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山托洋峰花岗质岩石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泰禧  杨学昌 《岩石学报》2000,16(2):153-160
分析了西天山托木尔峰地区花岗质岩石和基底岩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以及O、Pb、Sr、Nd同位素组成。本区北部伊犁地块基底岩石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约为1.9Ga,南部南天山褶皱带的约为0.705到0.733)表明本区花岗质岩石主要为地壳溶融产物。O、Pb、Sr、Nd同位素组成批示位于伊犁地块和南天山褶皱带的花岗岩源区岩石的Nd模式年龄都相当于伊犁地壳,但源区性质不同,前者源区δ^18O低,μ值低,T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II)Sr,Nd,Ce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丛强  解广轰 《地球化学》1995,24(3):203-214
对有代表性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Sr、Nd和C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系统的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不均一性;利用Ce、Nd同位素地球化学给出的信息,探讨富集I型(EM I)地幔端元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鞍山-本溪地区中太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十分发育,形成了3.1Ga立山细粒奥长花岗岩、3.0Ga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3.0Ga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和3.0Ga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等一系列花岗质岩石。岩石的εNd(t)分别为,立山奥长花岗岩(10个样品)变化于-1.96~4.24之间,平均值为0.76,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5个样品)变化于0.26~2.72之间,平均值为1.26,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5个样品)变化于-3.85~-4.83之间,平均值为-4.28,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1个样品)为-2.58。结合岩石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认为,立山奥长花岗岩和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地壳滞留时间不长的中酸性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前者很可能有玄武质物质的参与。而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和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则来自于成熟度很高的早期陆壳物质。由此可以推断,鞍山-本溪地区在中太古代以前陆壳基底就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具有很长的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
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的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东北早白垩世处于陆内造山环境向陆内拉张环境过渡的过渡性构造环境,形成了一套富碱的火山岩组合。Nd,Sr同位素特征显示,酸性岩石具有较高的εSr(T)值与较低的εNd(T)值,其N^87Sr/N^86Sr初始比值为0.71020与0.71050,上壳端员组分介于67%-50%之间,表明其源区处于地壳中较深的位置,且有地幔流体的加入。玄武质岩石具有较高的εSr(T)值与负的εNd(T)值,其N^87Sr/N^86Sr初始比值为0.7063-0.7087,玄武质岩石在其形成过程中遭受过壳源岩浆的混合或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麻粒岩和TTG片麻岩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葛宁洁  柏林等 《地质学报》2001,75(3):379-384
北大别4个麻粒岩和4个TTG片麻岩样品的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普遍具有较高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066-0.7461),较低的Nd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0.5108-0.5124),表现出明显的壳源特征,结合铅同位素的组成来看,北大别麻粒岩及TTG片麻岩的同位素成分相当于-下地壳。岩石的特源为古老的地壳,大约在2-3Ga之间,少数样品的同位素特征可能暗示源区有年轻地壳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综述了近年萤石Sr、Nd同位素在定年和示踪方面取得的进展,结果表明:萤石Sm-Nd同位素可以用于测定成矿作用的时代,但由于萤石Nd同位素初始值存在不均一性和受次生干扰的影响,所获数据最好用其它测年方法获得的数据加以验证;萤石Sr、Nd同位素组成是示踪成矿流体来源的有效方法,利用Sr、Nd同位素组成还可定量估算出形成成矿流体不同端元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闪长岩强烈富集K、Sr和LREE,(^87Sr/^86Sr)i =0.7046,εNd(t)≈ 1;岗尾-轮水岩体较富集K、Rb、Th和LREE,(^87Sr/^86Sr)i= 0.7063,εNd(t)≈-2;石录岩体较富集Sr,K、Rb、Th和LREE相对较低,(^87Sr/^86Sr)i=0.7084-0.7089,εNd(t)≈-6。马山岩体来源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富集的交代地幔;岗尾-轮水岩体来自于放射成因Sr、Nd同位素组成略高或交代时间略早的富集交代地幔,并且经历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石录岩体则很可能是前存下地壳底垫基性岩重熔形成的。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南岭西部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拉张-减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尔兰西北部多尼戈尔偏铝到过铝质花岗岩类岩基,侵位于Dalradian超群绿片岩一角闪岩相变质沉积岩中,年龄约为400Ma。本文提供了该区6个深成岩体的11个样品和唐群纽里杂岩体东北部1个花岗闪长岩样品的Sm-Nd和Rb-Sr同位素资料,主要结果是多尼戈尔岩基的Sr同位素初始比相似(0.7051-0.7068),但初始εNd值变化较大(-1.2到-8.3,纽里杂岩体的初始εNd值为-0.5)。不同的花岗岩具有不同的Nd同位素组成特征,一些岩石含有富轻稀土的古老地壳组分,而另一些岩石含有年轻地壳和(或)幔源岩浆组分。Nd和Sr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可用一种混合假说解释。  相似文献   

