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丽莉 《气象》1986,12(4):23-24
1985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仍属正常偏好。全球大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部分地区持续风调雨顺。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1985年世界粮食产量可达创纪录的188400万吨,比1984年增产2%以上。连续多年遭受灾难性干旱的非洲大陆气候也有转机。萨赫勒及一些深受旱灾之苦的地区和国家年内普降喜雨,旱情得以缓和。西非、  相似文献   

2.
侯永林 《气象》1984,10(4):21-21
1982年冬季以来,异常的天气气候连续袭击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不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也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83年世界谷物产量为16.06亿吨,比上一年下降了6%。1983年亚洲虽然也有灾害,但相比之下气候条件仍为最好,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北美不断遭到暴风雪、龙卷风和热浪的袭击,非洲连续两年受到干旱危害,气候条件最差,粮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北美,比1982年下降13.7%。西欧受到低温阴雨和酷热的袭击,南美遭受严重的洪水,气候条件较差,粮食也减产。大洋洲属于一般情况。 亚洲:1983年我国气候条件较好。北方的甘肃、  相似文献   

3.
一、若干事实进入80年代气象异常变化十分明显.1983-1985年整个非洲发生严重干旱,估计饿死者达300万;印度次大陆1983年干旱、1984年洪水、1987年干旱、1988年洪水交替出现;北美大陆1983年冬季寒潮侵袭,夏季热浪滚滚,1986年长雨,1988年热浪等异常天气气候不断出现;在欧洲,1985年、1986年两年连遭寒潮袭击,造成许多冻死者. 世界的气温的常规观测已有130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1980年,出现了世界性的天气气候异常,复季尤为突出。在亚州、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暴雨成灾,洪水泛溢,日本、朝鲜出现了几十年少见的多雨、凉夏;欧洲中西部长期阴雨连绵,非洲北部酷热少雨,持续多年的旱灾更加严重;美国则连续遭受热浪袭击。在我国,1980年汛期的天气气候也出现了一系列异常情况,集中表现为南涝北旱和江淮流域的夏季低温。为了加深我们对1980我国汛期异常天气及其成因的认识,总结预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5.
庄丽莉  侯永林 《气象》1983,9(4):22-23
1982年世界气候总的特点是:亚洲基本正常,东亚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较好,南亚大部、东南亚部份地区干旱严重;欧美气候稍差,部份地区在1981年冬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严寒暴风雪之后,1982年秋季和初冬又相继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的暴风雨、雪及偏冷、偏暖等异常天气;大洋洲和非洲气候条件最差,大部地区几乎全年干旱。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 2000年辽宁作物生长季的气候条件。对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评价 :生长季内春季水热条件较好 ,对春播生产有利 ,作物生长良好 ;夏季降水量持续偏少 ,气温持续偏高 ,雨热同步性较差。大部分地区作物遭受历史罕见旱灾。  相似文献   

7.
1999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李晓燕 《气象》2000,26(4):16-19
1999年,全球气候仍持续较常年偏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强拉尼娜事件维持并发展,对全球特别是热带地区的气候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欧洲、北冬季连续遭受暴风雪袭击,出现严寒天气,夏季又经受了高温热浪的袭击。全球许多地区暴雨频繁,亚洲南部、欧洲中部、北美南部、南美北部以及非洲的一些地区都遇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北美中部、西亚等地却干旱少雨,发生了凡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北美、南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先后遭到罕见  相似文献   

