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TRIASSICVOLCANISMINNORTHWESTYUN-NAN:GEOLOGICALRECORDOFDELAMI-NA-TION-RELATEDRIFTINGINCOLLISIONALOROGENYTXTRIASSICVOLCANISMINNO...  相似文献   

2.
江祖成  胡斌 《岩矿测试》2000,19(2):122-128
评述了电热蒸发电感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ETV-ICP-AES)联用技术的新近进展及其在痕稀土元素检测中的应用。从原理、分析性能、方法及应用诸方面对以聚四氟乙烯(PTFE)悬本为化学改进剂的氟化辅助电热蒸发(FETV)-ICP-AES新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引用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3.
AWORKINGHYPOTHESISINTHESECOND-ROUNDSUDYONULTRAHIGH-PRESSUREMETAMORPHISMINTHEDABIE-SULUREGIONTXAWORKINGHYPOTHESISINTHESECONDRO...  相似文献   

4.
KINEMATICSOFJURASSICSEDIMENTARYBASININYUNNAN-BURMAREGIONTXKINEMATICSOFJURASSICSEDIMENTARYBASINSINYUNNAN┐BURMAREGIONYanoTakaoDe...  相似文献   

5.
GEOLOGICALEVIDENCEOFMUUSDESERTVO-LUTIONSINCE0.5MAB.P.TXGEOLOGICALEVIDENCEOFMUUSDESERTEVO┐LUTIONSINCE0.5MAB.P.SunJimin,DingZhon...  相似文献   

6.
MICROSTRUCTURALFEATURESOFDUCTILESHEAZONEONTHENORTHERNMARGINOFHOHXIL,QING-HAIPROVINCE,CHINATXMICROSTRUCTURALFEATURESOFDUCTILESH...  相似文献   

7.
1:5万区调中Rn-Hg联测及~(210)Po等综合指标测量方法技术和应用研究TECHNIQUESANDAPPLICATIONOFCOMBINEDRn-HgMEASUREMENTSANDCOMPOSITEINDEXES(~(210)PoANDOTHER...  相似文献   

8.
ASTRATABOUNDLEAD-ZINCDEPOSITSMODELRELAEDTOSEQUENCEBOUNDARIESANDSYSTEMSTRACTSINNORTHERNANDCENTRALGUANGXI,CHINATXASTRATABOUNDLEA...  相似文献   

9.
TRIASSICFLYSCHTRACEFOSSILSANDTHEIGEOLOGICALSIGNIFICANCEFROMKARA-KORUMRANGESINXIJING,CHINATXTRIASSICFLYSCHTRACEFOSSILSANDTHEIRG...  相似文献   

10.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或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评估了几种预富集天然水中溶解金的方法。在GFASS之前用阴离子交换法和在ICP-MS之前用溶剂萃取法,两种方法都证实有相似的回收率,低的检出限(2L样品检出限分别是0.4ng.L^-1和0.2ng.L^-1)和好重现性。还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进行了颗粒金的平行分析,以提供一个对转(迁)移金的完整的评价,检出在0.4~  相似文献   

