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PCC WGI第四次评估报告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要点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沈永平 《冰川冻土》2007,29(1):156-156
2007年1月29日~2月1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IPCC WGI)在巴黎召开了第10次全会,通过了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Cli mate Change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的决策者摘要(SPM),并于2月2日正式发布.报告阐述了目前对气候变化主要原因、气候变化观测事实、气候的多种过程及归因以及一系列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的科学认识水平,其科学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国作者第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12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来自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的代表、IPCCAR4中国作者(包括主要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和编审)、IPCC特别报告和温室气体清单中的中国作者、中国IPCC办公室成员、新闻媒体记者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殷永元 《冰川冻土》2002,24(4):426-432
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对策方法评估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建立和应用先进有效的分析工具和评价方法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对策进行科学评估. 因此需要了解当前已经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决策分析工具,掌握和了解各种适应对策评估工具的关键特性及其优缺点. 首先介绍各种有关适应对策的定义及两大类适应评估方法途径, 同时举例介绍不同方法在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评估研究中的应用. 常规的适应对策评估分析主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对策评估技术指南中的方法工具为代表, 另一种适应对策研究则致力于改善各种对气候变化敏感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复原能力. 文中对各种适应对策评估方法和工具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提出气候变化适应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与自然系统产生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关注。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社会与生态系统似乎变得日趋脆弱。人们关心刚刚过去的20世纪的天气与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希望了解未来的21世纪,人类居住的地球会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情景。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观测记录、研究成果以及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的评估与预测展望,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概括。首先阐明20世纪地区性气候变化的事实;并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科学技术报告中关于20世纪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以及对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作为阐述过去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依据。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科学家对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结论所持的不同观点或质疑。还就气候变化对社会与自然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5.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受到广泛关注。在采取任何切实有效措施之前,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对于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我们知道了多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全世界三百多位最权威的学者组成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经过几年工作,提交了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个报告将提交给今年六月在巴西召开的、由世界各国首脑参加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IPCC分为三个工作组,分别对温室效应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估,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于人类社会可能的影响做出评价,及讨论人类可能采取的行动。本文主要介绍第一工作组的结论。地球自有大气层以来就有温室效应。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把地球表面加热,地面再向宇宙  相似文献   

6.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在前两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的基础上 ,结合最近 5年气候变化研究新成果 ,进行了 IPCC第三次全球气候的评价工作。IPCC第一工作组于 2 0 0 1年 1月 1 7- 2 0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八次工作组会议 ,通过了供决策者参考的报告概要。下面是该报告的摘要性结论。1日益增多的大量观测结果表明 :地球正在变暖并伴随气候系统的其它变化1 .1  2 0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加了 0 .6℃左右(1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自 1 861年以来一直在增高 ,2 0世纪增加了 0 .6± 0 .2℃。这个数据比 1 994年的 IPCC第二次气候评价报告高…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是地学界的热点之一。最能反映全球或局部气候变化与环境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大多保存在大陆内部的湖相沉积中,特别是具有较长寿命的湖相沉积中。因此,湖泊环境科学及湖泊环境科学钻探作为开展此类研究最为直接的技术手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介绍湖泊科学钻探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资助的已完成的12个湖泊钻探项目为例,对2000年以来ICDP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主要湖泊科学钻探计划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1年2月13~16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第6次会议,就气候变化的影响、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适应能力等问题通过了该工作组提供给决策者参考的第3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要.  相似文献   

