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四川沐川5.7级震群子序列的震源参数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3-1995年发生在四川沐川县的5.7级震群,由3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构成。1993年首发5.0级地震序列频率衰减慢,1994年5.7级主震序列衰减快,1995年5.0级强余震序列双衰减缓慢。首发5.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增强显著。但在5.7级主震和强余震前的震区地震活动不突出。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向,呈近走滑兼倾滑型,利用小震波形记录资料,研究了Pn,Pg,Sg波段拐角频率和应力降值随时间的变化。各波段计算值变化幅度大体一致,形态略有差异,首发5.0级地震前起伏较大,在5.7级主震前后变化不显著。这与此期间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大姚6.2,6.1级间歇性双震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地震活动变化,以类比方法分析了同震型的1976年盐源-宁蒗6.7,6.4级地震序列,1971年普洱6.7,6.2级地震序列,寻求第二主震的前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大姚6.2级与盐源-宁蒗6.7级序列中均出现一组P,S波振幅比为直线的前震;双震序列在第一主震后20~60d内,出现3,4级地震频度增高与b值、h值偏离余震衰减准同步异常的现象,第二主震临震前数天出现3,4级地震平静,与第二主震时间间隔仅2~9h,相距震中8km内发生3级显著地震。为预测预报间歇性双震序列的第二主震提供了一定判据。  相似文献   

3.
罗杰 《华南地震》2008,28(1):85-91
以地震应变能作为响应因子,研究了1997至2007年赣粤闽交界及邻区4.0级(ML≥4.0)以上中强地震临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基本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地震在临震前Y值呈现出高值异常形态。因而它可以作为此地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山西中强地震前波速比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春云  王赵丽 《地震》1994,(2):54-63
本文分析了大同-阳高6.1级(1989),5.8级(1991),忻州5.、1级(1991),侯马5.1级(1989)以及太原,运城1989-1991年几个4.0级左右地震前后的202次小震资料。结果表明:这些主震前都存在明显的地震波速异常变化,纵横波速比Vp/Vs表面为下降-回升的异常形态,负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大小相关;主震在岁异常结束后发生,滞后时间随区域地震震源深度增大而延长。同时,主震前还存  相似文献   

5.
大地震前后平均断错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唐山、永善、中甸、邢台、海城大地震前后平均断错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大地震前,中等地震和小地震的波谱异常变化的时间和空间都与主震震级有关.其趋势是主震震级越大,异常时间越长,异常区域越大.唐山Ms=7.8级地震的F值异常时间为52个月,异常区域范围为400公里;中甸Ms=6.4级地震F值异常时间为8个月,异常区域范围为110公里.这些结果对探讨大震孕育过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77,20(3):211-221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区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地震。本文分析了1961年以来十四年间,特别是主震前后纵、横波速比Vp/Vs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波速比Vp/Vs在主震前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总异常时间约为十一个月,于震前一个半月返回正常值,在主震震源附近的深水峡谷区异常幅度最大,异常时间和空间范围比一般构造地震的要小.后期几次强余震前也有异常变化。虚波速度在主震前存在某些异常特征。上述波速比的变化可以用扩容模式较好地解释。 波速比值是由两个台站的记录得到的。对虚波速度的计算采用了联合地震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和达法测定福建古田水口水库ML4.8级地震序列的波速比,其计算的相关系数较高,测得的波速比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通过分析ML4.8级主震前后的波速比发现,在前震期经历了相对稳定—低异常值—回升—加速上升—高异常值—主震发生的过程;余震期波速比高、低异常值增多,且差异有逐渐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1977年以来(中国大陆第5地震轮回)青藏块体发生11次7级以上地震,分析7级以上地震及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7级以上主震发生前,震中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一般存在20年以上的平静异常,地震活动特征差异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华北几次大震前弱震分布参数R(t)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西林  华爱军 《地震学刊》1994,(3):17-20,26
本文详细研究了1974年以来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值均出现了先上升,然后下降直至主震发生的异常图像。根据R(t)值异常可能对未来发生的大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文中对R(t)值异常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门源6.4级地震前后加卸载响应比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佐唐 《地震工程学报》1997,19(4):47-50,97
研究了门源6.4级地震前后加卸载响应比的异常变化.门源地震前响应比呈明显高值异常.门源地区响应比的动态变化反映了该区域的地震孕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加卸载响应比──一种新的地震预报方法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一个能够定量反映非线性系统不稳定程度的新参数──加卸载响应比Y,这一参数可以用于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对里氏震级4-8级地震进行后验性震例检验的结果表明,80%以上的震例,在地震前Y值均显著大于1.这一方法已预测出几次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中强地震及1994年1月17日的美国洛杉矶6.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实测数据表明,大桥水库的坝前水位年变化约40m,库水对库盆的静压变化大约为4×105Pa,比固体潮的作用大2个量级,水库的蓄水和放水是对库区影响最大的加卸载力源。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LURR),用库区的地震频次和能量分别研究在大桥水库诱发M_S4.6地震前后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桥水库及附近相对较大的范围和水体附近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当库水加载过程中发生小震群时,地震频次加卸载响应比Y_n和C_r值显示高值异常,表明研究区岩石处于临近破裂状态,其后发生4.6级水库诱发地震;蓄水前后地震频次库水加卸载响应比Y_n和C_r值的平均值有明显差异;在大桥水库诱发的4.6级地震前,库水加卸载作用导致的地震频次及能量的加卸载响应比在震前存在明显的高值异常,震后异常消失。大桥4.6级震例表明库水加卸载响应比可有效应用于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几次中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为例 ,讨论了天然地震序列下样本条件对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影响 ,探讨了该方法在震后趋势估计和震前中短期预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以探索提高响应比方法预测地震的成功率 .  相似文献   

