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祁连山的早志留世地层主要为笔石页岩相,分布面积广,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早志留世地层的良好地区之一。1956~1958年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在玉门市南的肮脏沟—旱峡,测制了第一条详细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建立了早志留世晚期的三个笔石带。1958年以后,甘肃省地质局两个区测队在北祁连山全面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志留纪地层剖面约51条,采集了大量的笔石化石。1964年穆恩之、张有魁发表了青海祁连县二道沟下志留统剖面,剖面中含有早凡伦中期的带化石Demirastrites triangul atus(Harkness)。  相似文献   

2.
北山地区的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了北山地区的工作,其地质研究程度速迅提高,地层的研究工作亦有新的进展,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的发现就是其中的一项新成果。北山的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是甘肃省地质局区调队1966年于甘肃省肃北县罗雅楚山最先发现的,并命名为黑尖山组。1974—1980年,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区测队相继在中蒙边界黑鹰山地区进行1:20万区调工作,于黑鹰山—居延海一带的圆包山及小狐狸山两地先后发现含笔石的早志留世地层,由于该地岩性和黑尖山组岩性有明显差异,而且笔石化石丰富,故另起新名为圆包山组(图1)。  相似文献   

3.
西北区志留纪笔石地层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前后只有祁连山和大巴山作过系统工作,祁连山由中国科学院〔1〕建立了早志留世中晚期3个笔石带,大巴山卢衍豪<2>建立了早志留世早及中期6个带,霍世诚〔3〕则分为8个带。对于秦岭,在区测工作中采到一些笔石仅早志留世初期的可以定种,收在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里〔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加强了对  相似文献   

4.
豫西南早志留世的笔石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河南省淅川县后垇—岭上的一条志留系下统的生物地层剖面,并首次系统描述了该剖面上目前所发现的一个早志留世笔石群,共计9属22种。根据这些笔石在剖面上的分布情况,自下而上初步建立了四个笔石带:1.Coronograptus Leei带,2.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3.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4.Monograptus sedgwickii带。  相似文献   

5.
广西岑溪地区泥盆系志留系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事接触,表明广西运行在本区表现国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  相似文献   

6.
秦岭地区早和中志留世的笔石分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傅力浦 《地质论评》1980,26(2):106-111
西北区志留纪笔石地层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前后只有祁连山和大巴山作过系统工作。祁连山由穆恩之等建立了早志留世中晚期3个笔石带,大巴山由卢衍豪建立了早志留世早及中斯6个带,霍世诚则分为8个带。对于秦岭,在区调工作中采到一些笔石仅早志留世初期的标本可以定种,收在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里。  相似文献   

7.
1997年5月18日,笔者在山阳县南宽坪黄木沟原划下志留统地层中首次采到笔石化石。化石所处地带岩石为深灰一灰黑色炭硅质岩,炭质粘土质板岩、绢云板岩类炭质灰岩。化石采于炭质板岩层中,标本上有笔石个体七个,单体长度l—4.2cm。化石经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付力浦专家鉴定,标本范围笔石分两种:DlplogfsptUSgUIChi6fisiSLiSIPYlbylogY8ptUSCf.lllCOththodUS(TOYllqUISt)SI付专家指出:前一种最初见于安徽高家边页岩,紫阳亦有产出;后一种见于瑞典的卜c叫us带,紫阳卜feel带。此笔石层位应为早志留世鲁丹阶早期,即志留系…  相似文献   

8.
<正> 广西钦州地区的志留纪地层早在1959年张捷芳即已报道,除新建立的上志留统防城组外,下志留统和中志留统均沿用广东西部的地层名称,分别称为连滩组和文头山组(穆恩之,1962)。钦州地区的泥盆纪地层是近年来发现的,汪啸风(1977)曾经作过报道。1977—1978年,广西区测队在玉林地区发现了泥盆纪含笔石及竹节石地层,部分标本送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笔者等于1980年4—5月在钦州县那丽公社及小董公社,和玉林县樟木公社及南江公社等地测制剖面,采集化石。现将几点地层上的看法,简报如  相似文献   

