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证明场址的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与相应的烈度值呈对数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以山西南部(ψN35.5° ̄38°,λE111° ̄113°)为例,求出各场址的β、λ和Imax,得出各场址的烈度危险性分析曲线,并用“逻辑树”方法对各场址的危险性结果进行不确定校正,由此得到该区域的烈度区划图。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对呈现过烈度异常的区域,本方法的结果更能显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贾素娟  鄢家全 《中国地震》1996,12(A00):47-51
本文利用场地影响烈度的统计特性,得到了山西中部四川攀西地区不同平均重视期的烈度区划图,它与新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在 分区形态上大体相近,个别地段有着异,但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张耀国  雷建成 《中国地震》1996,12(A00):32-39
按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技术思路,讨论了b值、年均发生率和地表空间分布函数等的确定方法,最后以多参数方案组合成“逻辑树”对攀西地区重新进行了地震烈度区划。以“逻辑树”方法进行地震烈度区划不失为目前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来就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对地震烈度衰减的不确定性校正方法逻辑上缺陷的批评,在严格限定烈度是一有序分类变量、等震线是烈度分区的外包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校正方法,并通过实例比较了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在数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地震趋势区划结构自适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劲峰 Fisc.  MM 《中国地震》1996,12(A00):78-88
简要地回顾了现有的地震区划方法,针对综合概率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地震活动性时空不均匀性”问题,提出了包括趋势项、周期项、随机项和白噪声项等内容的结构模型及用于模型选择的系统。在结构模型中,不同的项目自适应等不同方法进行标定,其和就是震级上限的预报值。  相似文献   

6.
统计了太原,临汾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分布,在拟合影响烈度与频次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50a和100a太原,临汾地震影响烈度的缺失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地震工作是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中包括进行地震区划工作.文章通俗地阐明了进行地震区划工作的意义、任务和种类,着重地介绍了进行地震区划的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等问题,并指出要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各地的地震危险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论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在工程地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区划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1996,12(A00):1-9
通过对晋中南和攀西南个实验区所进行的潜心研究,已完成不同区划方法的专题论文12篇。综合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现有区划有方法的改进与新区划方法的探讨方面,取得了8点显著的进展。这些进展为“九五”期间的区划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王海岗  封胜利 《地震地质》1994,16(3):238-242
以场地工程地震环境评价为基础,通过南通市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和场地土动力特性的测试分析,查明了市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场地土的抗震性能;通过场地土动力特性研究和上层地震反应分析,编制了城市场地综合区划。为工程建设选址和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地质基础资料,并给出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动参数,该研究成果可作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叙利亚的地震危险性区划图。对使用其限在50年,100年和20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基岩峰值地面加速度和修正的麦卡利地震烈率分别进行了研究。概率表示的基岩峰值地面加速率和地震烈率值是值是在假定未来地震的震源是线性震源的条件下确定的。  相似文献   

13.
14.
美国东北部地震危险性区划弗兰克尔等美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和美国建筑地震安全委员会(BuildingSeismicSafetyCouncil)于1994年8月2—3日在拉蒙特-多赫蒂地球观象台共同召开了“美国东北部地震危险性区划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引言对于评价地震灾害来说小区划是一个基本工作,但仅有这项工作是不够的,还需对所关心的人口中心已有建筑物的易损性和面临的风险做一些评估。近几年严格意义上的小区划调查相对较多,然而对城市中心的地震易损调查还  相似文献   

16.
林国良  王健 《地震学报》2012,34(1):118-124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对地震的文字记载较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地震史料.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地震史料收集整理和多次的地震目录编制.我国的历史地震资料有其固有的特质,历史地震研究工作也有自身的特色.例如,历史地震文献中有关地震破坏的记载其详细程度因地因时而存在较大差异,往往年代久远的记载极为简要、高度概括.传统的历史地震研究方法特别重视归纳和概括,通常是根据各场点的烈度资料,勾画出地震等震线,然后再据此确定地震的震级、震中等参数.在勾画等震线的过程中,总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删繁就简",最终给出的等震线一般都较为规整.在此过程中,专家的个人经验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另一个真实的情况,也是非常遗憾的是,除少数历史强震外,大部分的等震线绘制完成后,作为更加基础的烈度点数据并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7.
临汾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强震活动重复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如何合理地评价其地震危险性,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应用极值理论,对该区的历史地震影响烈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不同平均重视期所对应的烈度值。以此为基础,对40年来不同方法所得之结果进行了评述,并对该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决策方法,根据地震活动度、活动断裂,布格重力异常等7种环境因素,按照极险区、危险区、次险区和安全区四个等级,对辽宁南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了灰色区划  相似文献   

20.
引言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关键是烈度衰减问题,许多学者曾提出过经验衰减公式,即参照震中烈度值I_0确定局部烈度值为I_2。该公式参数的确定使用简单的点源辐射(radiation)模型(Ambraseys,1985)和最小二乘法。考虑到资料的不确定性以及某些关系的不准确性,通常用一个分布(标准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