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韵律性特征,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区域的强震等间距、强震空带等间距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间分布上的23a太阳活动准周期,同时探讨了活动期内主体活动区的迁移规律。综合考虑认为第5活动期的结束时间大约在2005年,主体活动区在天山带,未来几年内,该区可能会有相当8级地震的能量释放。  相似文献   

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强震趋势研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万正  乔慧珍 《地震研究》2002,25(2):100-107
对我国大陆及邻区与西部地区1895年以来各地震期中地震能量主释放段分别进行了分析,各时期地震能量的主释放段的时长,均为7-8年;并利用各地震期累计地震频度的指数型分布模型分区拟合,得到各时期增长率;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在川、滇地区发生强震的几率,最后对强震趋势和了预测研讨。  相似文献   

3.
地震复发模型及云南强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凤桐 《地震研究》2003,26(2):103-111
研究了中国西南及邻区8级大震和云南强震(M≥6 3/4)活动规律后得出:8级大震活动幕具有54年左右周期以及大震主体地区由南向北推移现象;云南三个主要地震活动区带分别具有57年、47年地震轮回特征及lgTn=2.137-03.97lgn规律。提出了弹簧一活塞地震复发模型,并对强、大地层周期性复发现象给出了合理的物理解释。据此预测,云南地区2001年以前处于强、大地震平静期,2022年至2049年将处于强、大地震活动期。由于三大地震轮回的重叠,该活动期将是云南历时最长、释放地层能量特别巨大的地层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4.
郭恒祖 《内陆地震》1991,5(3):267-271
中国西部及周邻地区大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一定关系,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加速期关系更为密切。中国西部及其邻区76%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相对加速期。本文通过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关系,对帕米尔-杭爱山地区本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地震危险性作了趋势性估计。  相似文献   

5.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分形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研究》1997,20(1):132-137
本提供了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福平  刘芳 《华南地震》2003,23(2):47-55
基于动力学背景和强震活动格局,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大陆及其各次级块体的强震活动趋势。结果表明: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并不是第五个强震轮回的结束地震,中国大陆特别是青藏块体今后1~3年还将继续发生7级以上地震以进行应力场调整。青藏川交界—四川中部地区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7级大震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7.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趋势分析意见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杰  郭铁栓  杨立明  苏有锦  李刚 《地震》2009,29(1):40-52
该文在系统整理自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到汶川8.0级地震前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异常和分析意见的基础上, 研究汶川地震未能做出中长期预测的原因。 结果表明: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后, 判定中国大陆处于强震连发阶段, 仍有发生8级大震危险, 但此后的2002—2007年中国大陆周边接连发生大震, 而内部连续6年的7级地震平静, 以及中国大陆5、 6级地震相继出现的显著平静, 是导致2006年以后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预测明显偏低的原因。 南北地震带中段一直是作为近几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地区, 但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后, 对西南地区强震危险的紧迫性估计不足。 而汶川地震所在的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没有7级以上地震记录, 也是该地震带未作为近几年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杜方 《四川地震》2002,(1):9-15
介绍了2001年10月27日永胜6.0级地震前中国大陆西部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西南地区即四川西部至川滇交界地区中强震呈现频发的现象和6级以上强震呈现南迁趋势对永胜的影响,探讨永胜区域地地震时,空活动特征,震区小震月频次增加,间隙脉冲型应变释放的前兆震群的发生,A(b)值的空间扫描反映出的永胜6.0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的增强图像。  相似文献   

9.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1997,17(3):277-282
该文提供1996年2月丽江7.0级大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著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地震活动周期对比、中国大陆周边边界动力条件变化以及西部地区强震迁移规律等方面,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并统计分析了大陆西部7.5级以上强震对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咱.结果显示,8.1级大震后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的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已趋于结束,但地震频次、释放能量尚不够,大陆边界动力条件没有改变.因此今后几年大陆内部仍存在发生7级或稍强地震的可能,其中西部的西北区发震可能性相对较大;影咱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可能为6.5级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