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0,(4):F0002-F0002
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地理名师培养基地拟在3年内有效提升学员的地理专业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达到上海市教委规定的市级地理名师的培养要求。基地实施整体培训规划与个性发展规划相结合的方针,针对每个学员的特点制定有重点发展的培养规划。本基地培训包括理论学习、行动研究、访学考察、成果总结,以行动研究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张北辰 《极地研究》2018,30(4):447-449
正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始于2017年11月8日,至2018年4月21日结束,历时165天。本次考察由257名队员组成,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泰国的12名队员,其中科考人员114名。本次考察的航行及调查航行日程如下:2017年11月8日—2018年11月26日,从上海至基督城; 2017年11月26日—2017年11月28日,靠港在基督城;2017年11月28日—2017年12月9日,从基督城至罗斯海;2017  相似文献   

3.
杨有林 《中国沙漠》1986,6(4):68-69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联邦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合作的协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哥丁根大学和科隆大学的科学家组织了联合考察队,于1986年8月26日至11月7日对新疆于田县境内的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克里雅河流域及其邻近沙漠地区进行了野外重点考察。这次考察涉及学科面广,考察路线的里程长,参加的科技人员多,属-次综合性考察。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极地考察。本次考察队共有131名队员组成,包括1名来自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科学家和2名来自法国巴黎第6大学的科学家。2018年7月20日,雪龙船离开上海码头,至9月26日考察结束,历时69天。雪龙船总航行约12 500海里,冰区航行3815海里,最北到达84o48’N。考察作业的重要节点如下:2018年7月20日,从上海极地考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步伐,培养和提高营林工程技术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中央林业部、内蒙林业局于1981年11月14日至12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林学院举办了“三北”地区营林技术干部进修班。参加这次讲习班的学员系来自陕、甘、宁、青、新、晋、冀、黑、吉、辽、京、蒙等十二省、市的工程技术干部。 学习的方式以学术报告为主,同时在学员之间交流了工作经验。学习内容丰富,有国内林业概况,“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意义及指导思想;美、日、北欧林业介绍;“三北”地区森林历史;森林和植物生态;治沙原理与措施、杨树的速生丰产、飞机播种,遥感技术等学术内容。学习期间组织放映了幻灯教学五百多张,识别判读了航测照片和各种图表近百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林业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国家林业局“林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培训团”于1998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美进行了考察学习。下面笔者仅从美国的林业研究项目及其运行机制的角度对这次考察的一些收获进行初步小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2):F0002-F0002
培训机构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曾成功举办“2016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2018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2019国际湿地城市环境教育项目”等。可基于学员所在地区的各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开展课程,并参观考察湿地保护地。  相似文献   

8.
天山纪行     
田纯 《地理教学》1994,(3):40-41
七月十八日清晨我们石河子地区参加新教材三级上岗培训的地理班学员,分乘两辆公共汽车从石河子市区向天山中段北麓开进了。  相似文献   

9.
由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率领的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考察团一行二十余人,应江西省人民政府的邀请,自85年10月24日~11月9日,对江西省的国土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发挥江西省农业资源的优势,合理调整当前的农业生产布局问题;关于山区(武夷山、罗霄山、大庾岭两侧),特别是老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综合开发问题;关于鄱阳湖的开发和治理问题;关于江西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关于充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9月 2 2 -2 5日 ,兰州主办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 (IALE- China)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澳大利亚分会 (IALE- Australia)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会议主题 :A.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数量方法 ;B.景观变化与驱动力 ;C.景观管理与重建 ;D.中国西部地区的景观生态建设 ;E.城市景观生态。会议日程 :2 0 0 1年 9月 2 2日 ,报到注册。 9月 2 3日 ,大会学术报告。 9月 2 4日 ,上午国内代表会议 ,下午兰州市考察。 9月 2 5日 ,分组学术讨论会后考察 :1线、甘肃河西走廊 :张掖绿洲 ,祁连山 ,嘉峪关 ,敦煌 (9月 2 6~ 1 0月 …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 ,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浩劫所造成的生存危机 ,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 ,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物质资源。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协调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森林保存的许多遗传财富 ,构成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系统。目前 ,全球范围正兴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 ,我国林业也面临着一种新的形势 ,即在森林经营和林产品生产与消费中引入“绿色消费”、“绿色经营实践”和“环境管理体系”等理念 ,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促进生…  相似文献   

