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家金矿发现Hg—Au—Ag矿物—α—汞金银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汞金银矿是1986年笔者在河北省青龙县三家金矿某富矿带采集的金矿石标本中发现的,见于矿石光片及人工重砂中。经电子探针分析,平均含Ag 41.53%,Au 22.34%,Hg 36.09%,简化化学式为:(Ag,Au)3Hg。其x射线粉晶数据为:2.382(9) (111),2.060(6)(200),1.461(7)(220),1.245(10)(311),1.194(5)(222),与1929年Pabst等人合成的a汞金矿(含Au 82.75%)可以比较,属等轴晶系。笔者确定它为Hg、Au、Ag金属互化物,且是Hg-Au-Ag系列矿物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2.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3.
含汞银金矿是含Ag、Hg的自然金变种,为金黄色,呈六边形、正方形自形晶以及毛发状、乳滴状、不规则状等形态。显微硬度H_v=91kg/mm~2,相当于H_M=3.04,反射率:589nm 70.35%。主要化学成分:Au 56.05—67.33%;Ag 18.29—31.06%;Hg 10—14.82%。含少量Cu,个别含Bi或Fe。简化式为:(Au_(0.52)Ag_(0.36)Hg_(0.09)Cu_(0.02))_(0.99)。X射线分析表明系等轴晶系,空间群为O_h~5Fm3m,α_0=0.4080  相似文献   

4.
甘肃崖湾金矿微量元素特征及矿床剥蚀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启明  李岳 《甘肃地质》2005,14(1):27-32
崖湾金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大断裂西端的分支断裂罗坝—礼县断裂中段,是李坝大型金矿床的外围矿床之一。通过对矿区水系沉积物、岩石微量元素特征的总结,结合地质因素,指出矿床的主要微量元素为As、Bi、Sb、Ag、Hg。与Au矿关系密切的伴生元素依次为Sb、As、Ag、Hg、Bi。矿床微量元素具有垂直分带性,从上至下的序列为:Ag—Mo—Hg—Pb—Bi—Sb—Au—As—Zn—Cu。对矿体标高和微量元素垂直分带性的研究后认为矿床总体剥蚀程度为上部,矿床向西、向东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区土岭、石湖金矿区地球化学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土岭、石湖金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区成矿物质—Au具有多源性;As、Sb、Ag、Au、Cu、Pb、Zn、Co、Ni为找矿指示元素;Hg是远程指示元素,而Au则是直接指示元素。指示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为:As—Ag—Sb—Cu—Zn—Au—Pb—Ni—Co,并以此建立了预测矿体埋藏深度关系式:H=38.790As/Co+442.842 LnH=0.0923Ln[(As.Ag.Sb)/(Au.Co.Ni)]+6.3116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一种新的结晶质Au-Te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虹  余宇星  高燊  田竹  吴祥珂  杨利军  王秋舒  孙逸 《地质通报》2011,30(11):1779-1784
化合物Au2Te产于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含金石英脉的碲化物脉中,呈球状(20~35μm)分布在碲金银矿裂隙中,由碲金矿“外皮”(2.5μm) 包裹。Au2Te球体可独立存在也可为多个球体由“外皮”的碲金矿细脉相连呈串珠状,其内部有时见有团粒状或不规则状自然金。该物质在反光镜下具弱非均质性,与相邻矿物界线清楚。探针测得该化合物化学成分稳定,计算化学式为(Au0.85Ag0.1)2Te1.00~(Au0.95Ag0.09)2Te1.00,简化化学式为Au2Te。据XRD分析结果,其强峰为2.3510、2.0730、2.9316、3.0191,与数据库对比无此类矿物。认为Au2Te 是一种新的Au-Te 晶质体的化合物,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矿物,是碲金矿和自然金2种矿物反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论自然金银矿物Au、Ag含量的标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自然金银矿物的Au、Ag含量的标型意义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自然金银矿物Au、Ag含量的标型意义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来反映:(1)矿床中自然金银矿物的组合特点;(2)自然金银矿物内部Au、Ag含量的均匀性;(3)自然金银矿物的成色。对以上三方面所反映的矿床成因、矿床形成条件、形成时代及矿床类型等的意义分别作了探讨。对于指导矿床深部的评价及寻找矿金的源区等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东沟坝金银矿床中,Au、Ag 元素赋存状态新颖而引人注目,其主要特征有四:其一,Au、Ag 均以独立矿物的形式产出;其二,Au、Ag 元素以类质同象互换构成完整的金—银系列矿物;其三,Au、Ag 赋存形式以晶隙金最多、裂隙金次之、包体金居三,未发现晶格金;其四,金、银矿物粒度大、形态复杂,产于重晶石—方铅矿建造中。从而构成类型独特的“重晶石(脉)型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9.
