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藏高原措勤盆地大地电磁测量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合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在西藏地区措勤盆地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根据测量结果对盆地边界、基底埋深和盆地基本构造格架给出了初步解释;提出了措勤盆地应按中生代和古生代盆地分别进行评价的新认识;指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界断裂为一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带,其下可能有较新时代的沉积地层。测量结果对认识措勤盆地结构构造,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羌塘盆地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张胜业  张先觉 《地球科学》1996,21(2):198-202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在西藏羌塘盆地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羌塘盆地的区域构造特征和构造格局作了初步的探讨;较详细地分析了羌塘盆地的深部地电结构,研究表明,南北羌塘在深部电性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电性差异,在南羌塘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一般有两个壳内高导层,而北羌塘一般只有一个壳内高导层,缺失下地壳高导层,这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壳物质东流关,羌塘盆地的岩石圈厚度为100~130km。  相似文献   

3.
西藏洞错盆地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在西藏洞错盆地的应用,详细分析了西藏洞错盆地的电性结构特征,分析表明:盆地电性剖面分块明显,沿剖面可以分为4个电性区域,盆地沉积厚度有2~4 km厚,基底界面呈2个凹陷和1个隆起特征,南北两端存在2条深大断裂,控制着盆地形态,推测盆地南北两端存在推覆现象,推覆断层的上盘向盆地中心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4.
自秀D1井在火山岩储层中钻遇良好的油气显示以来,秀水盆地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中生代断陷,其以往地质工作主要集中在中生界煤田勘探,油气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为查明秀水盆地边界、内部构造格架和地层展布特征,通过2条大地电磁测深和重力、磁力剖面测量,获得了秀水盆地及东西两侧重磁异常曲线和8 km以浅的电性结构;以钻井、地质、岩石物性等资料为约束,确定了不同年代地层的电性结构特征,综合建立了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剖面模型.结果 表明秀水盆地盖层整体具有较低的电阻率特征,与下伏基底具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秀水盆地基底为上古生界地层,且南北基底组成不同,盆地东西两侧基底为前寒武变质岩系.盆地内部呈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东侧规模较大.这些认识为秀水盆地及松辽外围中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在我国西部寻找新的战略性的石油地质储量按替区,我们在西藏措勒盆地开展了为期3年(1995~1997)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在它日错地区首次发现了昂杰组地层,昂杰组自创建以来一直被置于上石炭统^〖1〗,根据新获得的化石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分析结果,我们将该组于下一叠统。区内昂杰组的发现对于准确确定该组的时代归属、重新认识夏岗江雪山地区“坚扎弄组”及完善冈底斯-念青唐古地层区古生界界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了解扎鲁特盆地晚古生界林西组的空间发育状况,评价林西组的油气资源前景,在扎鲁特盆地部署完成了多条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剖面.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分析了扎鲁特盆地林西组的残留厚度、埋藏深度及平面展布状况,表明扎鲁特盆地深部林西组十分发育.依据其残留厚度可进一步划分为“三坳两隆”5个次级分区,即:北部坳陷区、中部隆起区、中部坳陷区、南部隆起区和南部坳陷区.林西组在3个坳陷区的发育规模较大,中部坳陷区的面积最大.超过300km2.坳陷区内残留厚度普遍超过1000m,底界埋深平均超过1200m,并被早中生界地层所覆盖.结合其它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扎鲁特盆地林西组具有寻找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西藏双湖地区江爱达日那发现液态油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10年来,对西藏双湖地区羌塘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地质调查、油气评价和研究工作,深化了对盆地结构构造、地层沉积相、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初步评价了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到目前为止,羌塘盆地仍然是中国陆上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大型海相盆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雪峰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促进对油气勘探有利区段的选取,通过总结大地电磁测深模型正演计算成果特征,对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测区的地质和物性特征,对研究区的断裂、褶皱、地层展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油气勘探有利区段。预测结果与油气地质中有油气显示区域基本一致,为该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汪启年  李涛  朱将波 《地质通报》2012,31(11):1826-1837
为了解雪峰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促进油气勘探战略选区,使用大地电磁(MT)测深技术,结合测区的地质和物性特征,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对研究区的断裂、褶皱、地层展布进行地面-地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雪峰山西侧地覆的构造单元划分与地面基本一致,MT剖面东段反映的雪峰山隆起区深部巨厚低阻层的属性可能为多次挤压形成的破碎层。西段显示秀山以西低阻标志层清晰,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发育厚度较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侧向延伸稳定,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研究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战略选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地电磁测深在南盘江北部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盘江北部地区三年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的处理、分析与研究,提出根据电性分布,结合层序地层资料进行沉积相带划分的方法和原理,并划分出了三个主要地质时期的沉积相带分布。经钻孔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圈定了13处隐伏的油气远景目标,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提供了靶区。  相似文献   

