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泥盆系中广泛发育一套与Pb、Zn、Ag矿化有关的热水沉积硅质岩,主要为铁白云石硅质岩和似碧玉岩两类,前者代表海底热水喷水口附近的产物,后者代表距喷水口较远的沉积产物。由于二者沉积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二者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热水沉积硅质岩的沉积环境,这对阐明该类矿床的成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碧口岩群硅质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振举  姚书振 《矿物学报》1998,18(3):331-336
碧口块状硫化物矿床直接赋矿主岩硅质岩地质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明,碧口岩群硅质岩为同火山岩喷流热水沉积成因。碧口岩群硅质岩常量元素富Fe、贫Si,为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其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均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物相似。热水硅质岩Eu异常与古流体温度存在密切关系,Eu/Eu特征显示筏子坝、铜矿坡为较高温度喷流产物,而大茅坪、黑窝子、铜矿梁、周家坡则为较低温度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高红卫 《甘肃地质》2001,10(1):50-53
热水沉积硅质岩既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由硅质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横湾沟硅质岩具有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在Al -Fe-Mn三角图上 ,属热水沉积硅质岩。由δCe值分析表明 ,本区硅质岩沉积环境主要为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
粤西长坑金银矿区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夏萍  张湖 《地球化学》1996,25(2):129-139
下石碳统梓门桥组硅质岩是粤西长坑金银矿床的直接容矿岩石。本区硅质岩内层纹状、多孔状、同生角砾状等沉积组构发育,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与加拿大沙利文热液沉积岩等世界著名的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属于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5.
1 热水沉积硅质岩--以彭措林硅质岩为例 在西藏南部地区,彭措林硅质岩属古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它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出露于蛇绿岩序列的顶部,表现出硅质岩-火山凝灰岩-玄武岩的岩性组合.在构造背景上,地处特提斯慢速扩张的不成熟洋脊或洋盆环境,和海底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综合地质背景有利于海底热水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对北大巴山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毒重石矿床的顶、底板硅质岩及顶板上覆地层中的硅质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部分样品的硅、氧、锶及钕同位素研究 ,结果表明 ,赋矿硅质岩为叠加在正常陆源沉积背景上的生物及热水混合成因硅质岩 ;矿体底板、顶板与顶板上覆地层中硅质岩的沉积环境不同。矿体底板硅质岩沉积于受同生断裂控制的热水喷口的附近 ,类似于洋中脊附近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 ;矿体顶板硅质岩沉积于热水活动明显减弱的环境 ,类似于大洋盆地构造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 ;矿体顶板上覆地层中的硅质岩基本没有受到热水活动的影响 ,沉积于盆地边缘的构造环境 ;而矿床在时间上形成于盆地强烈扩张的高峰期 ,在空间上产于盆地内内生作用 (火山作用或热水活动 )与外生作用 (沉积作用 )相互叠加所形成的“礁硅岩套”。矿体硅质岩围岩记录了热水盆地的完整发育历史 ,并显示出矿床的形成与热水活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西裘地区晚元古界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1,富集As、Sb、Bi、Ga,稀土元素总量低,铈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1-Fe-Mn和Fe-Mn-(Ni+Co+Cu)三角图上均属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也显示其热水成因之特点。硅质岩的MnO/TiO2、δCe和δ30Si值分析表明本区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在深海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形成温度较高,约为82-165℃。  相似文献   

8.
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是在江达-维西火山弧的基础上,通过拉张作用形成的碰撞后拉张盆地,盆地内广泛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和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及与其相伴的硅质岩。硅质岩可分为灰质硅质岩和纹层状硅质岩两类。通过对两类硅质岩所进行的地球化学研究和分析,表明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中的凝灰质硅质岩属火山沉积成因,在而纹层状硅质岩为海底喷流热液/热泉(热水)沉积成因的热水硅质岩。  相似文献   

9.
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结构特征与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表剖面测制,主要应用常规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刻画了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显微结构特征,分析了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硅质岩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灯影组硅质岩主要由隐晶石英、玉髓、微晶石英及巨晶石英结构元素组成;具有隐晶、微晶和镶嵌3种结构类型。硅质岩中可见有残存的白云石晶体,代表热水沸腾的针状孔较发育;硅质岩和晶洞石英单矿物的δ30 Si值变化范围在-0.6‰~0.8‰,属于热水来源的硅质岩中的δ30Si值范围,δ18 O值为15‰~23.5‰,利用氧同位素计算得出,研究区硅质岩的形成温度主要分布在70~110℃;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揭示研究区硅质岩为热水成因,但也受到构造地理位置和海水的影响;硅质岩为热水与海水、沉积与成岩共同作用的产物,形成时间主要在晚震旦世灯影期早寒武世牛蹄塘期。  相似文献   