8.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8,14(4):45-47
1987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属异常年份。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多年少见的大范围异常冷暖气候;中低纬度地区则出现长时间的少雨干旱。南亚、东南亚大部地区肆虐的旱灾使农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中南半岛多数国家粮食减产已不可避免。南半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一些国家和地区夏秋暴雨、洪涝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00年辽宁作物生长季的气候条件。对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评价:生长季内春季水热条件较好,对春播生产有利,作物生长良好;夏季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雨热同步性较差。大部分地区作物遭受历史罕见旱灾。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一书已于198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约翰·T·霍顿等人撰写。这是一本内容新颖、概括全面、层次清晰的研究全球气候的重要参考书。现扼要介绍如下。大家知道,气候指的是由大气、陆地表面和海洋所构成的气候系统的全部物理过程及其复杂的统计特征。全球范围的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本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粮食储存量的下降,促使许多国家重视气候的研究。在七十年代末已告结束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中提出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宗旨是发展气候系统的动力学模式和统计学模式。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球上频频发生的严重旱灾和日益严重的水荒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和不安。70年代初期,西北非萨赫勒草原地区持续多年天旱少雨,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上沃尔特、尼日尔、冈比亚和乍得等国广大地带遭受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今年我省发生了严重旱灾,春旱连夏旱,其干旱和高温的程度为历史上罕见。这次旱灾在两年前就由原辽宁省气候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退休干部顾节经等利用他们研究的科研成果《辽宁省气候灾害影响粮食产量的规律及预测》提前报出。此项成果获辽宁省档案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项节经潜心研究气候年景与粮食产量预测多年。早在1990年他就提前报准了1994年的暴雨洪涝灾害。1995年3月,他写出《辽宁省“九五”期间气候年景与粮食产量预测》和《1954~2000年辽宁省粮食总产量演变与预测》两文。上述两篇论文中都对1997年的严重干旱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7,13(4):41-42
1986年,世界气候基本正常。年内,各大洲部分地区虽有不同程度的早、涝、低温、热浪和气旋风暴等自然灾害,但全球无明显的大范围气候异常,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一般较好,许多地区谷物产量又有增长。世界粮农组织预测,1986年亚洲的粮食产量将达78700万吨,比1985年增产4%。非洲萨赫勒地区1986年干旱又有所缓和,农业生产也获得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14.
庄丽莉 《气象》1991,17(4):27-28
1990年,世界气候仍属正常年份。各大洲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普遍较好,世界粮食生产连续两年喜获丰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1990年世界粮食产量达19.51亿吨,比1989年增长4.1%。基本上风调雨顺的中国、美国和苏联三国,粮食增长的幅度尤其显著。其中,中国粮食产量达4.2亿吨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美国达3.14亿吨,比1989年增长10.6%;苏联达2.3亿吨,比1989年增长14.5%。 亚洲:我国气候条件较好。全国大部地区1989年冬至1990年春普遍温和多雨雪。  相似文献   

15.
从 1999年以来朝阳气候持续异常、连续 4a遭受严重旱灾的实际出发 ,以 2 0 0 2年为例 ,分析了朝阳地区干旱的成因和特点 ,借以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大同市农业大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大同市农业获得大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5万吨左右,比去年增产426%,是历史上仅次于1996年的第二个丰收年。分析农业大丰收的气象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1998年气候特点1.1降水量前期多,后期少1998年我市的气候极其异...  相似文献   

17.
罗立 《贵州气象》2001,25(3):28-29
20 0 0年黎平县自然灾害属中等稍偏重 ,其中旱灾、水灾造成的灾害较重 ,且受灾面积广 ,粮食单产属中等偏差年。1 气候概况2 0 0 0年气候总的特点是 :春季降水偏多 ,气温偏高 ,夏季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大季作物受灾较重 ,秋季气温正常、冬季气温偏低 ,与历年平均值对照如表  相似文献   

18.
《气象》1977,3(2):28-28
也虎桥公社阳山堡大队的胡家堡子炮群,十年驱云消雹,十年战胜冰雹灾害,根本原因是大队党支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毛泽东思想建设防雹阵地的结果。这里气候高寒阴湿,山大林多,过去历年遭受冰雹侵袭,长期影响着农业的丰收。1966年,全大队粮食亩产只有64斤。大队党支部在1967年建立了消雹炮点,进行人工消雹试验,冰雹灾害减轻了,粮食也增产了,为夺取农业丰收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气候暖干化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甘肃省59站的1961~2008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陆面蒸散量、干燥度及线性变化率,揭示了甘肃省气候暖干化的事实,分析了暖干化及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结果指出:甘肃近48a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干燥度呈增大趋势,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气候暖干化导致了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是农业受旱灾面积扩大,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建立了一套陕西干旱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粮食减产评估指标。计算分析表明,陕西地区50a来,干旱以9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次之,农业旱灾以重大旱灾事件为主,而且旱灾有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有南少北多的特点,干旱指数与农业粮食减产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