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太来公社气象哨,建哨已经16年了,现有四名兼职气象员。10多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不断提高了“管天”的本领,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向群众学习,我们爬山涉水,登门串户,遍访附近几个公社的村村寨寨,拜有看天经验的老农为师,收集了500多条气象谚语,学到了许多看天知识。 为了验证群众看天经验,掌握本地天气气候规律,我们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2.
宝山县地处长江口,正当海陆要冲,天气复杂多变。但当地群众有丰富的看天经验,特别对于云和风的变化有深刻的体会,几年来我站仅云一项就收集到179条天气谚语。通过实际应用和验证以及日常和老农的天气讨论,我们发现利用云的变化来预测天气比  相似文献   

3.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预报,办法只有一个:出门找出路,走出办公室,向群众请教。1961年8月到现在,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每隔1—2月下乡访问一次,轮流蹲点,建立老农哨,定期联系,遇有重大天气进行紧急会商,并邀请有丰富看天经验的老农开座谈会,对农谚进行逐条过堂,再运用历史资料对农谚进行反复验证。通过几  相似文献   

4.
《气象》1977,3(4):17-17
学习群众看天经验,第一步是要搞清楚这些经验的真实含义。拿天气谚语来说,我们不能凭主观想象去解释,也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它的含义,必须作深入细致的工作。例如,“一寸桃花一寸金,三寸桃花送老命”这一条谚语,我们起初联系到“尺麦怕寸水”的说法,理解为桃花水一寸左右为宜,三寸水对麦子就嫌多了。经过进一步请教老农,才弄清这条谚语是用于  相似文献   

5.
支德先  金士英 《气象学报》1966,36(1):132-135
1965年3月份容县气象服务站组织了一次调查,经过向老农学习,学习了看天经验。关于“日晕长江水”这条农谚,我们用本站日晕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并且按照“图、资、群结合,以群众经验为主”的方针把图、资、群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制作了预报工具,做中期大雨、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6.
群众经验在天气预报中的运用,我们从1959年建站起,表面上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思想上没有扎根。1964年11月我们组织了三人小组,带着资料,深入到生产队,专心学习老农李保和高海小的看天经验。经过四个月与贫农的“三同”和将近十一个月的验证,初步试探了这种“群资结合,三定(定趋势、定量级、定过程)”的半月以上的中长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哨七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和应用群众看天经验,利用和验证衣谚,初步制做了一套麦收和汛期长期天气予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看云识天气     
十多年来,我哨全体同志在学习群众看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观测实践,初步摸索到一些看云识天气的预报经验。在实践中我们还逐步体会到,观察风、云和天物象来预报天气,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点。在一个地方适用的经验,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不适用,甚至完全相反。因此,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时,首先要经过反复的观察验证,通过实践证明可适用于本地的,才在实际预报中应用。下面是我们看云识天气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6,(1):13-14
四月份是水稻育秧期,连阴雨天气常引起烂秧或死苗。因此预报春播期有无连阴雨天气是做好春播期服务的关键之一。一、思路: 我们以太湖渔民群众的看天经验“清明节后,南风二天,天要变”为线索,普查了1959—1973年4—5  相似文献   

10.
朱祥康 《气象》1977,3(3):35-35
蔡尔诚同志是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十九团气象站工作的一名气象员。十几年来,他坚持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天天记天气日记,刻苦学习业务,钻研技术,经常深入实际,虚心向群众学习,并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看天经验,初步掌握了一套看天做预报的本领。1972年以来,他做30—60天旱涝转折预报准确率较高,为三大革命运动积极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黄梅季节,阴雨连绵,河水不断上涨。人们往往焦急地问,阴雨天气什么时候能结束?河水究竟还要发多大?这时,如果从绿树荫里传来“知了、知了……”的蝉叫声,有看天经验的老衣马上就会告诉你:“阴雨天很快就要结束了,莳梅天没有什么水发了”。我们深入农村,向有看天经验的老农学习,同对对每年蝉儿开始叫的情况进行观察记载,并对照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2.
武鸣站为了做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工作,需要更好地运用本地资料独立自主地制作天气预报。我们在老农说的“多看天”、“随时看天,才能知道天变不变”的启示下,从1958年5月开始,自动地将观测次数由四次增加到八次。同时学习了群众经验,学习了兄弟台站的先进经验,经过不断的摸索,建立了一套独立自主、结合本地情况的天气预报基本工具,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13.
安徽六安地区召开气象顾问老农座谈会1974年11月下旬,安徽六安地区台召开了老农气象顾问座谈会。开会的代表有的来自山区、平原,有的来自丘陵、岗区、湾区,还有船民和渔民的代表,他们既是生产上的好参谋,又是管风雨的好顾问。座谈会中,代表们介绍了大量的看天经验和群众预报方法。特别是代表们详细而准确地讲述了当地60年来大水、大雪、大旱、冰雹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过程及受害程度。据代表们回忆,从1914年至今,当  相似文献   

14.
《气象》1977,3(6):15-16
我站在学习老农的看天经验中,发现他们对季节和节气都很重视,广大贫下中农就是根据每年季节的早晚来安排队里的农事活动。观测实践也证明,每年的圆暖变冷日期确是不同的,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划分单站自然天气季节,并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建立相应的预报工具的要求。自1966年以来,我们利用本站的资料,试划了本县的自然天气季节,并将其用于预报。  相似文献   

15.
韦杰夫 《气象》1977,3(4):19-19
枫树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落叶乔木,它每年入冬落叶,春季又发芽出新叶。根据群众看天经验及我们多年观测验证,发现枫树的自然物候期与本地天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潮河公社气象哨是一九七三年建立的,几年来,我们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拜贫下中农为师,认真学习群众看天经验,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工作,为全社粮食亩产超千斤,贡献了一份力量。群众赞扬我们说:“气象哨,不简单,天气变化早知道,生产有了主动权,有了咱的气象哨,产量哪能不过千。”  相似文献   

17.
广文理 《气象》1976,2(2):16-16
“倒风要下雨”,是我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条看天经验。自1965年8月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对“倒风要下雨”这条群众经验先后进行了120次的观测、验证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条群众经验用来预报由睛转雨的转折性天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气象哨利用群众看天经验做预报,对提高预报质量,收到一定成效。 一、在春秋二季早晨,如果出现蒸气雾(俗话是地雾),由低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5,(6):33-34
群众经验“春风唤秋雨”、“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反映了天气演变存在着180天、150天的韵律关系,采用这种韵律关系,关键在于确定冷空气活动过程的预报指标。群众看天经验有很多是以风报雨,我们受到启发,采用了一月中最多风向作为预报因子,点绘最多风向曲线图,配合高空风时间剖面图、地面要素时间剖面图,构  相似文献   

20.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社广大贫下中农进一步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同时也推动了农村气象工作的开展。 我社气象哨组在开展简易气象观测、预测天气变化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活动中,向我们提出一项要求:希望提供一些适于气象哨组使用的简易预报方法。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我们深入群众,收集老农的看天经验,对照资料分析验证,制作了一些简易的预报方法,供气象哨组参考使用。下面介绍一种夏季(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