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新疆乌恰县莎里塔什组生物地层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乌恰县塔塔村下侏罗统莎里塔什组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共发现孢粉22属26种,植物化石12属15种。根据这些孢粉化石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再根据侏罗纪的标志植物锥叶蕨(Coniopteris)的存在,将莎里塔什组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为乌恰地区早侏罗世生物地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内蒙古巴丹吉林盆地额济纳旗凹陷中生代地层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三个孢粉化石组合(Pinuspolenites-Cycadopites组合、高Clasopolis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Clasopoli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共生的介形虫化石提出了三个孢粉组合分属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观点。此外,还就孢粉组合植物群面貌及纵向变化特征探讨了当时的古气候特征和对石油地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坨里组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山坨里-大灰厂白垩纪沉积盆地的西部或西南部。是一套以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沉积。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及孢子花粉化石。孢粉组合是以Cicatricosisporites-Densois-porites-classopollis为代表,它们在组合中具有较高的含量,类型丰富多彩。根据组合中孢子和花粉的地层分布及国内外孢粉组合比较,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凡兰吟—戈特里夫期)。气候为半干旱—干旱的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4.
对潮水盆地侏罗系陆相含煤地层由下而上建立了五个孢粉组合带,在组合三建立了两个亚组织。①Cyathidites-Chasmatosporites-Disacites组合(J1^1)。②Cyathidites-chasmatosporites-cycadopites组合(J3^1)。③Cyathiditesminor-Cycadopites typicus组合(J1^2);上部:Cycadopites  相似文献   

5.
大灰厂组沉积在北京西部大灰厂一带发育良好。该组由陆相火山碎屑砂岩、粉砂岩、页岩及砾岩组成,富含狼翅鱼、叶肢介、拟蜉蝣等动物化石和孢子花粉化石,厚度120-200米。与下伏东狼沟组整合接触,与上覆辛庄组假整合接触。其孢粉组合是以classopollis占显著优势为特征(60-80%).含有较多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umsporites及少量Cicatricosi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及Densoisporitesvelatus,D.microrugulatus等。与国内外早白垩世的孢粉组合比较,时代为早白垩世韦尔登期。属于旱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6.
吉利明  雷怀彦 《地层学杂志》1997,21(1):32-38,T001
对甘肃南部徽成盆地东河群进行了孢粉研究,在上部的化垭组首次发现了一些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以Cicatricosisporites Hsuisporites Clasopolis为代表,蕨类植物孢子占明显优势,以海金砂科、水龙骨科和卷柏科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掌鳞杉科最常见,还有松科及麻黄科花粉。经孢粉组合特征和属种地史分布对比分析,认为化垭组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可能为早白垩世中期,东河群的上界也为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克拉美丽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孢粉学研究,仅在早石炭世的塔木岗组、滴水泉组和晚二叠世的平地泉组中发现不很丰富的孢粉化石,可划分为与上述3个组相对应的3个孢粉组合,被依次称为Dictyotriletes-Lycospora组合、Crassispora-Punctatisporites-Stenozonotriletes组合和pityosporites-Torispora组合。经孢粉组合特征讨论及与国内外同期孢粉组合对比,这3个组合或3个组的地质时代可初步确定为早石炭世早期的杜内期、早石炭世晚期早维宪期和晚二叠世中期的中欧克期。  相似文献   

8.
耿国仓  袁效奇 《甘肃地质》1996,5(2):11-20,T004
钻井资料证实,内蒙巴彦浩特盆地东部保存有较完整的石炭系,其中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厚达459.6m。经72块岩样分析鉴定,共发现62属119种孢粉,含6个新种。可概括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上组合称Densosporitesbelulus-Crassisporalatigranifer-Lycosporagranulata(简称BLG)组合,下组合称Crasisporalatigranifer-Camptoriletesreticuloformis-Vestisporacostata(简称LRC)组合。地质时限为晚石炭世中期羊虎沟组(维斯法期A—C)。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盆地上二叠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犁盆地上二叠统主要为河湖相泥岩和砂、砾岩、晓山萨依组以孢粉Cordaitina-Hamiapollenites-Vittatina组合为特征,与准喝尔乌拉泊组的孢粉组合相似;哈米斯特组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凝灰质砂砾岩,含Palaeonodonta Anthraconauta等双壳化石,可与井井子沟组部分或大部分对比;铁木里克组以细粒沉积为特征,含“MPPAO”双壳组合和Cordaitina-C  相似文献   

10.
青海北部早三叠世下环仓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六祥 《青海地质》1999,8(2):59-66,T004
青海北部下环仓组孢粉组合,共计孢子花粉43属73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6个相似种、疑源类11属。组合以Punctatisporttes-Lundbladispora-Cycadopites-Micrhystridium较多为特征,地质时代为旱三叠世期。  相似文献   