9.
大余花岗质岩体的若干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伏泉 《江西地质》1989,3(4):334-343
  相似文献   

10.
晚白垩世(95Ma),白垩纪末(69Ma)和古新(6765Ma)玄武质岩石,呈脉状零星露头产于燕山期崂山岗岩体中,岩性分别为碱性玄武岩,碧岩和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碧玄岩以高度富集LILE和LREE为特征,(La/Yb)N=25.5-46.6,两者表现为程度不等的Nb,Ta,Zt,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与我国华北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相比,Ba,Rb,Th更为富集,Sr,Nd同位素比值(碧玄岩)为^87Sr/^86Sr=0.705517,^143Nd/^144Nd=0.512777.它们很可能均起源一刊中生代扬子板块玄武岩类似,微量元素总量及LILE和LREE含量均较低,(La/Yb)N=4.7-6.4,其典型的微量元素比值(如Zr/Nb,Rb/Nb,Nb,Ta等)与EM1型OIB类似,^87Sr/686Sr=0.706054-0.706146;^143Nd/^144Nd=0.572387-0.512392,它可能起于受上涌软流圈交代的大陆岩石圈(软流圈顶部的“metasome”)的部分熔融,是软流圈流体与大陆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上述不同类型玄武岩的顺序侵位,可能反映在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期间,本区曾经历地壳拉张强度逐渐增大一地壳持续减薄-软流圈不断上涌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12.
青海南部二叠纪火山岩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 样品的ISr=0.70333~0.70417, εNd(t) =4.1~5.5, 206Pb/204Pb=17.547~17.986, 207Pb/204Pb=15.476~15.584, 208Pb/204Pb=37.778~37.976.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套火山岩为OIB型, 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的裂谷环境, 属于青藏高原及邻区晚古生代裂谷系统, 原始岩浆可能来自亏损的古软流圈, 裂解机制与古地幔柱活动有关.样品铅同位素的V1=31.39~46.78, V2=22.38~42.45, 落入扬子铅同位素省区域, 表明早二叠世青海南部地区具亲扬子性, 揭示出昌都地块在晚古生代属于特提斯区, 为泛华夏陆块群或扬子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杨杰东  陈骏  张兆峰  季峻峰  陈旸 《地球学报》2005,26(Z1):192-194
东亚季风环流引起的风尘物质的搬运和堆积,形成了我国的黄土高原。最近几年发表了一些对太平洋沉积物 Nd和 Sr同位素的研究结果(Asahara,1999;Asahara 等,1995;Pettke 等,2000)。由于亚洲大陆是太平洋沉积物中风尘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将黄土高原研究结果和太平洋沉积物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探讨黄土的源区,采用全岩样品进行 Sr 同位素研究不适合。对黄土样品进行了一系列酸淋洗实验(盛雪芬等,2000;Yang 等,200结果证明,选用弱醋酸淋洗,可以有效地去除黄土和古土壤中的方解石,而对白云石、粘土矿物和长石等结构的破坏程度可以忽略。本次研究的灵台剖面位于黄土土高原中部甘肃省平凉地区灵台县以南约13 km 的五星塬任家坡村,它是迄今为止在黄土高原发现的厚度最大的记录最完整的风尘堆积序列之一,其最早时代可达7.8 Ma B P。灵台剖面古土壤酸不溶物的87Sr/86Sr一般高于黄土的87Sr/86Sr。此次测试的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样品分粒级实验(杨杰东等,2005)显示,小于2μm的细颗粒部分具有最高的87Sr/86Sr,而其他颗粒部分的87Sr/86Sr均较低。因此,黄土高原剖面的87Sr/86Sr与小于2μm颗粒部分的比例,或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有关,因为在小于m的细颗粒部分中主要是粘土矿物(图。  相似文献   

