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规则格网DEM格网点位移重采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规则格网DEM数据的裁切范围,有以DEM格网角点为起算点的裁切公式,也有以DEM格网中心点为起算点的裁切公式。基于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论述DEM数据成果在2种裁切方法之间转换的精度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佳DEM分辨率的确定及其验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玛尔挡地区格网DEM的数据上选择实验样区,以不同分辨率情况下DEM数据对地表模拟表达的逼近程度为研究对象,最优逼近时的栅格单元大小的临界值就是所求的最佳分辨率。在分析坡度中误差法和公式法等常见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坡度中误差的思想,选取区域地形粗糙度K、剖面线长度SL两个定量指标来综合分析确定该地区格网DEM的最佳分辨率。在ArcGIS平台上对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出分别以2m和8m作为玛尔挡地区1∶10 000和1∶50 000 DEM生产时是最佳分辨率的结论。研究表明这种解决办法不仅可以克服GIS空间分析中DEM分辨率确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能确保基于DEM的各种空间分析的精度,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于已有1∶10 000数字线划图(DLG)数据的区域,利用1∶10 000 DLG作为2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主要资料源,采用基于DLG数据内插DEM的作业流程软件进行生产,最终得到精细化DEM成果数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主成分分析揭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特性,进而提出一种既能保证较高精度又能较好地保持地形形态特征的DEM格网聚合方法。首先根据主成分变换模型推导DEM格网聚合数学公式,构建主成分聚合模型;然后以30m分辨率DEM转换为90m分辨率DEM为例,根据格网点属性间的权重关系聚合重构DEM。在此基础上,以均值聚合和双线性重采样聚合方法为比较对象,从聚合前后的检查点高程偏差的统计描述、空间分布与自相关性、地形形态保持程度方面分析3种聚合策略下重构DEM的误差特性。最后运用描述统计、半变异分析和等高线套合方法,定量评价主成分聚合重构DEM的质量效果。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同均值聚合和重采样聚合相比较,该方法重构的DEM既能保持较高精度,又能很好地保持地形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字3D(DLG、DOM、DEM)产品生产时,如何对DLG的高程点与DEM的格网匹配情况进行质检,并基于VB编程来实现计算机检查,从而提高检查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DEM空间数据抗差内插模型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EM格网数据的生成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但当采样点数据受异常误差污染时,加权平均法将严重弯曲DEM格网成果。基于抗差估计原理的DEM格网生成方法能够有效地抵制异常误差的影响。本文讨论了抗差内插法,并与常规的加权平均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抗差能力,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吉林一号01A星卫星影像数据的几何校正方法从模型选择、重采样方法、不同分辨率DEM数据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在校正模型方面,使用多项式模型、RST仿射变换模型以及RPC有理函数模型3种模型;在重采样方法上,选择了双线性内插法、最邻近像元重采样法以及双三次卷积重采样法;最后使用两种不同的DEM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针对这3个方面分别进行精度评定,表明RPC有理函数模型、最邻近像元重采样法、ASTER GDEM的组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曲面移动拟合法中定权方式仅以采样点与待插点的距离作为权重,而忽略采样点方向性和分布对DEM插值精度的影响问题,将Shepard加权模型引入曲面移动拟合法中进行分区定权,并在此基础上对采样点的方向性和分布进行约束,提出改进的曲面移动拟合插值方法。以湖南城市学院玉壶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线性内插法、自然邻点插值法、曲面移动拟合法和本文方法对采样点数据进行插值生成DEM,并采用数值精度指标、等值线、坡度和坡向值以及剖面值对不同算法插值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地貌类型为丘陵和山地的混合地区,本文方法内插出的DEM效果相对较好,DEM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能够较好地模拟出研究区的真实地形。  相似文献   

9.