12.
山地林道网对林地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邱荣祖 《山地学报》2001,19(1):38-43
山地林道网对林地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却一直未被重视的领域。采用定点观测与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山地林道网对林地土壤性质、土壤侵蚀量和植被的影响,分析其成因.揭示山地林道网对林地环境影响的机理。其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价森林作业系统对林地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land (NIPF) owners have options for engagement by follow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reduce wildfire risk on their forestlands. Forest management engagement is a broad term with underlying categories and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se categories, we examine interview data on the engagement of forest landowners from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forestland owner perspectives in northeast Oregon, USA. NIPF landowners outline two types of forest management engagement, one for property and one for community-focused forestland management. NIPF owners describe actions for engagement in public forestland management and how these actions differ from engagement in private management. Additionally, NIPF owners establish barriers to engagement i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forestland management. Our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better identify unengaged private forestland owners in the U.S. West, informing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tension and outreach for NIPF owners.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景区及其保护区内喀斯特山地典型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与数量及其动态,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与持水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保护较好的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林的年凋落量达7.26 t/hm2;而以团花木新姜子(Neolitsea homiantha)为主的次生林只有1.98 t/hm2;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和干香柏(Cupressus duclouxiana)人工林年凋落量分别是2.49 t/hm2和4.07 t/hm2。这些森林的凋落节律相似,都呈明显的“双峰型”。在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方面,干香柏林因其叶片难以分解而具有较高的地表现存量,为13.59 t/hm2,随后依次为滇青冈林(7.57 t/hm2),团花新木姜子次生林(5.02 t/hm2)和云南松人工林(4.83 t/hm2),死地被物的持水量与其现存量的大小顺序一致。根据森林年凋落量与死地被物现存量的数量关系,表明保护较好的滇青冈林内枯枝落叶的分解率明显大于次生林和人工林,周转期也短,涵养水分能力也较强。因此,应加强对喀斯特山地自然森林的保护,同时也注意对现有人工林的改造,引进一些阔叶树种,提高群落结构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5.
马秀芳  林媚珍 《热带地理》2006,26(3):285-289
介绍广东省的森林资源、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状况,评价了森林旅游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确保广东森林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由于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和人工乔木林的大面积种植,广西森林面积大幅增加,正在经历深刻的森林转型,森林转型过程中农林交错带和森林内部的结构重组都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扰动。本文基于2000—2016年MODIS-EVI影像数据、1∶100万地貌图和4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变化矢量法和Sen+Mann-Kendall对广西进行森林转型背景下的森林转型路径和森林内部扰动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广西森林的EVI变化强度以无变化和低变化类型为主,总体EVI上升趋势略大于下降趋势,EVI显著下降主要分布于十万大山、大瑶山、海洋山和越城岭等山地区域和桂西北的百色水利枢纽和龙滩水利枢纽周围,显著上升部分主要集中于桂中南的左江-邕江-郁江流域平原丘陵区、桂西南喀斯特区和桂东北山地区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广西森林面积增加的土地来源于耕地和草地,森林转型路径表现为"经济增长型"和"森林短缺型"两种路径并存,或者存在更为复杂的复合型路径。广西森林内部扰动的减少型和扰动型分布于桂西北喀斯特和桂东北山地起伏度较大的陡坡区域,增加型分布于桂中南的平原丘陵地区。由于山地陡坡区域和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应更多关注扰动型和减少型在桂西北和桂东北地区的集中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次生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基于西双版纳生态台站的定位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林型水源涵养服务的构成及年内价值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两种林型的水源涵养总量接近,分别为74 158m3/hm2和70 654m3/hm2,水调节量为主,占90%以上。热带季节雨林的水供给价值高于水调节价值,热带次生林的水调节价值和水供给价值大致相等,综合分析,热带季节雨林的年水源涵养服务价值(4 531元/hm2)比次生林(2 732元/hm2)高66%。两种林型的水源涵养服务变化过程相似:主要受水供给变化过程的影响,水源涵养服务变化曲线呈单峰态,月变异程度较大;热带季节雨林和次生林在雨季(5-10月)的水源涵养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54%和57%,水源涵养价值均占全年总价值的65%左右。  相似文献   

18.
Analyzing temporal changes in forest amount and configuration is paramount to better design future fores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Such analyses are especially required for tropical biomes, which are usually subject to dynamic and heterogeneous land uses.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many tropical biomes are passing through the process of “forest transition”, i.e. an overall change from forest loss to forest gain. However, this hypothesis remains scarcely tested,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detailed, quantitative historical records of forest cover.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38 years of land use change in Brazil's Atlantic Forest, a biodiversity hotspot, from 1976 to 2014, using multitemporal datasets from aerial photographs and satellite images. We classified the historical series to produce land use maps and calculated a set of landscape metrics, including total forest cover, patch size, patch shape and patch connectivity. Our results indicated non-linear changes through time in forest loss and gain and also in landscape structure,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distinct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1976–1996) was marked by expressive fores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whereas the second (1996–2014) was characterized by a much less intense forest dynamics, with little deforestation being balanced by forest regeneration. We attribute the forest dynamics observed to temporal changes in soci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increasing human settlements and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current forests are a heterogeneous mosaic of forests with different ages, and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forest transition is occurring in Atlantic Forest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9.
森林管理中涉及的生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弛  任海  邵华  李耀光 《热带地理》2003,23(2):97-101,109
对生态学基本原理应用于森林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进行可持续的林业管理必须维护水、土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要从景观尺度上进行森林规划并注意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总之,可持续的管理政策应该全面应用现有的生态学知识以尽可能保护各种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0.
林冠对降雨截留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林冠截留能力是指在理想条件下林冠枝叶对任意降雨量的最大吸附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降雨量足够大时,林冠截留能力就等于林冠截留容量。所以,林冠截留容量是林冠截留能力的最大值。借鉴水文学中蓄满产流理论,构建林冠截留降雨能力模型。此外,结合一个具体林分的实测资料,介绍了林冠截留能力的近似确定方法,并与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非常吻合,表明文章建立的林冠截留能力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于评判和比较不同林分对降雨截留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