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文地质学的新概念及其生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inn.  EV 《地学前缘》1996,3(1):49-56
水文地质学最初是由地质学及水文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基本上采用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从本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学已逐渐变为研究地下水圈的学科。地下水圈是指地壳内部的统一的含水系统,它包含有相互作用的不同状态和形式的H2O。近年来,一些新理论的引入,拓宽了原有水文地质学的概念,使之从对现象的研究转向为对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水文地质学传统的和新的问题应在适当的工程标准上予以解决,同时应重视其生态效应。水是地球内部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物质,因此,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将首先导致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并进而引起地下水圈的污染、水的枯竭及自然条件的恶化。文章主要论述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原则及生态水文地质系统的体系。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提出管理地下水圈体系及其质量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和改善的新学科。它包括原生环境水文地质学、次生环境水文地质学和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学三个分支,并不单指研究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次生环境水文地质学。  相似文献   

3.
“水文地球化学”是一门建立在水文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基础上的新学科。它已成为水文地质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地下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形成过程和水的结构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地下水中的所有元素,离子、分子  相似文献   

4.
环境水文地质学的最新发展与今后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我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也是在地质科学领域内,最新发现的若干分支学科之一。本文概略论述了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重点介绍了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污染环境水文地质、水文环境地球化学,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负环境效应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就,提出了这一新学科的发展趋向与今后任务。  相似文献   

5.
浅谈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而作朱宛华(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形成、运动及其分布规律,指导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有效地与地下水的危害作斗争,它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沉积学初探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含水层沉积学”是沉积学、水文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互交叉综合的产物,是以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沉积含水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查明地下水赋存和循环条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地下水水质成因与分布以及地下水富集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服务于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的一门边缘分支学科。含水层沉积学及水文地质综合研究表明,受到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的明显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赋存、循环、富集条件以及地下水水质分布总体具有北好南差、盆地南部具有下好上差的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当代水文地质学进入了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学阶段。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目标是: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人与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的地下水系统、水文系统、地质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运用多学科方法,发展向生产领域延伸的地下水工程,是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农业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的科学。它是农业学和水文地质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开拓和发展这门学科是农业生产的战略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 农业水文地质学这一学科的提出尚属首次。按其研究内容来说,国内外有关学者已作过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如英、美、日等国开展开发地下水,修建地下水库,进行农田灌溉;防洪、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上,水文地质学一直被认为是地下水水文学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义词。在有关地下水方面大量学科的近代进展,迫使对水文地质学这一名词需要重新定义。水文地质学在本文中定义为地下水和岩石骨架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这种相互作用,在地下和在地面以一系列的过程和现象广泛地表现出来。对它们的知识和理解,将有利于解决一些学科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诸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土木工程和环境研究、农业和林业、采矿业、矿物和石油及天然气勘探、普通地质学和地貌学。水文地质参数和有关物质的性质,是用很多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加以确定的。现代水文地质工作者所需要的极为广泛而高级的教育,这就给大学在设置合适的课程方面提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水文地质学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概括水文地质学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指出水文地质学,从传统水文地质学,走向现代水文地质学,取得的重大进步。并提出了现代水文地质学的特征及其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是人类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下水含水层的补给及其开发利用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制于气候变异与变化。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从地表水扩展至地下水不仅有利于正确地评估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对于改进气候模型,更完整的描写水文循环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自21世纪以来,欧美等国开始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地下水补给的定量估算方法,并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中,考虑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无论对地下水观测资料的诊断分析,或对地下水补给模型的研制都尚属空白或起步阶段。本文对当前国际上研究地下水补给以及地下水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关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架构——以华北平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资源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地下水资源由于其分布广泛、水质纯净、开采方便等特点被过度开采,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开采最严重的地区。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看到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要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制度法规。把行政法中的许可证制度、经济刺激制度,环境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引入到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之中,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全面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供需矛盾、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效应、地下水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开采历史、水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等5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针对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存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节约用水、地下水理论研究等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区域宏观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mapping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China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 Ground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p of Asia is drawn to broadly reflect the ecological situation of Asian groundwater, categorize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to three basic types and elaborate the research catego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the ground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sia to reveal the key related problem so as to provide a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与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北方地下水评价中偏重资源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立足于流域尺度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和地下水的自然属性,突出协调综合发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的目标,从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与地下水功能的理念基础、评价原则和评价机理3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内在关联性,认为它们同源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都以流域尺度的地下水循环系统为研究主体,以保护生态与地质环境为目标,彼此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撑.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合理确定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充分条件,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合理确定是实现地下水功能评价目标的必要条件;如果二者缺一,则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或地质环境功能难以得到有针对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关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关中盆地东部的渭南市为例,概述了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低;行政区块限制,水资源调配不够;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出现负环境效应;地下水人工调控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规划和管理滞后等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六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包括节水对策、开源对策、改水对策、调水对策、增补对策以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当前缺乏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的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管理指标确定方法研究,无法为西北地区开展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原则,提出了一套确定西北地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的技术方案。采用“以位定量”的思路,依据指标监测井代表的不同地下水功能区的地下水管理水位,确定水位指标区间值;将通过天然植被排泄的地下水量作为不可袭夺的排泄项,以数值模拟方法预报求解满足水位指标约束的地下水开采量,计算水量指标区间值。以民勤盆地为研究区开展示例研究,依据技术方案计算得到水位指标的下限阈值为埋深5.00~49.37 m,上限阈值为埋深0.00~5.00 m,水量指标上限为6 000×104 m3/a,下限为10 000×104 m3/a。采用2012—2016年区内实际开采量和监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验证,当开采量在水量指标区间内运行时,水位也基本在水位指标区间内变化。该技术方法可以为西北地区开展双控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与可持续开发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辽河平原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区,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地下水资源在整个供水系统中一直占有65%左右的比例,但由于地下水开采所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也很严重,因此开展研究区内的地下水生态水位及其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研究区内降水入渗与蒸发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试验资料,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设置了两种情景下地下水生态水位标准,并在第二种情景里又分为考虑地下水调蓄功能与不考虑地下水调蓄功能两种方案;然后通过对地下水实际埋深与生态水位埋深的比较,结合相应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出各种方案下满足地下水生态水位要求的地下水调控量;最后论述了研究区内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对于区内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采与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规模  吴群昌 《地质与资源》2009,18(3):210-213,236
对西安市地热水赋存条件和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多年持续超采地下热水,导致地下热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热水资源衰减等一系列问题.探讨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西安地热资源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西安地下热水资源的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