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广诚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553-559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前人也曾在这一学科中提出了诸多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或只应用于某一特定条件,或各种理论之间缺少沟通.本文系统分析研究了前人提出的有关工程地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同时提出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工程系统与自然系统作最佳程度的耦合.  相似文献   

2.
工程地质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认为,通过工程地质力学与系统科学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将成为当今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简述其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及实际工程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谈工程地质的学科价值与学科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成因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我国近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增大,埋藏加深,地质条件更复杂,由此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表现出显著的新特点,即研究对象大、深、动、热凸现,工程地质过程水、岩、温、化耦合,已有理论遭遇挑战,工程地质过程研究需要扩充。工程地质学科近期需要加强地质体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地质动力过程研究,以及地质环境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力学、工程科学的结合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并重的模式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与工程地质系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其形成和发展历史。结合工程地质的应用与实践,提出了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的八要系统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5.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 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 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 增加自觉性, 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工程地质新拓展──地质工程论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地质已进入预测和改造阶段。地质工程是对山体稳定性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改造与控制的技术。它的工程对象是复杂地质体。这种地质体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岩体结构控制论、工程地质体控制论和工程地质过程改造与控制论是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地质工程要求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融为一体,而设计是沟通勘察与施工的桥梁。作者认为,必须尽快开发一套适用性强的地质工程设计支持系统,以弥补在地质工程中,知识偏窄和设计周期过长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断裂构造研究进展对工程地质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体和岩体结构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而系统地解析体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是认知岩体结构,抽象和概括岩体工程地质模型的突破口,因此,重视和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必将会对岩体工程地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与工程地质研究相关的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思维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方法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圈动力学--地质环境、灾害与工程研究基础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 ,探讨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使命和发展问题。作者指出 ,地圈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直接决定着人类生存和活动所依赖的环境、所承受的灾害及工程建设的问题和条件 ,地圈动力学研究应是工程地质作用评价、过程预测的基础。作者建议对工程地圈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将有利于工程地质学科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2013,21(5):673-680
本文对工程地质中的场及其多场耦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通过场概念争论的分析,给出了场的定义; 根据工程地质的特点,提出了基本场的概念,并对基本场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将工程地质中的场分为基本场、作用场和耦合场3类,同时对地质体结构场、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化学场和变形场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多场耦合关系的类型进行了讨论,对工程地质中场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工程地质多场耦合分析中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会议主题及议题会议主题:资源开发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具体议题包括:——矿产开发与环境工程地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环境工程地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工程地质——线性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尚国 《地质与勘探》2007,43(2):103-107
黄土是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黄土隧道具有明显的黄土工程特性.颗粒组成、含水量、微观结构、孔隙比(率)、粘粒含量、人工活动等是决定黄土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的基本因素.水胶联合是黄土颗粒之间的主要联结形式,在干燥时赋予黄土相当高的强度,但遇水后联结削弱强度降低,使得黄土具有湿陷性等特殊工程地质特性;物理地质作用、地震作用、水作用和综合作用产生黄土隧道主要工程地质灾害;水对黄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程地质中的声波CT层析成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景勤 《江苏地质》1997,21(2):111-114
CT技术在工程地质中主要用以解决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工程地质力学等地质问题。结合实际讨论了声波层析成像中设备的选择、观测系统的建立和资料处理等问题。工程地质中的实际使用证明了其效果良好。与工程地质中使用的其他物探方法比较,CT具有成图效果好、直观、不受文化层和地表障碍物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50年来的工程地质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形成了一个研究模式——优势面分析观点。优势面观点是建立在岩体结构控制论基础上的创新,在认识深化并立足于学科交叉上的综合发现,因此能较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优势面理论在水电、桥梁、矿山和地下工程等大型工程中取得了很多应用成果和新进展。工程地质环境岩土工程学科,强调地质、力学、工程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作为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的结合,优势面研究有利于解决本学科的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二环,二悬,三基,一优势面”的观点、思路和方法,去研究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促进学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与工程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概括前人的经验, 结合作者个人的实践,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念与工程观念。提出地质观的核心问题是地质灾害体的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分析, 工程观观与工程观运用的最佳耦合。文中还讨论了超前预测的作用, 监测反馈与工程效果检验的关系, 以及地质工程师与设计工程师的关系等, 最后以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工程地质学科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助概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3年至2007年工程地质学科的基金申请情况、资助情况、研究队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科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基础研究队伍在各单位之间还不均衡。工程地质学的基金项目申请数量和资助数量与其研究队伍的状况是匹配的,申请经费基本得到了满足,但申请项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地质学科在国家层面上的领军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年青领军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于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两个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 ,指出他们的异同。指出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 ,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一个延伸  相似文献   

17.
论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煜 《江苏地质》2001,25(4):196-199
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工程地质50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分析认为,岩土特性成因控制论、岩土体稳定性的结构控制论和人地协调论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强调了在基本理论和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是工程地质向新水平迈进的重要途径,并以优势面理论为例作了介绍说明。同时对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伊始中国工程地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工程地质学经过 5 0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 ,已由条件工程地质学、问题工程地质学以及随着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向着环境和灾害工程地质学发展。近 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来的地面变形、滑坡、环境恶化和全球悬河化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使工程地质地位和作用提高 ,学科在拓展。目前 ,我国已拥有一支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并已走向世界的工程地质工作队伍 ,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