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美中大陆裂谷系是世界上一条大型的元古宙裂谷带,延伸长达2000公里,伴生有大量的火成岩,也是世界上巨大的火成岩省之珂提供有关元古宙地幔特征的重要信息。裂谷带还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2.
北美中大陆裂谷系是世界上一条大型的元古宙裂谷带(其时代约为1100Ma),延伸长达2000公里,伴生有大量的火成岩,也是世界上巨大的火成岩省之一,可提供有关元古宙地幔特征的重要信息.裂谷带还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3.
主要是对威特沃特斯兰金矿床(南非共和国)和巴列伊成矿区(外贝加尔,俄罗斯),在区域构造位置,裂谷构造发育特征,裂谷基底特征,矿床成因矿化特征等11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揭示了两个矿床存在的一系列共同特征。首先矿床分布的区域规律性相似,它们都受大型裂谷带和裂谷带周围与构造岩浆活化有关的断裂带控制,同时构造岩浆活化两次发育的特点相似,早期形成了由双峰喷发岩岩层充填的火山洼地,及比较晚发育并叠加在火  相似文献   

4.
攀西(康滇)古大陆裂谷带,自发现以来仅仅几年就名扬中外,并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在古大陆裂谷带中,康滇(攀西)裂谷可与著名的奥斯裂谷媲美,地质构造标志明显,演化阶段清晰这一特点,可使它成为研究古大陆裂谷带的典例之一。 然而,对于康滇裂谷带研究中的有些认识问题还有待商榷。比如,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是裂谷成穹期的产物还是成谷期(即裂谷期)的产物,这是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体,包括富铁质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在内的暗色岩套是裂谷构造  相似文献   

5.
新金厂金矿床位于甘肃西部安西县境内,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中朝板块(Ⅰ)北山陆缘活动区(Ⅱ)柳园—俞井子裂谷带(Ⅲ)内。裂谷带呈近EW向分布于柳园—俞井子一带,其南北两侧为前晋宁古地块。本区发育一组和柳园—俞井子裂谷带展布一致的近EW向断裂。自N...  相似文献   

6.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表现为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特点。基于构造作用影响裂谷盆地层序发育的观点,分析了Termit盆地下白垩统裂谷阶段内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根据裂谷作用的强弱,将早白垩世裂谷阶段划分为裂谷初始期、裂谷深陷期及裂谷萎缩期3个阶段。裂谷初始期层序断裂活动弱,构造沉降小,长轴物源体系较为发育,陡坡带为加积至退积型河流或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加积型河流或三角洲体系。裂谷深陷期层序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沉降大,陡坡带形成退积型水下扇或滑塌扇沉积,缓坡带发育退积型三角洲体系,盆地中心为泥岩充填。裂谷萎缩期层序断裂活动减弱并趋于停止,陡坡带为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进积型三角洲体系。研究表明: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构造作用为主线的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经历了区域性的裂谷期、后裂谷热沉降期和反转期。从西向东可以分成海拉尔—二连、孙吴—松辽、三江三个裂谷带。裂谷期形成了100多个断陷,其中大多数是断面东倾的半地堑,从西向东倾角有从大变小的趋势。后裂谷仅中带发生了幅度巨大的沉降。裂谷期的变形作用及其裂谷期和后裂谷期的沉降特点表明裂谷区发生了区域性的单剪拆离伸展作用。反转期发生冲断褶皱作用,变形从东向西应变减小。  相似文献   

