多的,三方对此都是很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球内部相关论题讨论会于1998年12月1~3日在海得拉巴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发起的,得到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印度国家科学院、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来自亚洲、南太平洋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约2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6名,IASPEI主席和秘书长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论文摘要189篇。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广泛涉及地震学、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地球内部相关论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岩石层结构与过程、板内和板间区域构造与地震、地震过程的物理学、近期破坏性地震、诱发地震、热流与地壳热结构、地震学与其他地球物理学信息的传播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公众教育的当前趋势等。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之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的赞助下,于1998年11月15~30日负责举办了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  相似文献   

13.
经国家科委批准,将于今年9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国际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学术讨论会”,以交流模糊数学在地震预报、地震危险性估计、抗震工程、土木建筑等方面应用的最新成果。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波兰、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约100多位专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和贵州省地震局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贵州贵阳市联合举办了“历史地震与地震预报论坛——2013贵阳学术交流会议”。来自中国地震局及其直属单位以及各省、市地震局等3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于1984年5月8~13日在武汉召开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方法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的概况。有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文着重介绍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和会上宣读的主要专题报告的内容。与会者认为“三论”用于地震前兆的研究和地震预报的探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地震学会于1993年3月14日,在沈阳召开了全体理事扩大会议,到会理事共29名,符合开会法定人数。为增进与各单位的联系。特邀请在省局参加辽宁省地震系统计划工作会议的各市地震办公室主任和地震台长列席了会议。理事会外聘的地质矿产局、测绘局的理事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所国际地震工程学部宛如一所为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讲授地震学及地震工程学知识的学校。其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eismology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IISEE)在海外已被很多人知晓。到目前为止,该学部已为50多个国家输送了近70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对IISEE 感情深厚,在参加 IASPEI 等会议时,常围着日本学者举行盛大校友会。1960年7月,在日本学者的热心倡导下,开办了第一期课程。1962年,设立了继续进行这种课程的专门机构——国际地震工程学部。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的计划安排,中美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8月27日至31日在哈尔滨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会议的中方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刘恢先教授和同济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召开的,学会秘书长苏公望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卫一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刘恢先作了会议总结。参加会议的有国内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19日至24日,中国地震学会第7次学术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江西省井岗山市茨坪镇举行。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会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2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59篇,其中地震学38篇,地震地质45篇,地震预报70篇,地震工程30篇,地震观测技术9篇,地壳深部探测6篇,地壳形变测量13篇,构造物理26篇,历史地震8篇,地震社会学19篇,地震地磁学10篇,地震科技情报(信息)5篇。新疆地震局有11篇文章入选大会论文摘要集,7篇论文在学术大会分组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