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香山绝对点的重力非潮汐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8年3月-2001年3月中国地震局和中国计量科学院合作用NIM-Ⅱ仪器在香山地震台进行58次绝对重力测量,其中44次同时量测了地下水水位。本文从角度研究了香山点重力变化的机理。主要结论:(1)地下水活动是重力变化的主要局部干扰源,它与重力观测值分段相关,可用一个5次多项式进行改正;(2)局部地壳形变的影响甚小,可略而不计;(3)地震活动导致重力值发生短期变化,最大幅度达0.333μms^-2;(4)1989-2001年重力值近于线性地下降了0.191μms^-2,平均速率为-0.0147μms^-2/a属全球性或区域性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3.
The non-tidal variation gained from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s in stations usually reflects the regional continuous gravity change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studying the non-tidal variation of Baijiatuan station, Beijing where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gravimeters (namely, L&R-804 and PET-031). Based on the original raw tidal records of two gravimeters from 2008 to 2011, we first remove various interference from raw data by the standard procedure software-Tsoft; then we model the solid earth tides, ocean tidal loading and pole tide through related parameters; after that we adopt a new segmented polynomial fitting method based on Tsoft to fit the complex drift of spring gravimeter; and finally we calculate the atmospheric loading effects by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fter a series of processing we gain the non-tidal variation of the two gravimeters at Baijiatuan site, Beijing. Furthermore, to analyze the non-tidal variation preliminarily, we study the main component of related tidal data by power spectral density. Comparing the non-tidal variation of two different gravimeters, we find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non-tidal results, 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ater storage change. Therefore, 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levance of gravity changes and water storage based on the gravity data of GRACE and water data of the CMAP model from 2003 to 2011 at different sit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Beijing, Chengdu, Shenyang and Shiquanhe) , and mak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y changes and water storage.  相似文献   

4.
应用重力潮汐数据处理软件Tsoft对琼中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进行潮汐改正、零漂改正和气压改正,获取重力非潮汐变化数据;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4次台风——"纳莎"、"海燕"、"威马逊"和"海鸥",分析其登陆海南岛陆前后琼中台重力非潮汐值的变化,以研究热带气旋对琼中台重力非潮汐变化产生的影响及影响幅度。研究结果显示,热带气旋登陆海南岛陆前后,琼中台重力非潮汐变化值有所增大,其增大的幅度量级为10×10~(-8) m·s~(-2)左右,和风速、风力及台风中心与重力仪的距离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琼中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了潮汐分析和非潮汐分析。潮汐分析采用VAV调和分析方法;非潮汐分析则分别进行了零漂改正、固体潮改正、气压改正和海潮改正。其中,零漂改正采用一般多项式拟合零漂的方法;气压改正采用VAV软件;海潮改正运用SPOTL程序,以NAO.99b潮汐模型计算了琼中台海潮负荷值。最终获得了改正后的琼中台重力非潮汐变化,结果表明琼中台的重力气压导纳值为-0.34×10-8m/s2/mbar,气压改正幅度约为10×10-8m/s2,海潮改正幅度约为5×10-8m/s2。改正后,琼中台重力非潮汐变化数据,比仅进行零漂固体潮改正后的重力非潮汐变化数据中的潮汐信号更加微弱,说明进行海潮改正后的效果是明显的,该方法可进一步去除其中的潮汐信号。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内流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得对本区域冰川体积变化的研究相比中国西部其他冰川发育区难度大很多.而作为本区域重要水源补给,同时又是区域气候变化重要指示器的冰川,其储量的变化又是迫切需要获知的信息.在此前提下,本文基于RS、GIS技术平台提取了本区域冰川面积变化数据,并结合冰川目录数据、本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研究资料,采用冰川体积与面积之间的统计关系模型,探讨了本区域冰川自1970年至2000年的体积变化.结果表明在这30年间,区域内冰川体积大约减少了36.25亿m3,相比整个高亚洲区域的冰川退缩速度,本区域冰川的退缩表现的更缓慢.然后,对内流区6个二级流域的冰川体积变化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发现整个内流区冰川体积变化有较大的区域差别:其中5Z3流域冰川体积的退缩率最大,年均退缩率达-11.19%,而变化最小的5Z1流域年均变化率仅为-0.79%.各二级流域在体积变化方面的相同点是,体积退缩率均大于面积退缩率.通过对冰川面积、体积变化特点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是该区域内各二级流域冰川变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本文得到的结果,讨论了冰川体积变化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82年5月至1987年l月,重力组在阿克苏测区进行的定期重力测量。在1986年5月的测量中,该测区三个测段的重力段差值系统性地发生了100μgal左右的变化。段差对比结果出现异常。本文就该异常是否为地震前兆异常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根据调查结果,建立数学模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很接近。本文认为,1986年5月阿克苏测区出现的重力异常不是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8.
