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震前兆仪器实时数据动态与异常报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后台多线程与事件触发技术,实现对地震前兆仪器实时数据的动态展示;通过对实时数据进行长短窗比值与4倍均方差、时均值、日均值等计算,实现实时数据的异常报警功能,并将该功能模块封装成独立控件供用户使用。该控件可实现对全国所有支持实时采集的前兆仪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动态曲线绘制,可实现对各仪器测项实时曲线的浏览观测,具有自动连接、断网重连、网络状态显示、数据异常报警等功能,同时起到仪器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使用C++编程语言编写前兆无人值守台站的远程监控实时报警系统,该系统以路由器连接网络摄像头与计算机作为硬件基础,通过设置监控标准图像,以0.04 s为间隔,实时采集远程摄像头监控图像,对比实时监控图像与标准图像,当场地环境与标准图像有差异时发出警告信息,以此实现前兆无人值守台站的远程监控实时报警。  相似文献   

3.
车用太  赵文忠  鱼金子  刘成龙 《地震》2006,26(4):103-112
在较为系统地调查北京、 天津、 河北地区井水位数字化观测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各井水位的年、 月、 日动态特征, 并根据以往的震例评估了地震前兆监测的效能。 研究结果表明, 约90%井的水位年动态有一定规律性, 可在地震中期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 约50%井的水位日、 月动态有一定规律性, 无阶变与超3倍均方差的脉冲, 可在地震短期和短临前兆监测中发挥一定效能。 研究结果还表明, 数字化井水位观测中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约一半的井水位动态中存在较大幅度的脉冲状"异常"变化, 严重影响地震前兆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地热正常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刚  王军  何案华  郭藐西  郭柏林  秦久刚 《地震》2009,29(3):109-116
为了研究地热正常动态特征,收集了226个地热前兆观测台站的数据,建立了地热前兆应用数据库。 通过对地热前兆台站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将地热正常动态分为地热的长期正常动态和地热的短期动态两类,归纳出6种类型的地热长期正常动态和4种类型的地热短期正常动态,并结合观测点处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不同的地热正常动态类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震前兆观测无法实时或准实时发现观测异常的现状,设计一套小型短信告警应用软件;利用前兆观测设备收集当天数据,并对数据文件进行简单分析来判断前兆设备运行情况,对判断为异常的设备通过短信方式进行告警。系统可及时掌握仪器工作状况,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前兆观测台站日常管理和仪器维护效率,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油井动态观测井映震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永新  张德元 《地震》1993,(4):52-57
本文利用胜利、大港、华北和辽河油田油井动态观测井的地震前兆异常资料,对1975年以来华北北部地区发生的9次中强地震进行了油井动态观测井映震能力的分析和研究,获得如下主要认识:油井映震能力较强,是一项重要的前兆观测项目;前兆异常在时间上以短临为主,空间上距震中100—300km为映震灵敏区。  相似文献   

7.
丁鉴海  张国民 《地震》1996,16(1):9-16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资料,探索区域应力场应力增强标志和动态监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地震前月相效应的变化;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场时空演变特征;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群体的空间转移;大区域前兆场短期动态突变;大地震发生后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追踪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区域应力场的动态监视,对开展地震形势预测,提供大地震发生的有利背景乃至地震的中短期预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Nagios地震监控系统,可以更方便的实现对辽宁省地震局网络、测震、前兆节点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报警,还可以保存、查看、检索节点的历史状态,为日常监控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青藏块体东北缘前兆场动态演化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观测结果,从这些结果中筛选出32个台项,构成本研究所确定的区域前兆观测网,从而得到区域前兆场基本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前兆场动态演化过程及前兆异常月频次的对应关系,以及整个区域前兆场异常状态,结果表明,中强震地震发牛前,会出现大范围的群体前兆成组同步异常和部分具有较高映震能力的前兆异常。提取综合异常信息,研究临震异常特征,可为该区域的地震短期预测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文忠  车用太  刘成龙  牟凤香 《地震》2006,26(4):121-128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北京、 天津、 河北地区井水温度观测现状及年、 月、 日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特征, 及其在相关的地震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的可能性做了宏观的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 74.7%井的水温观测正常运行, 58.6%的井在地震中期或中短期的前兆监测发挥效能, 67.8%的井在地震短期前兆监测发挥效能, 41.2%的井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有可能发挥一定效能。 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井水温度观测监测效能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Short-term and intermediate-term geochemical precurs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tection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in observation data is essential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udies.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radon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in Japan in one case showed a short-term anomaly related to a nearby earthquak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1978 Izu-Oshimakinkai earthquake (M7.0), however, no abnormal change has been noted. This may be due partially to difficulty in detecting insignificant precursory signals from observation data, which ordinarily contains a noise-induced fluctuations, and partially to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controlling the appearance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In order to increase our knowledge of 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precursory changes in radon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hydrologic precursors with significant features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Complexity of appearance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and problems in assignment of the specific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动态曲线重叠法是一种数字前兆观测资料的计算机分析处理方法。用它可以把与观测环境密切相关的环境噪声通过动态曲线叠加处理办法去掉,突出展示反映地震短临异常形态的阶变、脉冲等剧变类信号。通过对海口市水位观测资料的处理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前兆观测领域中。  相似文献   