9.
广西志留系在桂南、桂东南一带发育完善,下、中、上三统均有出露,由一套厚达7000m的半深海、深海复理石、类复理石碎屑岩组成,富含笔石化石。随着区调工作的深入开展,钦州、玉林一带相继发现早泥盆世含笔石地层,并与上志留统整合接触;岑溪糯洞亦发现含曲靖鱼的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整合接触。该区不但是我国华南唯一海相志留—泥盆系连续出露的地区,也是我国研究中上志留统以及志留系与泥盆系界线比较理想的地  相似文献   

10.
<正>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泥盆纪地层,分布较集中,出露尚良好。主要为一套正常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我国北方志留—泥盆纪地层学的重要地区之一。 1960年,李寿耆、赵泽国等同志在本区发现了这套志留—泥盆纪地层,并在西别河东岸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又在附近作了路线调查,建立了西别河组,确定其时代为中泥盆世。1965年,内蒙古地质局区测队六分队在本区测制了一些剖面,认为西别河组之上还有一套巨厚的地层,遂又创立了查干合布岩组、哈力齐岩组、艾不盖河岩组、格少可布岩组和  相似文献   

11.
宁强组时代的再认识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正> 陕西宁强一带的志留系出露整齐,既有产笔石和其它浮游生物的页岩或泥岩层,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海百合、腕足动物等底栖固着生物的碳酸盐岩。两种相型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成夹层,是扬子地台上富有沉积特色的志留系出露地区。1967年,陈旭、刘第墉,李蔚秾、王俊庚与俞昌民以及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地质调查处的同志,将本区的志留系划分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崔家沟组、王家湾组、中志留统杨坡湾组及宁强组。龙马溪组的下伏地层为晚奥陶世五峰页岩。宁强组与上覆地层早二叠世梁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  相似文献   

12.
新疆柯坪地区Sinacanthus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三十年代起,前人对柯坪地区志留系已做过大量工作,采集到不少化石.但是,对志留系的划分和对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一直未能证实中——上志留统的存在,志留系与泥盆系间的界线与接触关系不明等.我们于1985年分别在音干山南、北坡调研,测制剖面时采到了大量化石,找到了中一上志留统在柯坪地区存在及其与扬子中——上志留统可对比的确切证据.  相似文献   

13.
陕西紫阳地区(过渡带)志留纪地层及古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阳地区志留系的系统生物地层工作是以古生物增大定律为主线,根据下志留统四个笔石谱系的演化关系,结合剖面中微量元素最优分割与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的关系,以及奥陶纪末期冰川使海平面下降、笔石生物分异度的降低,对下志留统顶、底及四个阶段作出论证。建议中国下志留统划分为龙马溪阶(包括S_1~1麻柳树湾亚阶和S_1~2斑鸠关亚阶)、S_1~3陡山沟阶、S_1~4吴家河阶,后两阶可以紫阳芭蕉口剖面为层型。  相似文献   

14.
陕西紫阳地区(过渡带)志留纪地层及古生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阳地区志留系的系统生物地层工作是以古生物增大定律为主线,根据下志留统四个笔石谱系的演化关系,结合剖面中微量元素最优分割与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的关系,以及奥陶纪末期冰川使海平面下降、笔石生物分异度的降低,对下志留统顶、底及四个阶段作出论证。建议中国下志留统划分为龙马溪阶(包括S_1~1麻柳树湾亚阶和S_1~2斑鸠关亚阶)、S_1~3陡山沟阶、S_1~4吴家河阶,后两阶可以紫阳芭蕉口剖面为层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在西藏西北部日土县拉竹龙地区重新测量了西藏区调大队1984年所测的两个地层剖面——饮水河北岸剖面和兽形湖北岸剖面,在原来定为上奥陶统兽形湖组的底部发现了一套含笔石和几丁石化石的黑色页岩和炭质板岩,其中笔石Pristiograptus和几丁石Ancyrochitina brevicollis、Conochitina sp.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标准分子。同时在兽形湖组中也发现了大量兰多维列世的腕足类化石Hindella xizangensis和竹节石Gotlandellites sp.。证明了拉竹龙地区饮水河北岸和兽形湖北岸两个剖面均未出现真正的奥陶纪地层。通过所采集到的笔石、几丁石、腕足类、三叶虫、头足类、牙形刺、竹节石、珊瑚、遗迹化石的准确鉴定,重新修订了本地区志留系的划分和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以笔石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饮水河组,以碎屑岩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兽形湖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文洛克统普尔错组和以碳酸盐岩相为主的罗德洛统至普里道利统野牛坡组。本区志留系目前发现的最低层位相当于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笔石带Spirograptusturriculatus带和Streptograptus crispus带,最高层位相当于欧洲和藏南壳相志留系的最高一个头足类化石带Kopaninoceras juncudum带或牙形刺组合Neoprioniodus latidentatus-Ligonodina siluria组合。  相似文献   