11.
大断面宽幅盾构管片三维内力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建刚  何川  杨征 《岩土力学》2009,30(7):2058-2062
以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三维壳-弹簧计算模型,对不同幅宽和不同环间接头剪切刚度的管片衬砌结构力学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与梁-弹簧模型结果在量值上做了全面比较。研究表明,全环最大弯矩发生在幅宽边缘部位;环间接头剪力对幅宽边缘影响较大,而对幅宽中央影响偏小;当环间接头剪切刚度为非无穷大时,壳模型的幅宽边缘最大弯矩值略微大于梁弹簧模型相应结果,而当无穷大时两者数值则基本相等;壳模型的幅宽中央的最大弯矩值介于梁模型错缝与通缝拼装的数值之间,并随幅宽加大而趋于接近通缝拼装的结果;大幅宽条件下,不宜将梁-弹簧模型的环间最大剪力结果作为环间接头抗剪设计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湛江湾隧道是目前国内最深的跨海盾构隧道,其管片采用斜螺栓连接,错缝拼装,分别采用修正惯用法及梁-弹簧法计算最大覆土断面与最大水深断面管片的受力,并将实测管片受力、水-土压力值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水-土压力分布模式,结果表明,修正惯用法与梁-弹簧法均可以较好地模拟隧道管片的受力形态,而梁-弹簧法比修正惯用法更接近实测结果;管片呈压扁状态,梁-弹簧法结果受封顶块的位置影响较大;太沙基松弛土压力及水-土压力线性分布模式对深埋海底隧道是适用和安全的;对于本工程来说,管片外荷载以径向水压力为主,是影响管片轴力的主要因素。以上成果可为今后跨海高水头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光透法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非侵入监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室内砂箱多相流实验中,但该方法在局部空间点上结果的可 靠性尚缺乏验证。鉴于当前难以采用实验手段直接进行局部监测点取样验证光透法结果,本文以非均质孔隙介质中的水/气 两相流为例,基于砂箱实验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以进行论证。研究表明:(1) 模拟结果中气体在非均质含水层中的迁移规 律、展布形态和饱和度分布总体上再现了光透法的测量结果。(2) 数值模拟和光透法得到的6个局部点饱和度数据在各时 刻均拟合较好。同时选取12个时刻共5316个监测点的饱和度数据进行分析,其决定系数达0.94,这表明模拟结果从统计 角度较好地验证了光透法在局部点监测上的有效性,两者间的差异主要由人工填砂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引起。(3) 气体 总量方面,实测排水值、模拟结果与光透法计算结果均拟合较好。因此数值模拟结果系统地验证了光透法监测流体饱和度 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非饱和土中镉离子传输模型参数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自行设计的的真空实验装置,采用一维实验室土柱实验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了15组实验,并基于实验所得的穿透曲线,使用梯度正则化方法反演得到了镉离子在8种葡萄牙土样和1种比利时土样中相应的传输模型参数。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了梯度正则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而证明所得结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了煤镜质组反射率人工测定与自动测定的各自特点,给出了与人工测定结果高度相关的自动测定方法和条件。测定结果表明,自动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于人工测定结果。;区分能力与人工测定相当。  相似文献   

16.
自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使用可调圆弧木模板以来,定型圆弧钢模板在建筑中的地位被逐步取代。由于传统的以梁代替面进行的计算,存在着过度简化计算模型的缺陷,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所以,采用三维有限元对模板 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计算结果经检验与实际能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有限元分析为基础的极限平衡法计算了边坡安全系数,并将结果与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外接圆D-P屈服准则强度折减法得到的结果、以及Spencer(极限平衡)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极限平衡法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与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强度折减法和Spencer法的结果很一致,而D-P准则强度折减法得到的结果偏差较大。叙述了存在已知滑动面和不存在滑动面时有限元极限平衡法的计算方法。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如ANSYS等,可方便地进行这种方法的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并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三轴试验抗剪强度参数值回归分析法的区别与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东明  姚海林  吴少锋 《岩土力学》2012,33(10):3037-3042
对岩土三轴试验数据采用两种线性回归法计算所得的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会有差别。为了揭示这两种回归方法差别的根本原因,深入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指出,按大小主应力回归的结果是最佳估值,而按p-q曲线回归的计算结果不可靠,为了得到统一的结果,对后者所基于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了修正;推导了修正后的回归系数计算公式,证明了修正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并用一组千枚岩三轴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用这两种方法确定三轴试验抗剪强度参数值都将得到同样的最佳无偏估值。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的全过程分析,确定了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确定了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标准不确定度由样品取样量、样品定容体积及测定体积、样品重复性测定、标准溶液浓度和标准曲线拟合误差6部分不确定度合成。通过对2个不同含量样品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证明苯并(a)芘含量越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越大;且样品重复性测定和标准曲线拟合误差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倪小东  赵帅龙  王媛 《岩土力学》2014,35(12):3627-3635
为了揭示发育薄弱区对管涌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管涌砂槽模型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建立了3组模型,以研究孔隙通道的空间发育对颗粒运移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土体内部细颗粒运移引起管涌破坏的动态过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管涌发展过程中试样细观及流体的变化规律,并与砂槽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较吻合。结果表明,薄弱区越发育,压力分布调整的趋势越强,颗粒运移的趋势相应增加,达到破坏需要的时间越短。数值模拟获得的临界水力梯度与室内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结果均比较接近,证明了采用颗粒流程序研究管涌问题是合理的,对研究存在薄弱区的砂土管涌现象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所揭示的结果有益于管涌机制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