14.
鞍山3.3Ga陈台沟花岗岩地球化学和Nd、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球化学和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鞍山地区陈台沟花岗岩不是早期古老陆壳物质壳内再循环的产物,而是同时代亏损地幔提取物(变玄武质岩石)在短时间内发生再次熔融的结果,形成过程中受到古老陆壳物质的混合混染。3.15±Ga是鞍山地区地质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使陈台沟花岗岩的长石Pb和全岩Pb发生再次均匀化。3.3Ga的花岗质岩石在鞍山弓长岭地区也有分布,它们来自于与陈台沟花岗岩类似的物源区,但形成条件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16.
浙东白垩纪双峰式火山岩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浙东白垩纪火山岩以发育双峰式岩石组合为特征,其成因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其两端元岩石——玄武岩和流纹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出发,论证了玄武岩起源于经过俯冲来源的物质交代(或混染)的富集型地幔楔,流纹岩主要由古老变质基底重熔生成,并与玄武岩岩浆发生过低度混合。在混合过程中,玄武岩的Sr同位素组成基本未受到影响,Nd同位素组成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流纹岩的Sr同位素组成则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The3.8GaBeijiafentrondhjemiticrockwasformedbypartialmeltingofsomeoldercontinentalmaterialintermsofgeochemicalresearches(Waneta1-,l999).Soitisveryim-portanttofindthemoreancientrocksintheAnshanarea.Therecentdiscoveryofthemeta-dioriticrockofEoarchaeanintheDongshanScenicSpotisspecificallyimportantsignifi-canceforit'GEOLOGYANDPETROGRAPHYlntheDongshanScenicSpotoftheAnshancity,thereis.anancientrockbeltbeingmorethanlomwideandstrikingapproximatelyNNW-SSE.Inthebelttherear…  相似文献   

18.
鞍山东山风景区古老岩带呈巨型包体存在于立山奥长花岗岩(3.1Ga)中,其主体为条带状片麻岩(3.8Ga)。此外还有金云母透闪石岩、(含)黑云斜长角闪岩、闪长质片麻岩、变石英闪长质岩石、细粒奥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伟晶岩脉等。测定了部分岩石的锆石年龄,其中变石英闪长质岩石(A9604)为3.65Ga(Wan et al.,1999),闪长质片麻岩(A9317)为3.5Ga、二长花岗岩(类型I,A9605)为3.1Ga,黑云斜长角闪岩(A0019)为3.3Ga、细粒奥长花岗岩(A0017)为3.2Ga、二长花岗岩(类型Ⅱ,A0020),为2.6Ga,有关岩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在文中地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古老岩带的地质同位素年代演化序列,认为鞍山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地质体空间上共存是该芡长期地质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拼合到一起的,鞍山地区很可能存在>3.8Ga的古老地壳岩石。  相似文献   

19.
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羌塘地块的中西部,为古特提斯洋在该地区俯冲、碰撞形成的高压变质带,是羌塘中部低温高压变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红脊山混杂岩带内蓝片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红脊山地区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亚碱性玄武岩,其中碱性玄武岩具有高TiO2(2.86%~4.84%),属高Ti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11.42~20.05]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而亚碱性玄武岩,具有低TiO2(1.74%~1.81%),稀土总量较低(67.27×10-6~68.59×10-6)和轻稀土略微富集的特征[(La/Yb)N=2.49~2.81],与典型的E-MORB特征一致。Sr、Nd同位素组成:εNd(t)=-0.1~3.9,(~(87)Sr/~(86)Sr)i=0.704812~0.708365,表明该地区基性岩浆来自亏损型地幔。锆石的Th/U比值为0.33~1.33,并具有典型岩浆振荡环带结构;获得两组206 Pb/238 U年龄数据:其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88.3±1.9 Ma(n=15,MSWD=0.39)和304.2±2.3 Ma(n=14,MSWD=0.54),因此该两组年龄应代表蓝片岩原岩形成年龄,红脊山蓝片岩原岩形成时间相当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结合区域地质事实和前人研究成果,红脊山基性原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有关,与南羌塘二叠纪基性岩墙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蓝片岩基性原岩年龄在红脊山乃至整个羌塘地区都鲜有报道,红脊山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厘定为精细刻画羌塘地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