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IPCC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Ⅲ)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该报告以已发布的第一和第二工作组报告作为基础,评估了各领域减缓气候变化的进展。报告的第九章建筑章节系统全面地评估了全球建筑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趋势和驱动因素,综述并评估了建筑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潜力、成本和政策。报告主要结论认为,全球建筑领域有可能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但如果政策措施执行不力,将有可能在建筑领域形成长达几十年的高碳锁定效应。报告的主要结论将成为全球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参考,对于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Ⅲ)报告对全球工业部门碳排放现状、减排需求、主要措施等情况做了系统全面评估。报告指出,工业部门是2000年以来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部门;到21世纪中叶,工业部门实现CO净零排放是可能的,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在持续推动工业节能的同时注重提升材料效率、推进电气化与燃料替代、发展CO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减排措施的应用。报告相关结论,对我国工业部门碳减排工作的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IPCC SROCC和AR6对高山区气候变化的评估表明,近期全球山地增暖速率提高,1980年代以来亚洲高山区增暖速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和其他高山区同期水平。各山地增暖普遍具有海拔依赖性,但机制复杂且区域差异大,除落基山脉未来气温增幅随海拔降低外,其余山地均随海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全球山地年降水在过去几十年没有明显趋势;预计未来北半球许多山地年降水将增加5%~20%,但极端降水变化的区域和季节差异较大,其中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都将增大。山地年最大雪水当量的减少在固-液态降水转化的海拔高度带更强,未来山地降雪和积雪变化不仅与排放情景有关,而且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2010—2019年全球山地冰川物质亏损较有观测记录以来的任何一个10年都多,亚洲高山区虽然冰川物质亏损速率较小,但每年亏损的冰量在全球四大高山区中仅次于安第斯山脉南段。预计山地冰川将持续退缩数十年或数百年,未来亚洲高山区冰川退缩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将居全球四大高山区之首。山地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预计未来多年冻土将加速退化,即使在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末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预计也将减少13.4%~27.7%。从评估的完整性和信度水平来看,山地观测和研究仍存在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Emission Trends and Drivers chapter, an important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each assessment report. The trend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1990 to 2019 are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in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AR6) released in April 2022. Compared with the content in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AR5), in terms of historical emission trends, AR6 focuses on the changes from 2010 to 2019,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1.5°C temperature control targe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and non-carbon dioxid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lated to land use change, and further emphasizes the carbon emission trend and its regional evolution tre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Besides,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COVID-19 on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is explored. In terms of driving factors, besides analyzing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riving factors, the economic driving factors and differences in energy, industry,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other land use (AFOLU) sectors are also studied, which systematically reflec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riving factors at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departmental levels. The results affirm the positive impact of existing climate policies on climate mitigation highlight the benefi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novation on climate mitigation, and identify the adverse impact of carbon locking of fossil energy infrastructure. Finally, based on the full analysis of the key conclusions in AR6, some suggestions on China's low-carbon development are given. © 2022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5.
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认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摘 要:2007年5月4日,IPCC第三工作组在泰国曼谷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报告综合评估了2001年以来有关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分析了中短期(2030年前)和长期(2030年后)温室气体的排放情景、减排潜力、成本范围,以及稳定大气温室气体(GHG)浓度水平的可能选择。报告总体认为,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的选择,现有各种技术手段和许多在2030年以前具有市场可行性的低碳和减排技术,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有效减排;在2030年以后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成本并不高,但需要国际合作,采取一致行动,并认为可持续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是在世界经济、能源、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全球气候治理等战略格局经历着深刻调整,新一轮国际气候谈判正在进行期间完成的。本文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的主线思路论争,减缓气候变化社会经济评价的概念体系构建,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趋势与动因,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的转型路径,支持路径转型的体制与政策选择和减缓气候变化知识体系与方法学发展等方面,对该报告进行了评述,并从中国低碳发展战略方向与政策取向、未来如何正确解读与应用该报告的科学信息和结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关于观测和预估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方面的主要结论进行了解读。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了广泛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气候变化下的复合风险和极端事件呈现日益加剧和频繁的趋势。目前,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关键风险已多达127种,且随着气候变暖以及生态社会脆弱性的加剧,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更加普遍和不可逆的影响。相对第五次评估报告,本报告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的内涵,归纳了8个代表性关键风险,更加全面地评估了5个“关注理由”的风险水平,评估结果有利于加深对于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和及时制定行动对策。  相似文献   

8.
