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江苏省2015年和2018年地表覆盖数据,利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对江淮生态经济区内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构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5年和2018年,研究区内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构特征基本相同.②2015-2018年,研究区内绿色生态用地团聚程度增强,景观格局趋向规则...  相似文献   

2.
江淮生态经济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是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新时期,江苏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作为省级生态重点建设区,了解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修正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LSE,结合地理国情数据,从时空视角对2015—2018年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近几年来,江淮生态经济区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强度高于东部地区,但整体上处于微度和轻度侵蚀状态;2)2015—2018年,江淮生态经济区微度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轻度侵蚀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除宿豫区外,其他区县中度侵蚀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均呈减少状态,总体上呈现好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用地与其相关经济指标的协调性,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较高的经济指标,最后运用相对离散值来衡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用地与其相关指标的协调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2 a来的建设用地现状及其变化,以2014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为基础,结合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成果,利用GIS技术开展了建设用地现状遥感调查和年度用地变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用地占比高出全省建设用地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1.69个百分点,但主要是村庄和水利设施占比较高,城市用地、铁路用地等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较2014年有所增加,主要以交通建设、建制镇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主体,体现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生态用地不可避免地减少,而生态用地脆弱度的分析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选取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分析研究区2000、2010和2016年三期生态用地的脆弱度变化情况,综合运用景观指数方法并建立基于景观指数的生态脆弱度模型对研究区生态脆弱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用地呈现随时间减少趋势,且在近几年减少幅度增大,分布格局越来越不规整,向破碎化发展.生态用地景观破碎度和边缘破碎度在逐年增加.生态安全脆弱度表明生态用地的抗风险能力在不断减弱.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治理和合理配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态保护用地是生态空间的自然主体和重要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性已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土地利用的主体功能,生态保护用地包括林地、草地、湿地、城市绿地及其他地类。本文将生态用地的保护管理与我国土地管理实践相衔接,选取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计算分析了我国生态保护用地的资源情况,研究了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用地的利用形势,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生态保护用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高精度地理国情信息和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开展近30年(1990—2020年)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格局的变化分析,对比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实施前后的变化轨迹,并评价了主体功能区实施对其主体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内蒙古国土空间格局开发强度呈现由1990—2010年的加速增强到2010—2020年增速放缓的趋势。近30年人工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2%,人工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自然生态用地大面积减少。自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重点开发区内的人工建设用地仍持续增长,农产品主产区内的农业用地面积由增长转向小幅减少,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自然生态用地减少幅度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对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内蒙古”目标愿景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可以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因此,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GIS技术等方法,分析兰州新区2010—2018年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兰州新区生态用地时空变化显著,其驱动因素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生态用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用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生态用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管理工作进行了归纳综述,在探讨生态用地内涵与范围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关工作,并对我国今后生态用地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在GIS和RS技术支撑下定量分析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个因素层12个因子层构成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在ENVI4.5支持下对平顶山市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林地、耕地、水体、建设用地多因子图层,在Arc GIS10.0支持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度等地形因子。最后通过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对相关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为:平顶山市最适宜用地占29.01%,较适宜用地占13.53%,基本适宜用地占14.71%,不适宜用地占16.05%,不可用地占26.70%。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平顶山建设用地的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