8.
苏丹白垩纪碎屑岩中的柱状节理与裂谷肩旋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苏丹西部Mellit地区白垩系碎屑岩中发现一种罕见的柱状节理,经研究认为是沉积岩层受到中新世喷发的玄武岩溶岩流的烘烤而失水收缩形成的。可以合理地假定柱状节理在形成时是垂直于大地基准面的,根据柱状节理和沉积岩层的产状,笔者计算出Mellit地块的两期旋转事件:自晚白垩世初期到中新世初期该地块向338°方向倾斜了18°.而自中新世以来又向138°方向倾斜了18°、经过详细分析非洲大陆西部、北部、中部和东部中新生代裂谷带的构造演化史后发现:Mellit地块实际上位于南苏丹裂谷带的西北裂谷肩上,该地块自晚白垩世初期至中新世初期,向NW方向倾斜是南苏丹裂谷带干裂谷化阶段造成的裂谷肩块体的向外旋转;该地块自中新世以来向SE方向倾斜是南苏丹裂谷带在后裂谷热沉降阶段造成的裂谷肩块体的向内旋转。而南苏丹裂谷进入后裂谷热沉降阶段是与新生代东非裂谷带和红海的发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南部金,铜成矿构造环境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板块构造观点,对新疆区域构造局及成矿构造环境提出了新的认识,把南疆划分出塔里木北坡被支陆缘,塔里木西阿克赛,钦巴什-库尔良裂谷,公格尔-桑株塔格地块,塔里木南活动陆缘,冈底斯板块和喀喇昆仑缝合带,论证了各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构造环境,指出裂谷带及缝合带寻长金,铜的重要成矿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三叠世末(早印支期),随着澜沧江洋、金沙江-哀牢山洋碰撞关闭,左贡、临沧、昌都-思茅、德格-中甸等地体焊合成三江联合地体,进入陆内演化阶段。此后,古地貌、沉积组合、岩浆作用等特征显示,昌都-思茅构造带,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盆岭相间或堑垒相间是陆内裂谷的地貌特征。晚三叠世,昌都-思茅构造带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宏观上,昌都-思茅地体东西两侧边界断裂强烈扩展,形成江达-云岭-绿春和澜沧江两条火山-地堑,微观上昌都-思茅构造带内部亦发育堑垒相间的裂谷型盆岭地貌。  相似文献   

11.
裂谷发生在岩石圈很薄的位置上,是拉张作用下岩石圈被断开的地方,一个相对坚硬而具相当厚度的岩石圈要发生巨大的引张应力作用,形成几百公里,乃至近千公里的断谷带,其形成原因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以大陆裂谷产出特征及岩石圈构造应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地壳变薄机制。建立起“地幔隆起”和“板块碰撞”都是大陆裂谷的成因机制。在大陆裂谷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纵观“赣杭带”地质特征,认为“赣杭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元古代和  相似文献   

12.
砂箱实验模拟了正向和外向裂谷的三维演化过程,裂谷作用的方位角α(α为裂谷轴和伸展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取90°(正向裂谷)、75°、60和45°(斜向裂谷)。实验模型分别在水平和垂向上做切面。正向裂谷模型以长、直的边界断层和内断层与拉伸方向正交为特征。外向裂谷模型以短、分段的边界断层和内部断层为特征。在科向裂谷模型中,边界断层呈雁行排列,并与基底伸展带平行;裂谷内断层与伸展方向大角度相交。在中度外向和斜向裂谷(α=60°和45°)中,随着拉伸量的增加,裂谷内断层朝着平行于边界断层方向发生旋转。在所有实验中都没有发现走滑或斜滑断层。所有模型中,裂谷边界断层和内部断层沿走向分段,在断层重叠部位形成中继断坡构造。共轭正断层组成的调节带能够实现裂谷系统走向方向上半地堑不对称性的转变和沉降中心的错开。实验产生的断层样式可与现代年轻裂谷中断层样式进行很好的对比,在这些现代裂谷中,也没有发现由基底控制的走滑或科滑转换断层。实验模型得出断层的几何形态可以作为识别正向和斜向裂谷中断层样式的样板。  相似文献   