IPCC AR6报告关于不同类型干旱变化研究的新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CC第一工作组(WGI)第六次评估报告(AR6),从干旱的定义和类型、干旱的驱动因素、监测到的干旱变化、干旱的归因以及预估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IPCC评估指出:(1)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监测到的气象和农业干旱的变化在全球尺度上并不显著,但干旱频发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这种增加的趋势表明,人为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适应举措对降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全面评估了适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深入评估了适应局限性和不良适应。报告认为,个人、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的适应行动都在增加,但是在做决策时需考虑不良适应的风险。报告从经济、技术、制度、社会、环境和地球物理这6个维度,对23个适应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这些适应措施分布在陆地、海洋与生态系统,城乡与基础设施系统,能源系统以及跨部门等四大系统,其中,基于森林的适应、具有恢复力的电力系统、能源可靠性等适应措施具有高信度的高可行性。适应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会随着气候变暖的增加而降低,需要采用多种措施来降低未来气候变化风险。  相似文献   

10.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于2022年4月发布,与前几次评估报告类似,其中一章是长期减排路径。每次评估报告长期减排路径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减排路径可以为全球未来的合作提供学术支持。第六次评估报告对到2021年为止的公开发表的情景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的情景是针对《巴黎协定》中提出的温升目标进行的研究,这次评估报告长期减排路径的核心是分析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路径和相关政策、成本,以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本文解析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中第三章的主要评估结果,也给出了未来长期减排路径研究的方向。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目标下的碳预算随着CO2排放持续上升而缩减,要实现这些目标,全球需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碳达峰之后进入快速下降阶段,并在未来需要负排放技术,所有部门都需要有力的减排措施,这些减排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IPCC AR6 WGⅡ)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适应性和脆弱性。报告以最新的数据、翔实的证据、多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相比于AR5,AR6 WGⅡ取得了以下进展:1)内容上明确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归因于人为气候强迫、非气候因子作用和天气敏感性识别等三类;气候变化带来的127个关键风险将变得广泛、普遍或不可逆转,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可大大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损失和破坏,指出来适应转型的重要性;2)在评估方法上,AR6采用了最新的SSPs和RCPs组合的SSPs情景,综合性更强;3) AR6对风险和解决方案的关注有所增加,并在AR5的基础上明确了5个“关注理由(RFCs)”的关键风险面临的风险水平将在较低的全球变暖水平上变为高到极高;4) AR6明确了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将适应和减缓相结合以支持气候恢复力(CRD)发展,指出了立即行动以应对气候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Short-lived Climate Forcers,SLCFs)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1)第六次评估报告(AR6)首次专门设立了关于SLCFs的独立章节,除了对人为源SLCFs评估以外,报告也包含了对于自然源SLCFs及其气候反馈的评估。特别地,在未来气候变暖和人为SLCFs持续减排的背景下,加深对SLCFs的自然源排放及其气候反馈的认识将更为重要。本文从自然源SLCFs排放评估、历史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排放变化、SLCFs的气候反馈几个方面解读了AR6中有关的最新结论。未来气候变暖情形下,闪电源NOx、植被源BVOCs、生物质燃烧排放将会增加,土壤源NOx、沙尘、海盐颗粒物和二甲基硫(Dimethlysulfide,DMS)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难以定量。同时,气候变化驱动着SLCFs的排放量、大气含量或寿命的改变,这些过程整体上造成的负反馈参数为-0.20 W/m2/℃(-0.41~+0.01 W/m2/℃),可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7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于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正式发布。综合报告将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直接联系起来,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报告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行动刻不容缓;能否减小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投资。这对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相比,在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评估中,观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证据,特别是归因于人为影响的证据加强。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随着未来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预估极端热事件、强降水、农业生态干旱的强度和频次以及强台风(飓风)比例等将增加,越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其发生频率的增长百分比越大。这些结论再次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第七章的内容,详细解读了气候反馈对温度空间模态的依赖性。与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相比,AR6对于地表温度空间模态演变在驱动气候反馈变化中作用的理解已有了较大提升。AR6认为,在温室气体强迫下,北极在21世纪的增温幅度很可能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在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增温要强于热带地区;同时,在百年时间尺度上热带太平洋东部的变暖幅度大于西部,即热带太平洋东-西向海表温度梯度减弱。极地放大效应(尤其是南半球)和热带太平洋东-西向海表温度梯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影响未来气候反馈如何演变的关键因素。随着地表增温空间模态的演变,气候反馈(尤其云反馈)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尺度上逐渐增加,对气候变化更多是起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