11.
王永  王军  纪占胜  翟庆国  肖序常 《地质通报》2009,28(09):1330-1334
藏北羌塘盆地腹地戈木错周围发现大量石制品,主要为细石核、细石叶、石片和石器,未发现大型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通过对石制品表面特征的观察,没有发现流水磨损的痕迹,认为这些石制品未经过后期搬运,为原地堆积。对石制品的初步研究表明,戈木错遗址的石制品主要为细小石器,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硅质岩、玛瑙和燧石。将戈木错的细石器与藏北其他地点的细石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文化特征与藏北双湖、申扎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藏北细石器基本属于相同的文化背景,有相同的起源,属于中国北方细石器文化的一部分。此外,从石制品的组合、加工技术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来看,其时代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相似文献   

12.
王永  王军  纪占胜  翟庆国  肖序常 《地质通报》2009,28(9):1330-1334
藏北羌塘盆地腹地戈木错周围发现大量石制品,主要为细石核、细石叶、石片和石器,未发现大型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通过对石制品表面特征的观察,没有发现流水磨损的痕迹,认为这些石制品未经过后期搬运,为原地堆积。对石制品的初步研究表明,戈木错遗址的石制品主要为细小石器,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硅质岩、玛瑙和燧石。将戈木错的细石器与藏北其他地点的细石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文化特征与藏北双湖、申扎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藏北细石器基本属于相同的文化背景,有相同的起源,属于中国北方细石器文化的一部分。此外,从石制品的组合、加工技术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来看,其时代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相似文献   

13.
刘建利    申安斌  陈小龙   《地质通报》2011,30(06):993-1000
对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开展了油气地质调查实施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和定性分析,在综合信息反演和成像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磁电综合反演剖面图。以钻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约束条件,确定了电性层标定和解释的基本原则。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电阻率低阻标志层,准确地界定了中生界的埋深和厚度,次高阻层半定量地刻画出了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对剖面的地质层位进行了追踪划分,对研究区地层、电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成果表明,大地电磁测深法是获取中生界、古生界分布的重要手段。在银-额盆地复杂地质条件和沙漠区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大地电磁测深法显示出的优势和良好的勘探效果尤为明显,在该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建利  申安斌  陈小龙 《地质通报》2011,30(6):993-1000
对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开展了油气地质调查实施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和定性分析,在综合信息反演和成像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磁电综合反演剖面图。以钻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约束条件,确定了电性层标定和解释的基本原则。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电阻率低阻标志层,准确地界定了中生界的埋深和厚度,次高阻层半定量地刻画出了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对剖面的地质层位进行了追踪划分,对研究区地层、电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成果表明,大地电磁测深法是获取中生界、古生界分布的重要手段。在银-额盆地复杂地质条件和沙漠区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大地电磁测深法显示出的优势和良好的勘探效果尤为明显,在该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在西藏尼木县某斑岩铜矿区开展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经由钻孔验证,在4 800~5 300m段见铜、钼矿化二长花岗斑岩,品位w(Cu)=0.05%~1.4%、w(Mo)=0.1%~0.27%。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勘探深度大、不受高阻层屏蔽、对低阻体敏感等优点,结合高精度磁测、激电资料,有效指导该区隐伏矿体的勘查工作。实践证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斑岩铜矿深部找矿中行之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Results of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s (MTS) along the profile plotted across the strike of the Middle Amur sedimentary basin are considered. The results of field studies are analyzed and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ehavior of sounding curves are discussed. A reference curve and reference geoelectric section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MTS works within the Middle Amur depression allowed us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eoelectric inhomogeneities and construct a starting model for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s a result, a geoelectric model of the lithosphere structure in the Middle Amur sedimentary basin across its strike was compiled.  相似文献   

17.
在大地电磁测深中由于噪声干扰常使得观测的信号发生畸变,严重地影响了信号的分析,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噪声干扰进行滤波及怎样选择滤波时间尺度是当前数据处理中的难点。利用各向异性扩散(Anisotropic Diffusion,AD)及扩散平衡(Diffusion Balance,DB)方法在噪声压制与信号特征的保护及形态特征的恢复上达到了合理的平衡。模拟与实测数据显示:利用AD与DB可使平滑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达到高精度的逼近,信噪比从14.19 dB提高到69.25 dB;扩散平衡时间与噪声强度密切相关,噪声强度越高达到扩散平衡的时间越长;有效地压制了实测信号中的“飞点”干扰,恢复了信号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8.
The area of the Bida basin is lacking in essential data for effective groundwater management. Hydrological studies using environmental isotopes (2H,3H,13C,18O)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basin during the 1987–1988 hydrological year on samples of rainfall, streams, springs, and groundwater. The results obtained results do not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paleowaters; rather all groundwaters in the basin are found to be of meteoric origin as bothD and 18O values of the samples, plotted in the conventional way, align with the meteoric water line (MWL). Moreover, these data show the deeper, and apparently older, groundwater to be more depleted in the heavy stable isotopes than the shallower, relatively younger groundwaters, indicating recharge under cooler climatic conditions for the former. Measured tritium values range from 0.7 to 23.8 TU and show a variation with both depth and litholog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ndicating that active recent recharge is taking place basin-wide. The few13C data available we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pumping on the carbonate geochemistry of the groundwaters. Also, the stable isotope data from the basin were compared with similar data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to show the continental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