9.
IPCC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显著地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并对经济、水资源、海岸带以及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增暖,各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加剧。在研究气候变化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提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应该建立一个长期的气候目标,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学前缘》2017,(1):229-241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地质历史时期(包括第四纪和"深时")的古气候研究可为了解现代气候变化提供借鉴,大陆科学钻探成为开展此研究的重要手段。文中对大陆科学钻探开展古气候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获取连续沉积记录是大陆科学钻探的最大优势,地质学家通过对岩心建立高分辨率年代地层框架和应用多种古气候替代性指标,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陆地古气候变化,发现并精确厘定陆地古气候-古环境快速变化事件,进而通过精细对比陆地-海洋古气候记录,揭示气候变化的过程和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将加深人类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并为未来气候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可以预见,大陆科学钻探将成为古气候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在未来的古气候研究领域,特别是"深时"温室气候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质遗产科学价值的突出性与普遍性评价流程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涛  孙洪艳  田明中 《地球学报》2011,32(5):623-631
地质遗产的科学价值大小是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或者世界地质公园最根本的依据之一,也是地质公园得以存在和保护的基础.随着全球地质公园建设的快速发展,地质遗产科学价值的突出性与普遍性评价成为国内外学者与地质公园建设者逐渐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要求和国际、国内价值评价的方法,针对目前地质遗产科学价值评...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地质探矿技术力量,改变地质装备落后现状,经国务院批准,1978年8月8日成立了探矿工艺研究所。30年来,经过新老两代工艺所人的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国家的地质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目前已成为一个“以勘查技术为基础,以承担地质调查任务和科研项目、提供勘查与监测技术方法和技术服务为手段,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地质工作为目标,以探矿工艺技术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地质调查科研机构。回顾了工艺所艰苦创业、改革进取的发展历程,对科技体制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展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强劲的科技实力;指出了工艺所在“十一五”期间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回顾了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该领域国际上目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国内外在未来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研究方面可能面临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还对未来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同时也指出了大气边界层物理学研究在思想和方法上应该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序列与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胡东生  张华京 《地质学报》2000,74(4):363-370
在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选择其腹地系列剖面的沉积物记录进行地层气候学和同位素气候学的研究。沉积物记录的气候变化与同位素丰度变化的响应关系十分吻合,其时间尺度和分辨率也能够互为补偿,在较大范围内覆盖了32kaBP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更为有意义的是,清晰准确地检出新仙女木期气候冷干颤动事件,用同位素丰度变化拟合的降温幅度可达11C;并且识别出“仙女木期”(包括老-中-新仙女木事件)高分辩率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对知识密集型的勘察设计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发挥企业文化的应有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侯江 《江苏地质》2008,32(4):317-323
抗战时期,中央地质调查所内迁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帮助其在纷乱的战时安定下来,开始相对稳定的科研工作,主要在西部地区开展调查、从事科研。地调所的科研血脉得以传承,成为战时国内矿产资源调查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7.
煤层构造变形的综合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断裂破坏指数和褶皱构造变形系数为基础,提出了构造变形综合指数新概念,为定量地判识煤层构造复杂程度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鑫  周志先 《云南地质》2010,29(4):388-392
个旧—文山区可分为五个地球化学区,以此为基础分析各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特征,找出元素异常分布信息,进行科学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Delimit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i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us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to expand the jurisdiction of coastal state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Therefore, it is related to the marine sovereignty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 country and also a hot top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t all countries have competed to develop. China has launched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world's maritime powers, and formed its innovative advantages in such aspects as geological models,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delimitation systems in the delimitation of continental shelf, which have become the brand new ties for China's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i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lso the important field i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cooper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the delimitation of continental shelf beyond 200 nautical miles (370 km), progress in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global continental shelf, and China's innov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in maritime Silk Road cooperation, and provided the prospect of the fu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filed. And it was suggested China should develop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on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along the Silk Roa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 China, and enhance China's influence and voice in international ocean affairs.  相似文献   

20.
论中华科学思维在未来地质学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地质学源于西方,已发展成为西方科学中重要的一员,它为工业现代化、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未来地质学面对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资源危机两大难题.为了解决如此巨大,多变的复杂性难题,地质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和方法,引进强调整体、有机、动态的、相互联系、辩证的中华科学思维和方法,中国地质学家必将对未来的新地质学做出开拓性贡献.李四光教授在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未来地球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