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坚 《湖北气象》2004,23(4):30-31
根据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及其运行对相关技术支持保障的需求,指出了雷达建设和雷达系统运行所需的技术支持项目,讨论了建立以中国气象局雷达技术支持中心、省(区域)级雷达技术支持保障分中心和雷达站三级技术保障分工负责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及运行技术支持保障工作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预期利用已有和本项目即将建设的装备设施,通过科学设计的专项研究,开展针对西北区域地形云的人工增雨(雪)试验研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设立研究试验内容,旨在通过项目建设中同步实施试验研究,充分体现科技支撑能力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中研究试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依据建设经验,提出提高工程项目效益的建议,为相关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西北人影项目”),是《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印发后开展的首个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飞机作业能力、飞机作业保障能力、地面作业能力、人影作业指挥系统和试验示范基地五个部分。西北人影项目首次在人影工程建设中增设了工程研究试验项目,在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人影技术研究、科学试验和成果业务化应用,以期形成人影成套技术进行推广,提高我国人影的科学水平和作业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建设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综合观测系统建设方案,目前全国各省正在进行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本文通过对GSM/GPRS无线传输应用原理的分析,介绍了山西省区域自动气象站采用其无线网络传输方式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该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的传输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5.
《贵州气象》2006,30(5):F0003-F0003
2006年9月29日,中国气象局成都区域中心区域气象局长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由区域中心主任、四川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主持,贵州省气象局局长罗宁致欢迎辞。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精神,各省(区、市)气象局在会上达成共识,今后继续加强合作,形成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把区域中心工作做好。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区域业务技术发展与改革总体规划、区域共性问题的研究型业务项目建议书、《区域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区域气象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区域共性项目指南等。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成都区域中心第一届区域气象科学技…  相似文献   

6.
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利用具有先进技术、设备和甲级环评证书的优势,不断开拓研究项目和扩大服务领域,去年10月份,首次承担了辽宁核电站大气扩散试验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古雷国家级石化基地建立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各子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值,得出各子区域的风险分布情况和风险等级,对区域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现状及未来规划建设情况提出相应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建议,确保防雷装置合理,提高项目区域内人身安全,减少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支持保障工作存在的难点,阐述了国家、区域、雷达站三级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支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了按照与区域中心业务技术体制相一致的区域分中心建设原则;思考了区域分中心应该承担较大故障检修和定期维护、检测、标定等10项主要技术支持保障任务;提出了区域分中心建设要达到的技术支持队伍专业化、维修检测手段现代化、下站检修反应实时化、远程指导会商可视化、网络运行监控自动化、装备器材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规范化等六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省级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省级系统是保障全国各省区域自动气象站稳定、可靠运行的实时业务系统。文章从系统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省级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某投资区工业园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为例,通过采集评价区域的土壤电阻率,利用CDEGS防雷接地软件进行该项目的土壤结构反演,用土壤结构的数学模型去拟合土壤电阻率的实际测量值的方式来反演土壤真实的物理结构,得出不同区域、不同深度土壤电阻率分布,为项目建设时防雷接地设计、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曲晓波  马福全 《气象》1999,25(S1):74-79
结合預报业务流程改革的需要及现代化建设的现状,设计了 一套依托MICAPS并适应业务流程变革需求的区域中心/省级預报业务流突出了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为基絀的天气预报制作技术路线和以功能划分为主的特点,使区域中心/省级9210工程及MICAPS建设能更好地发挥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是保障观测网稳定、可靠运行的实时业务系统.系统基于多线程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两级部署、多级应用、多方共享的模式,有效利用互联网和中国气象局局域网的优势,实现了对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自动气象站及暴雨监测站运行状态、探测数据质量状况、设备维护维修状况以及观测站网的实时监控与保障.从系统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建设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某投资区工业园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为例,通过采集评价区域的土壤电阻率,利用CDEGS防雷接地软件进行该项目的土壤结构反演,用土壤结构的数学模型去拟合土壤电阻率的实际测量值的方式来反演土壤真实的物理结构,得出不同区域、不同深度土壤电阻率分布,为项目建设时防雷接地设计、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青海气象》2005,(8):F003-F003
青海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负责全省气象装备计划、供应、计量检定和技术保障等工作,承担着全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任务。近几年相继承担了自动气象站、太阳能电站、L波段雷达、自动雨量站、PESS000、土壤湿度水分监测站等现代化项目的建设,并承担了建设后运行技术保障任务。通过现代化项目建设以及运行保障,建立了技术先进、性能良好的监测、检定和检测维修系统,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良好的装备保障队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 , 该项目主要目的是实现气象资料的共享.“东北地区低温数据库和共享网站建设”为该项目第 6课题“区域专题气象资料分布式共享示范”的第 5专题,主要建设内容为:建立东北地区低温气象资料数据集,并通过网站平台提供东北地区低温及相关气象数据资料,为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大型工程服务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本文将以“东北地区低温气象资料共享服务系统”,探讨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政策和技术要求,根据地质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了洛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建设地块的地质情况,得出了本地地质状况对项目建设构不成危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等都将面临着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并且干旱、洪涝等多种气候灾害是“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沿线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灾害风险关乎“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及亚投行的投资安全。在此背景下,2016—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部实施了“‘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咨询评议项目,项目针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的事实、未来变化预估、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开展了若干分析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有关进展报告四份,包括一份总报告和三份分报告。本文扼要地概括和介绍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两要素区域自动站的建设改造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新的区域加密站通过GPRS网络向中心站传输观测数据。建设过程中发现由于通讯模块更换造成不能使用的情况,该文针对通讯模块参数重写及设置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区域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从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P-CDM)项目提出的背景出发,介绍了P-CDM项目开发的基本框架,对现阶段开发此类项目在指定国家主管机构审批、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指定的经营实体审定和减排量销售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上述问题,从政策选择角度,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主管机构的管理办法,发挥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优势,解决P-CDM项目开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规模效应促进P-CDM项目的市场建设,进一步简化相关的国际规则,以真正降低P-CDM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从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P-CDM)项目提出的背景出发,介绍了P-CDM项目开发的基本框架,对现阶段开发此类项目在指定国家主管机构审批、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指定的经营实体审定和减排量销售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上述问题,从政策选择角度,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主管机构的管理办法,发挥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优势,解决P-CDM项目开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规模效应促进P-CDM项目的市场建设,进一步简化相关的国际规则,以真正降低P-CDM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