10.
华南热水沉积硅质岩建造及其成矿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华南地区热水沉积建造发育。文中介绍该地区热水沉积建造 ,特别是震旦系顶部、泥盆系榴江组和二叠系当冲组 3个重要层位的硅质岩建造 ,分析它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华南三层位沉积硅质岩的共同特征是TiO2 、Al2 O3 和K2 O含量一致偏低 ,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偏低 (与地壳克拉克值相比 ) ,但Ba、As、Sb富集 ,具有较为典型的热水沉积成因特点。多元统计分析显示 ,大部分微量元素在第一个主因子上均有显著因子载荷 ,与它们在基底的富集或亏损无关 ,代表了古地热系热水循环中的淋滤因子。华南三层位热水成因硅质岩具有相似的REE地球化学特征。REE总量低 ,稀土配分模式落在典型热水沉积物的上、下限之间 ,多数样品呈现δCe和δEu负异常。正常沉积的混入使部分硅质岩的REE配分模式复杂化。最后 ,讨论了与热水沉积建造相关的成矿效应 ,为金属矿床成因和评价提供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桂东寒武系培地组硅质岩成因与金的富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岩石特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配分特征认为:本区硅质岩是在大陆边缘坳陷环境下喷流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金在硅质岩及与之相伴的含碳泥页岩沉积过程中初步富集,而在后期热液改造成矿过程中再次聚集。指出硅质岩可作为桂东地区培地组中寻找沉积-改造型金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湘桂地区泥盆系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湘桂地区泥盆系钦防海槽和南丹-河池台盆及灵山-衡阳台盆中发育的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给出这些硅质岩为深水盆地沉积环境产物的解释,其成因类型既包括了正常沉积硅质岩,也有部分为原生热水沉积硅质岩,为证实丹治台盆及灵衡垮台 盆形成为线性走滑作用所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渝东(罗家湾)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重点探讨了与沉积环境、成岩分异(硅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了硅质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SiO2>70%)中SiO2平均含量为87.57%,相对贫Fe、Mn、Al和Ti;明显富集Ag、Cr、Sb和U;Th含量则相对稳定,其余微量元素则相对亏损;总稀土(∑REE)较低,为(8.83~88.29)×10-6,平均值为29.77×10-6,δCe值为0.05~4.07,平均值为1.19,正负异常在剖面上交替出现。δEu值为0.38~0.88,平均值为0.63,不具备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的δEu正异常特征。上述特征充分表明灯影组硅质岩并非是传统的热水沉积,而是热水沉积与热水交代成因,是海水和热水、沉积与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墨江金矿床厂组中下段硅质岩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岩石富集∑Fe和As 、Sb、Bi、Ga等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克拉克值),而相对贫AI2O3;稀土元素以总量(∑REE)低,负铈异常为特征,与热水沉积的硅质岩特征相似。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与作用的一系列主量和微量元素图解上,本区的硅质岩位于热水沉积作用范围,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有趋近于正常化学沉积作用。利用硅质岩的氧同位素计算出它的形成温度为128-146℃。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东川滥泥坪矿区因民组顶部硅质岩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云南川滥泥坪矿区因民组顶部硅质岩的产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其成因应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产物。该硅质岩层还含较富的铜矿体,根据地质条件相似性原则,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岩  漆富成  陈文  叶会寿 《地质学报》2018,92(2):378-394
本文对四川省若尔盖县北部-甘肃省迭部县中-下志留统(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温洛克统(Wenlock))富有机质热水沉积硅质岩及下伏震旦系火山岩进行了以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为主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热水沉积硅质岩稀土元素来源及其配分模式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相应模式图。主要对1个钻孔、2个剖面共28件硅质岩的岩相学、扫描电镜、稀土元素(重点)特征,1个剖面的14件火山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重点)特征进行了研究。黑色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其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特征,后期弱变质;下伏震旦系火山岩样品的TAS图显示其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少量为基性火山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下伏震旦系火山岩与上覆地层中早-中志留世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对比分析后发现:(1)张性构造环境是产生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动力学因素,而热水沉积硅质岩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热水流体、古海水(混有陆源物质)、下伏地层中的稀土元素。(2)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的相对丰度中存在一个阈值(或区间):在这个阈值之下,轻稀土元素(LREEs)配分模式及含量与热水流体一致,而重稀土元素(HREEs)配分模式与下伏火山岩的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在这个阈值之上,轻稀土元素(LREEs)配分模式则主要显示了与热水流体混合的古海水(混入有陆源物质)的特征,此时的热水沉积硅质岩的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含量与平均上地壳的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而重稀土元素(HREEs)配分模式仍然与下伏火山岩的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热水沉积硅质岩可以指示古沉积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锡铁山矿床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累计探明铅锌金属储量500余万吨,是我国最大规模的铅锌矿床之一,矿床类型为喷流沉积型(SEDEX).对矿床喷流沉积岩的研究长期薄弱,以往作为喷流沉积岩之代表的石膏实际是现代地下水作用的产物(祝新友等,2006b),而过去所谓的"硅质岩"实际上是热水交代的产物,为交代次生石英岩.相反,将热水交代、沉积形成的石英钠长岩一直作为流纹岩处理(邓达文等,2003).  相似文献   

19.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藏南3条剖面硅质岩的常量、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提取第一、第二、第三主因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陆源组分、自生组分和热水来源组分的特征。结果显示,自彭错林、夏鲁到宗卓组剖面,陆源因子和自生因子所占方差贡献率逐渐升高,热水源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大幅下降,指示彭错林硅质岩以热水沉积为主,夏鲁硅质岩属正常沉积叠加热水沉积,宗卓组硅质岩为正常沉积。  相似文献   

20.
喷流-热水沉积硅质岩对于矿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城子地区硅质岩系统的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的研究及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认为该地区硅质岩并不是来自陆源碎屑物质,也不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的产物,可能为来自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硅质与金、银、铅、锌硫化物一起聚集而成的一种产物,形成于浅海环境。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矿床早期存在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在矿源岩阶段形成了金、银等金属元素的初步富集。硅质岩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青城子地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