沈映政  董云  李北方 《地理空间信息》2012,(1):153-154,157,6
基于规则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数字高程模型是目前数字高程模型的2种主要结构。研究了基于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建立DEM的精度影响,并建立了模型,实现了算法。结果表明,逐点内插法十分灵活,内插效率较高,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规则格网DEM地形表面重构的形态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则格网 DEM 是数字地形模拟的主要数据结构,以黄土丘陵地区1:50000规则格网 DEM数据为例,分析研究双线性内插模型和三次卷积内插模型在规则格网 DEM 地形表面重构中的形态精度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内插模型构建的细小格网 DEM,在高程数值精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对局部地形的形态精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双线性内插模型和三次卷积内插模型都难以实现形态高保真 DEM 地形表面重构;随着 DEM 应用的深入,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些科学合理、简洁高效的形态高保真 DEM 地形表面重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数据成果的位置精度检查是评定成果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以"2015年省基础测绘大连市1∶10 000项目"为例,阐述了DEM数据成果检查方法、检查内容、位置精度,质量元素的检查方法、质量控制情况,对测区内不同地理坐标带的数据接边检查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Coons曲面的规则格网DEM表面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插是数字高程模型的核心问题。目前的内插模型主要是由离散的格网数据构建的连续曲面,直接以点推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地形误差。本文建立的Coons曲面DEM表面模型,首先利用离散的格网数据构造与格网边界相对应的地形剖面曲线的拟合曲线,再基于拟合曲线构建DEM表面模型。实验表明:Coons曲面DEM表面模型是一种高精度的DEM表面模型,其地形模拟误差比直接基于格网数据建立的双线性内插、样条函数内插和移动曲面拟合法的误差都小,实际地形模拟误差与双线性模型相比减少15%-28%,且精度随着构建边界拟合曲线所用格网点的增多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3.
激光扫描技术在土方量计算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志义 《北京测绘》2012,(4):64-66,102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有方格网法、断面法、等高线法、数字高程模型(DEM)方法等,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激光扫描获取海量数据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来计算土方量的方法,介绍其作业方法、地形数据提取、土方量计算等。在实际工程中,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土方量会存在差别,哪种计算方法的精度更高,通过精度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4.
高原  陈传法  杨帅 《北京测绘》2020,(5):585-588
针对现有插值方法对复杂地表模拟能力不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非平稳(神经网络)核的高斯过程回归(GPR)方法,并将其应用于SRTM DEM空缺数据填补。以山区SRTM DEM的模拟数据空洞为研究对象,将GPR模拟结果与传统插值方法(TIN、SPLINE和IDW)比较表明:GPR填补精度高于传统插值方法,且空缺区域模拟曲面较好的保持了地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Hutchinson的DEM建立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正确计算坡度、坡向、提取流域地形特征、进行水文分析的前提。国外应用最广的是基于Hutchinson方法的DEM插值方法和应用该算法的软件ANUDEM,该软件采用有限微分内插技术和地形强化算法,自动去除伪下陷带点和生成输入数据错误文件。研究表明,通过等高线回放、DEM中误差、坡度、河流、光照模拟等方面的对比,ANUDEM生成的DEM表面光滑,比常规用TIN方法构建的TIN-DEM更能准确地表现地形起伏,其提取的坡度、光照图更准确,适宜进行水文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月华  孙超 《北京测绘》2021,35(2):217-221
随着数字高程模型(DEM)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电力地图需求部门对数字高程模型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在数字高程模型生产中,电力业主方提供的立体模型高程基准不统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特征数据的DEM基础转换方法。该方法在进行DEM制作过程中采用先采集特征数据,后转换特征数据高程基准的方式,实现了DEM成果的高程基准的转换,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比转换前后的DEM成果位置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字高程模型是数字地球技术和各种数字化模型的重要基础,目前已有多种DEM生成技术,以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最具前途。本文介绍了利用OEAD(OrthoEngineAirphotoDEM)软件进行DEM提取的方法和技术流程,以某水库库区金龙山地区为例进行了DEM提取,并对生成的DEM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不同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的问题,选取德国某露天矿为实验区,以高精度DEM数据TanDEM-X为参照,对比了SRTM、AW3D30、ASTER GDEM与TanDEM-X数据的高程精度,分析了DEM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1)露天矿区的开采和复垦活动明显地体现在了不同时期获取的DEM高程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复杂地形景区对三维地图导览的需求,构建更为清晰的三维地图模型,提供良好的三维导览地图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与卫星影像进行贴合,DEM数据的采样密度要与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一致。本文通过对比当下常用的四种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范围与运用特点,设置相关阈值及权重,直观比较了四种插值方法产生的插值结果,选择更适合复杂景区DEM插值的插值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度提升,以此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DEM数据。最后利用相应地区的卫星影像进行地图投影及影像贴图,两种数据结合构建复杂景区的三维地图模型,给游客带来更为精确直观的定位信息和空间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20.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地形表面的一个数学或数字模型,对地形表面进行表达的各种处理可称为表面建模,在表面建模中,表面内插是表面重建的关键,文章对两种常用的表面内插进行了介绍并对两种内插方法的精度用常规的取点判定模型进行了判断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