11.
对六号煤层近七千粒孢粉的系统分析,建立Gulisporites-Thymosporites-Cyclogran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并进一步建立了煤层上中下的分段亚组合:c.Gulisprites-Thymosporites亚组合b.Gulisporites-Thymosporites-Florinites-Cyclogranisporites亚组合a.Crassispora-Florinites-Lycospora-Laevigatosporites亚组合α亚组合指示时代为石炭世,c亚组合指示时代二叠纪,b亚组合属于过渡类型。据此对本区含煤地层进行时代划分并与区内外对比。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地区寒武系崮山组的穿时性及沉积层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崮山组是以页岩为主的岩石地层单位,在太行山地区表现了明显的穿时性。在井陉地区,崮山组仅限于崮山阶下部的Blackwelderia延限带,厚2-5m,在曲阳地区,崮山组包括崮山阶及长山阶的中部,位于Blackwelderia与Changshania延限带之间;在涞源地区,它包括了崮山阶,长山阶及凤山阶中部,其界线位于Blackwelderia延限带与Tsinania-Ptychaspis组合带之间。  相似文献   

13.
青海北祁连区西大沟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六祥 《青海地质》2000,9(2):42-50
青海北祁连区西大沟组孢粉组合含有83属110种(类型),包括2新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为33.6%,裸子植物花粉为50.5%,疑源类为15.8%。本组合以Apiculatisporis-Cordaitina-Schizosporis较多为特征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4.
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群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陈芬  周洪瑞 《现代地质》1995,9(1):1-10,T003
本文对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鉴定植物化石24属62种,讨论了植物群的特征,划分了4个植物组合,即(1)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us组合;(2)Mesocalumitescistiformis-Pecopterisaspera组合;(3)Conchophyllumrichthofenii-Paripteriskaipingiana组台;(4)Lepidodendronposthumii-Neuropterisovata组合.这4个植物组合的地质时代大致与西欧的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期、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相当,其代表岩组分别为前黑山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林地区晚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生  李镇梁 《地层学杂志》1998,22(2):116-121,T002
广西桂林地区首次发现晚三叠世孢粉化石27属37种,可称为Dictyophylidites-Canali-zonospora-Ovalipolis-Riccisporites组合,其中的主要属种在国内外均为晚三叠世的重要分子,并可与我国华南地区和欧洲有关晚三叠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因此,当前组合的地质时代属于晚三叠世,这填补了桂林地区中生代地质发展史中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6.
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动物群及组合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动物群演替和层序地层的研究,提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组合序列。中奥陶统为Yohophyllum-Calostylis组合带。上奥陶统下部Cantrillia-Hillophyllum和上部Borelasma-Grewingkia组合带。志留纪自下面上为:香树园组Dinophyllum-Rhabdocyclus组合带;雷家屯组下部Stauria-Briantelasma和上部Mai  相似文献   

17.
崮山组是以页岩为主的岩石地层单位,在太行山地区表现了明显的穿时性。在井陉地区,崮山组仅限于崮山阶下部的Blackwelderia延限带,厚2~5m;在曲阳地区,崮山组包括崮山阶及长山阶的中部,位于Blackwelderia与Changshania延限带之间;在涞源地区,它包括了崮山阶、长山阶及凤山阶中部,其界线位于Blackwelderia延限带与Tsinania-Ptychaspis组合带之间。由此可见,崮山组是一个自北向南增厚、向上穿时的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8.
赣东北早中侏罗世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其胜  卢宗盛 《地层学杂志》1998,22(1):65-72,T001
上饶县清水乡林山组、罗坳组剖面出露完好、化石丰富、顶底齐全、地层连续,是赣东北新发现的一条下中侏罗统最佳剖面,有13个化石层位,划分成7个岩性段。野外进行了接触关系、沉积特征、古气候特征资料搜集,室内进行了植物、双壳与叶肢介化石详细鉴定,确认1—5段含Ptilo-phylum-Coniopteris植物组合、Pseudocardinia-Tutuela双壳组合的含煤地层为林山组,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晚期,6—7段含自流井真叶肢介动物群的杂色砂页岩为罗坳组,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9.
贵州独山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独山地区的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可分为:Skolithos-Diplocraterion,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Chondr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Planolites,Planolites-Cochlichnus等5个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遗迹组合,并在剖面上展现出较好的海平面变化。通过对遗迹组合所反映环境的研究,独山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脉动式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和控制,界线可能在汤粑沟组底部钙泥质条带灰岩明显海退事件之上的第一次海进层附近。  相似文献   

20.
贵州独山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约  王训练 《地层学杂志》1996,20(4):285-290
独山地区的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可分为:Skolithos-Diplocraterion,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Chondr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Planolites,Planolites-Cochlichnus等5个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遗迹组合,并在剖面上展现出较好的海平面变化。通过对遗迹组合所反映环境的研究,独山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脉动式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和控制,界线可能在汤粑沟组底部钙泥质条带灰岩明显海退事件之上的第一次海进层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