16.
引言江西西部的笔石地层是在近几年才发现的。1961年,江西省地质局区测三分队首次在宁冈县棋子石的前泥盆纪“演吉岭系”浅变质岩系中发现了奥陶纪笔石。1962年,我队地层组先后在永新、宁冈及井冈山等地(图1)详细测制剖面,系统采集化石。此次采获的化石很多,全属笔石。这里仅就上述地区的笔石地层剖面予以介绍,提供参考。江西西部奥陶纪笔石地层,过去尚无报导。因此,这些材料的研究,对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分组建带工作都很有帮助。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中奥陶统上部(如砚瓦山组或宝塔组)多为介壳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笔石极为少见,但本区则全为笔石碎屑岩相。因之,江西西部笔石地层的研究及与邻区对比,对了解我国古地史发展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响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的要求,实现扬子区与江南区奥陶纪晚期—志留纪早期生物地层精时对比,选取位于江南斜坡带的湖南益阳南坝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志留系底部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笔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剖面内五峰组岩性为黑色页岩,与上覆周家溪群下组整合接触,地层连续无沉积间断。通过连续不间断采集笔石标本,在研究剖面共识别出笔石6属8种,包括: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Normalograptus elegantulus,Nor.mirnyensis,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Neodiplograptus parajanus,Neo.guantangyuanensis,Petalithus hamus,Streptograptus cyclodontus。依据获取的笔石标本,初步识别出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带和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确定研究剖面时代为晚奥陶世赫南特期—早志留世鲁丹期。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中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地层及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汉奎 《地层学杂志》1996,20(3):165-174
东秦岭中部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分布较广,化石较丰富,尤其是腕足类,分为寺岗组、石燕河组、刘家坡组和张湾组。曾庆銮等(1993)根据腕足类及其群落的更替,把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归於早志留世,因而引起较大争论。本文据岩性将寺岗组和石燕河组分别改称为石燕河组下段和上段,并据腕足类化石认为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应归於晚奥陶世、张湾组为早志留世;另据上述地层生物群落的特征及群落的更替,认为从石燕河组到刘家坡组,以及刘家坡组至张湾组恰好反映了全球冰期引起的晚奥陶世海退和早志留世冰期结束引起的海侵,故本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宜划在刘家坡组和张湾组之间。  相似文献   

19.
引言和县奥陶纪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部(图1)。该区奥陶系虽早有报导,但未作详细研究。由于紧邻南京,因此长期以来均认为与宁镇山脉地层相似。 1961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本区工作时,于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笔石。这一发现,对下扬子区奥陶纪地层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963年11月中旬张全忠、仇洪安、焦世鼎三人前往该区四碾潘三道坝口测制奥陶纪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大量化石的采集,初步认为和县奥陶纪地层和宁镇山脉一带并不相似。尤其是庙坡组、四碾潘组等含笔石页岩地层的发现及其生物群的研究,我们确认这里的奥陶纪地层与鄂西、黔北一带比较接近。为了对奥陶系笔石页岩地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次年六月由张全忠、焦世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湖北宜昌杨家湾志留系罗惹坪组—纱帽组一段剖面的72件样品,在其中36件泥岩、粉砂岩样品中发现大量保存完整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自下而上识别出Conochitina rossica和Conochitina malleus生物带;分析了每一个几丁虫生物带的组合特征和时代意义,并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同期的几丁虫以及宜昌地区同期笔石和牙形石进行了对比,指出宜昌地区罗惹坪组的时代大致与笔石Stimulogratussedgwickii带相当,属于埃隆期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