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阿拉善高原近45 a来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61—2005年阿拉善高原8个测站的温度资料,分析了夏季和冬季的最高/最低日平均气温,以及不同界限温度日数、生长季日数、积温等气象要素的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 a来,阿拉善高原夏季、冬季的最高和最低日平均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冬季最高日平均气温升幅最大,夏季最低日平均气温升幅最小;气温序列线性增温率大致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巴彦浩特单站增温率与阿拉善西北部相当。日平均温度高于30 ℃的炎热日数在近年来增幅较大;日平均温度在20~30 ℃之间的温暖日数和0 ℃~-10 ℃之间的寒冷日数变化不大;低于-10 ℃的严寒日数大幅减少。生长季日数变化不大,生长季积温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40年阿拉善高原大风天气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l96l-2000年阿拉善高原10个气象站气象记录为主要数据源,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阿拉善高原40年大风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合地形地貌和大尺度天气系统变化,导致大风天气自然环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天气高值区位于阿拉善高原的西部,从年内分布看,研究区年内大风天气集中于4~7月,占全年大风天气的54.3%,3月和8月次之,占全年的18.0%。从年际变化看,阿拉善大风天气年际变化的共同特点是:20世纪60年代大风天气是逐渐上升的,70年代或80年代达到峰值,90年代逐步下降,90年代为40年来的最小值。阿拉善高原大风天气受全球气候变化、大尺度天气系统及局地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沙尘天气多发期与反厄尔尼诺事件和干冷气候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深受沙漠化危害,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是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要措施。阿拉善高原地处亚洲干旱荒漠区,是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发生发展较为典型的区域。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多项工程的实施,阿拉善高原土地沙漠化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土地利用变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我们认为区域沙漠化土地治理重点主要包括6个方面: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三大沙漠交汇扩展治理区、荒漠植被保护与恢复区、人工绿洲生态建设稳定区、线性交通基础设施和片状工矿综合治理区及乌兰布和沙产业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将阿拉善高原划分为3个荒漠化土地防治亚区和12个治理小区,并提出相应的沙漠化防治措施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1960-2017年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阿拉善高原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式计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分析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阿拉善高原C值为15.0~160.0,平均为67.7。② 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拐子湖分别向东南、西南减小;拐子湖站高达156.1,而阿拉善高原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南缘C值为20~30;西南部合黎山一带C值下降至30~35。③ 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春季和夏季的C值之和约占全年的62.6%。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表明,风蚀气候侵蚀力在1990年发生突变。拐子湖站年C值增加趋势显著,其余各站年C值均显著下降。风速是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决定性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8.
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对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环境和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人为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空间、时间及动态特征;并针对该区目前的环境状况提供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阿拉善高原地区,植物钙质根管的成因及其是否具有一定的环境指示意义,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论。分析该区域植物钙质根管的矿物组成,可以为植物钙质根管的成因提供新的证据解释。本文通过近5年的野外考察,先后采集了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及乌兰布和沙漠腹地33组植物钙质根管和33个地表风积砂样品,通过X衍射的方法,分析了上述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果显示:上述沙漠地区植物钙质根管和地表风积砂中矿物组成以硅酸盐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碳酸盐类矿物为主,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碳酸盐类矿物均以方解石为主,较少含有其他盐类矿物,并且植物钙质根管中碳酸盐类矿物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地表风积砂中碳酸盐类矿物的百分含量。因此,单纯的地下水重结晶作用无法解释本研究区内植物钙质根管中盐类矿物的组成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来源,并且在研究区内现代气候条件不利于植物根系的钙化和钙质根管的形成。植物钙质根管应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指示了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年径流影响量的估算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塔里木河流域与环境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新疆环境演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本文通过对年径流量累积曲线和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估算出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各河段的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遥感(RS)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手段得到阿拉善高原197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共7期的沙漠化成因类型及沙漠化程度数据。在此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阿拉善高原近40年来沙漠化成因类型及沙漠化程度的面积和分布变化;再通过沙漠化指数(ADI)定量分析出阿拉善高原沙漠化程度整体上以2000年为界,呈现先恶化后逆转的趋势;通过重心迁移模型揭示了阿拉善高原不同沙漠化类型的空间变化规律;通过空间叠合分析发现了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动态变化的热点分布区域;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定量甄别阿拉善高原沙漠化的自然及人为驱动力因素,发现近40年(特别是2000年以来),人为因素(人口压力、畜牧垦殖、植树造林、工矿开发等)是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动态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气候变化(降水量、气温、最大风速)则是该区域沙漠化动态变化的另一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的 ,通过对生态环境主要成因分析以及今后经济高速发展中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形势,提出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工程的建立、投入机制的健全和稳定、“四荒地”的承包、执法力度的加强等方式,实现河南省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相协调一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玛曲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韩海涛  祝小妮 《中国沙漠》2007,27(4):608-613
根据玛曲1971—2005年的气温、降水、大风、沙尘暴等资料的变化及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30 a来,玛曲地区的气温在逐渐升高,降水有下降趋势,蒸发量也有下降趋势,年大风、沙尘暴年发生日数也呈下降趋势,干旱程度表现出增加趋势。人类的过度放牧和滥伐乱挖造成玛曲地区植被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加剧。气候暖干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采活动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和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的膨胀,导致生 产、生活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严重超过了最大极限,导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 甚至难以恢复。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外按照“发生的问题— 产生的机理—调控的标准—过程模拟—情景预测—响应对策”这一逻辑思路,围绕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相对薄弱, 仍难以精确刻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动态模拟和有效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面向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多障碍。因此,未来应以机理研究 为基础,以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以综合集成的对策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阿拉善高原珍珠猪毛菜(Salsolapasserina)种群生长习性和空间格局分布机制,采用体积划分龄级方法和Ripley's K函数对具有代表性的珍珠猪毛菜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不同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珍珠猪毛菜种群结构以稳定型为主,其次是增长型,成年个体占比高,种群整体趋于稳定.随干旱...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分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阐述了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分析了造成环境恶化的多方面的原因,探讨了乌鲁木齐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杨永兴 《山地学报》1999,17(4):318-323
根据1996-1998年野外考察与研究获得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证了若尔盖高原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沼泽旱化,沼泽类型改变,沼泽逆向生态演替,沼泽区沙化,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沼泽水质变劣,草场退化和鼠害猖獗,剖析了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与人类活动干扰,自然因素作用的关系,进而阐明了人类活动干扰是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何明珠 《中国沙漠》2010,30(3):528-533
阿拉善荒漠常见的37种一年生植物,隶属于9科27属,可划分一年生藜科、一年生禾草、一年生蒿类和一年生杂类草共4个类群,主要由藜科的猪毛菜类构成,占总数的将近一半,其次为禾本科的小禾草类和菊科的蒿类。阿拉善荒漠一年生植物层片由12种区系地理成分组成,其中以亚洲温带、亚洲荒漠成分为主,阿拉善特有成分次之,表现出阿拉善一年生植物层片是作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后裔的古老性和温带干旱荒漠的性质。通过Twinspan分类、CCA排序以及一年生草本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发现影响阿拉善荒漠一年生植物层片组成及分布特征的关键环境因素包括:第一类是水、热和光照条件,主要包括年均降水量、积温和光照时间;第二类是土壤的粉粒含量;第三类是表征土壤盐碱化程度的指标,包括SO24-、Mg2+、电导率、HCO3-。气候,特别是降水的波动直接决定着一年生草本植物在荒漠群落中层片构成,此外土壤质地也是一年草本植物定居和繁衍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了荒漠草地生态修复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