15.
Implementing acoustic emission experiments with large rock samples, LURR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theory was studied. The loading conditions in th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complicated loading process of underground rocks. The damages emerging inside the rock samples were recorded by the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 by LURR theory. Integrating the changing processes of LURR value Y and the location process of acoustic emission events showed agreement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LURR value Y and the damage evolution inside the rocks. Furthermore, the high value of Y emerged before the complete breakdown of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rock specimen can b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with LURR theory, thus the failure of the rock materials and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may be predi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gave a further verification of LURR theory.  相似文献   

16.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of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LURR) of different definitions(Y_1~Y_5)using the assumptions that the earthquakes occurfollowing the Poisson process and their magnitudes obey the Gutenberg-Richter law.Theresults show that Y_1~Y_5 are quite stable or concentrated when the expected number of eventsin the calculation time window is relatively large(>40);but when this occurrence ratebecomes very small,Y_2~Y_5 become quite variable or unstable.That is to say,a high value ofthe LURR can be produced not only from seismicity before a large earthquake,but also from arandom sequence of earthquakes that obeys a Poisson process when the expected number ofevents in the window is too small.To check the influence of randomness in the catalogue tothe LURR,the random distribution of the LURR under Poisson models has been calculated bysimulation.90%,95% and 99% confidence ranges of Y_1 and Y_3 are given in this paper,which is helpful to quantify the random influe  相似文献   

18.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学参数,它通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过程来进行地震预测。通过对1990—1999年新疆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该理论得到孕震积分的概念应用于震例中。结果表明:中强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可能存在多个高加卸载响应比值区,它们大致围成椭圆状或环状,地震通常发生在异常高值波动或减弱的过程中;异常峰值至发震时间比理论时间要短,这可能表明新疆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9.
张永仙  刘桂萍 《地震》1998,18(1):49-56
回顾性地分析了1996年12月16日顺义Ms4.0地震前,首都圈的异常演化情况及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对该地震震前形势及震后趋势进行的综合判断,结果表明,顺义地震前观震不冢非测震学的均存在的地震前兆,这些前兆具有一定程度的中期向短期演化的特点,利用响应比除可以对主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外,还能对大余震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测,作还探讨了地震日常监测中须得汲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美国西部地区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扫描及其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地震预报新方法,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实际地震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研究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否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的地震, 是否具有普适性, 选择了典型的美国圣安德烈斯断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作为研究对象, 计算分析了美国西部地区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情况, 并对该地区未来的地震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