电子探针发现的两个新矿物——γ-汞金矿和汞铅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我们在研究我国一些地区的铂族元素矿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两种与铂族元素矿物伴生的金属互化物矿物——γ-汞金矿(γ-Goldamlgan)(Au,Ag)Hg和汞铅矿(Leadamalgan)Pb_2Hg。这两种金属互化物是首次发现的两个新矿物。现将其研究结果简报如下。两个新矿物——γ-汞金矿和汞铅矿的矿物标本,存放在地质部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作者对某些矿床的野外和室内研究结果,考虑到相平衡研究的方便,依据我国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及有关的元素组合,可把这类矿床大致分为两个系列:Hg-W-Sb-Au系列和Pb—Zn—Cu—Fe系列。前者包括W—Sb—Au组合(湘西)、Hg—Sb组合(公馆)、Au—Sb组合(龙山)、单W型(西安)、单Au型(漠滨)、单Hg型(万山)和单Sb型(锡矿山);而后者包括Pb—Zn—黄铁矿组合(泗顶)、Pb—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所建立的多种力源作用下地幔运动的数学模型,运用涡旋力学理论,分析了地幔速度场激发机制的动力过程,探讨了地幔和岩石圈运动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陕蒙交界地区基岩均具强风化,由此造成当地环境恶化、下游地区生态破坏和灾害积累。其形成机理应与岩石本身的物质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构造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条件有关。而南部地区,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差别,基岩风化微弱。  相似文献   

13.
为了落实地质格架构造的特征,建立井震统一的等时层序结构。很多探区陆续开展了多区块的连片地震资料处理,而且连片块数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由于连片处理涉及的各区块,所以往往信噪比、分辨率、波形特征等因素差异较大,增加了处理难度,特别是连片静校正技术制约着连片处理的效果。通过对影响连片静校正因素的分析,这里提出了进行连片静校正计算的四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指出了连片静校正所产生的弊端和引起的误差。正确认识连片静校正所带来的利弊,能够更好地避免构造解释或寻找圈闭带来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工业建筑中常见结构损伤的成因,探讨了维修加固处理的原则及加固时应注意的几个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的最适耗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照伟 《陕西地质》2006,24(2):91-98,108
矿产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正严重威胁着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适耗竭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矿产资源最适耗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河套地区土壤矿物组成分析及与各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河套地区土壤中矿物组成的分析研究,土壤中矿物组成中砂质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方解石,黏土矿物组合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此外还有角闪石等少量矿物成分。在砂土、粉砂土中石英、长石含量较高,在黏土质为主的土壤中黏土矿物含量增加。黏土矿物与石英以及长石呈负相关关系,与大多数元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对各元素具有明显吸附性;石英、长石与各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对元素不具有吸附性。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已在《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中, 对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地震与活动断裂的关系及其特征进行了论述, 本文通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地震活动特点, 利用区域地震资料采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地震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及预测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襄十高速公路K427 500~K428 250处段遭遇韩家垭滑坡,其对公路建设和运营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阐述了韩家垭滑坡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机制,并就滑坡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分段进行了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太仓地区5.1级地震,震中烈度虽只六度,由于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共造成26人受伤,十余万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约1.3亿元人民币。这在国内同级地震中是较为突出的震例之一。究其原因与该区房屋基础浅,房屋进深、层高过大,墙体承载能力低,施工周期短,质量粗糙,地基土差,地下水位高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地貌构造分析或叫新构造分析,是大地构造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新构造学探讨地貌及相关的沉积特征,以阐明岩石圈近地表部分的新构造作用。由于S.S.Schultz、V.A.O-bruchev、N.I.Nikolaev、N.A.Florensov等人的工作,新构造学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苏联地学界。新构造学理论的基础是年轻内生作用的速率和特征与地球表面地貌的相关性。区域和应用新构造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依据地貌资料编汇新构造图及进行各类地质预测。本文以中亚、东亚及整个地球为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