13.
桂西晚二叠世裂谷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舟 《广西地质》1997,10(1):7-10
桂西晚二叠世裂谷的形成,是古生代地壳长期演化的结果。加里东运动引起幔上拱,从海西早期开始,桂西地出现多次地壳升降运动,形成地垒和地暂,晚二叠世早期,即东吴运动时期,在莫氏面、康氏面、结晶基底面向西高倾斜带形成南北向主裂谷,在地幔上拱带形成东西向裂保壁,并引起基性岩浆沿裂谷带上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区域重力场的三维密度扰动成像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我们确定西藏新生代裂谷系反映为上中地壳低密度带,延深可达到42 km;同时,青藏高原下地壳也有低密度和低地震波速的物质蠕动流。和东非大裂谷等其他裂谷带不同,西藏新生代裂谷通常是多条平行裂谷组成的裂谷系,它的形成机制也是特殊的,可称为陆—陆俯冲型裂谷系。印度板块的陆—陆俯冲造成的正交方向拉张与西藏新生代裂谷系形成密切相关。地震变形空白区和陆—陆俯冲型裂谷带空间分布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裂谷带的源头指向地震变形空白区。陆—陆俯冲型裂谷系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①陆—陆俯冲造成前沿带的地壳破裂和地震;②地震变形空白区地应力集中;③挤压地应力向俯冲带前方发散并且转化为張应力,造成前沿带正交方向的地壳破裂和地震;④大地震后应力释放,产生的回跳继续使地壳变形,每一次地震都促使裂谷的进一步发育。青藏高原的下地壳物质蠕动流对中上地壳产生的底辟作用,也促进了西藏新生代裂谷系的形成。地壳拆离面前端上中地壳的成倍加厚使温度升高,造成下地壳流向上挤出,从而使上中地壳張裂。特提斯大洋板块俯冲下去的残块在软流圈下沉也使软流圈上涌,也导致下地壳物质蠕动和西藏新生代裂谷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裂谷盆地的观点对黄骅坳陷中北区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在裂谷活动兴盛时期中北区形成多个生油凹陷奠定了形成大油气田物质基础,由于断裂活动造成坳陷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点,同时决定了油气的纵、横向分布、文中认为与拉张活动伴随产生的北西西向走滑构造带,产生于凹陷斜坡部位的坡扭带、断阶带及构造围斜部位配合有利沉积相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是大港油田近期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三江”哀牢山—李仙江带火山岩构造岩浆类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火山地质、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方面论述了该带四个火山岩构造岩浆带:哀牢山洋脊/准洋脊火山岩带、太忠-李仙江带弧火山岩带、邓控-五素裂谷火山岩带、潘家寨裂谷火山岩带的特征,探讨了该带特提斯演化。  相似文献   

17.
康滇裂谷带火山活动及其碱性(钠质)火山岩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学诚 《云南地质》1995,14(2):81-98
元古代,夹持于现今安宁河-元谋深断裂与小江深断裂之间的地区,是扬子古大陆的边缘裂谷,本文以“康滇裂谷带”命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广泛发育的元石代碱性火山岩系列及细碧-角斑岩类火山岩组合,是裂谷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时限1950-900Ma,可划分为大红山群及昆阳群两个火山旋回。火山岩系多属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活动的中晚期,分异出少量亚碱性拉斑紊武岩系列和高铝玄武岩系列。裂谷带火山喷发区地壳厚度1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北部1.70Ga非造山环斑花岗岩岩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裂谷是古克古代晚期在华北拉通太古代基底上直接发育的初生夭折裂谷。U-Pb年龄表明,位于裂谷的断陷台阶至断陷中的四条平行的东西向带是同时的岩套。这包括北部大斜长岩-纹长二长岩杂岩体;赤城-古北口岩带的斜长岩,含橄石英正长岩及富钾与环斑花岗岩;沙厂环斑花岗岩杂岩体及南部谷-蓟县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梅仙铅锌银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3,17(5):606-609
梅仙铅锌银矿田形成于裂谷成矿环境,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有多来源特征,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三个阶段,并与闽中裂谷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提出了“三阶段”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井子地区石炭纪人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石炭纪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和裂谷火山岩两种不同属性,其形成构造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该区火山岩分别形成于三个不同的构造环境,即准噶尔岛弧带、博格达裂谷带及喀尔力克岛弧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