13.
寂静的前震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赵根模  杨港生  陈化然 《地震》2001,21(1):69-77
寂静地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统计表明,与寂静地震有关的前驱波比前震有更大的普遍性,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主震前7天之内,从一部分中等地震到特大地震之前都已观测到前驱波,这就说明大的脆性破裂之前,较小的缓慢破裂在自然界是存在的而且比较普遍。根据1969年渤海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的前驱波记录进行定位试验,证明在观测条件具备时,概略的定位是可行的,而且表明前驱波是来源于大震震源附近的信号。可为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提供重要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4.
Thenumericalsimulationofthesourcedevel┐opmentoftheTangshanearthquakeZHI-RENNIU(牛志仁)DANG-MINCHEN(陈党民)BING-QIANLI(李炳乾)Seismolo...  相似文献   

15.
The temporal variation in precursory ground tilt prior to the 1944 Tonankai (Japan) earthquake, which is a great thrust-type earthquake along the Nankai Trough, is discussed using the analysis of data from repeated surveys along short-distance leveling routes.Sato (1970) pointed out that an anomalous tilt occurred one day before the earthquake at Kakegawa near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focal region of the earthquake. From the analysis of additional leveling data, Sato's result is re-examined and the temporal change in the ground tilt is deduced for the period of about ten days beginning six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 remarkable precursory tilt started two or three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cursory tilt was up towards the south (uplift on the southern Nankai Trough side), but the coseismic tilt was up towards the southeast,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ike of the main thrust fault of the Tonankai earthquake. The postseismic tilt was probably opposite of the coseismic tilt. The preseismic tilt is attributed to precursory slip on part of the main fault. If similar precursory deformation occurs before a future earthquake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adjacent Tokai region, the deformation may help predict the time of the Tokai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6.
介绍建设完成后的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的整体功能,以及各种前兆观测手段在全疆的分布情况,给出了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整体结构,数字地震观测仪器的基本信息、前兆观测数据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吴哲 《高原地震》2008,20(3):17-22
青海省前兆台网承担本省前兆观测数据的汇集、处理、存储与报送任务。通过35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使得前兆项目密度增加,观测综合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本省整体地震监测能力,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宁夏地区出现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从大地震的孕育范围与地震前兆的发展阶段分析认为这些观测异常可能与汶川8.0级地震有关.宁夏地区数字化流体与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变化,对比分析其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前兆观测对汶川8.0级地震表现出南北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前兆震群和S波偏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浩鼎  曹天青 《地震学报》1980,2(4):343-355
海城地震前的小震群活动构成了显著的前兆震群, 并在预报这次地震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他许多中国的大地震象海城地震一样, 也有类似的前兆震群.我们利用 S 波资料研究这些前兆震群的初步结果表明, 它们的 S 波偏振性质是相当稳定的.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月强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 2 0 0 1年 1月 (含两次 8级地震 )的测量结果与 1999年 1月~ 7月、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4月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 ,强地震前约 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其三维动态频谱的典型特点是振幅由弱 (10Pa~ 2 0Pa)变强 (80Pa以上 ) ;最后的周期范围很宽 (2分~ 6 5分 ) ;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和大风次声。 (2 )强震前兆次声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 ,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等其它因素都有关。 (3)强震前长周期波的产生机理 ,主要有断层预滑理论、断裂预扩展理论和流体撞击假说 ,而前兆次声波很可能是由地壳中的长周期波耦合到空气中形成。 (4 )岩石破裂实验证实主破裂前在岩石表面和空气中均收到较强的低频波。 (5 )若在北京和昆明各建足够大的三点阵测准波向 ,两直线相交 ,即可预测国内的震中位置 ,这就可能为临震预报提供一种较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