中国及邻区重力合成潮汐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江存  孙和平 《地震学报》2007,29(6):618-624
采用固体潮理论模型值和由最新的TPXO7海潮模型以及中国近海潮汐资料计算的海潮负荷效应,构制了中国及邻区的高分辨率的重力合成潮汐参数;并将合成结果与国家地震台网的重力观测值和武汉超导重力仪观测值以及香港台最新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振幅因子的平均差异小于0.005,相位差的平均差异小于0.5deg;;观测结果与合成结果之间的差异与重力观测仪器有关,高精度的超导重力仪观测结果与合成参数更加一致;重力合成潮汐参数是观测值很好的模拟. 本文结果可为绝对重力测量等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提供固体潮改正模型,也可为没有实施观测的广大区域提供有效潮汐参数.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2018年兰州和高台连续重力观测站整点值数据,分析2016年1月21日门源MS 6.4地震前2个台站连续重力数据非潮汐变化特征,发现2个台站在此次地震发生前1年,分别观测到重力数据出现持续约6个月的重力非潮汐上升变化,月均变化速度分别为9.36μGal、6.17μGal,累计变化振幅分别达到56.15μGal、37.05μGal。通过对观测站点周边观测环境的详细核实和理论计算,排除台站周边环境干扰因素,认为震前6个月的重力非潮汐持续性下降变化应与此次MS 6.4地震孕震过程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此次门源地震的孕震机理提供一定参考,为后续地震预测中重力观测指标的建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中给出一种利用对重复大地测量来估计地壳应力和断层位移的简洁的数学公式.根据希尔伯特空间优化理论用一种复线性形式模拟空间和时间上的分段连续的相对水平位移场,并且找到一种用以完成同步测网调整和应力近似的数学模型.将这种方法用于70年代Hollister网的几次重复观测中.评估了一些近似的模型.文中详细给出了最终模型,这一模型综合了一种在空间上有四个传输项的三阶复代数多项式和一种时间上有三个时段项的五阶代数多项式.这一方法用于估计发生在Hoflister区域在观测的时间跨度内的3次中等地震中的同震断层滑动和应力释放.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减组合滤波方法对2008—2013年云南省内7次M≥5.5地震前3个月10个台站的水管倾斜观测资料进行处理,消除潮汐改正成分和零漂,探寻短临同步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减组合滤波方法提取的高频成分,在震前存在同步异常,可尝试用于短临跟踪工作中;利用"Nakai拟合模型"求解得到潮汐响应率和线性漂移速率在短临阶段均未表现出易识别的异常,其反映的信息尚需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10—2020年云南境内及周边区域10个基准站的绝对重力观测资料,初步获得了各基准站的重力基准及其动态变化。其中,9个测站的3个不同时间尺度和时段的重力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重力变化先增后减,转折发生于2014年前后,在重力变化增大至转折点时,先后发生了2014年鲁甸MS6.5、盈江MS6.1和景谷MS6.6地震,随后至2021年漾濞MS6.4地震发生之前重力一直呈减小趋势,昆明站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文中研究表明,云南及邻近区域内重力场变化幅度大、速度快、升降转换周期短,且变化趋势一致。其重力场变化机制可能是由青藏高原受印度板块推挤向NE运移,后受四川盆地阻挡,青藏高原下的地壳物质转向SE的云南及邻近区域的运动所主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北镇至赤峰剖面重力场变化特征,尤其是在1997年10月,该剖面出现大范重力场下降,最大值达-70*10^-8m.s^-2。  相似文献   

15.
1970年以来华东地区地震活动主体区的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特征从时序演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作了分析,发现该地区地震在时序上存在前后两个演化过程相似的活动时段,并在空间分布上有着较好的分区性,地震活动主体区域存在明显的迁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华不地区今后地震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白家疃台)在“十五”改造后,布设了一台gPhone重力仪(原PET031)记录重力固体潮,该仪器自2008年起持续稳定工作:台站原有大地动力TRG-1型潮汐记录重力仪(#80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稳定工作,具有稳定良好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7.
绝对重力测量在云南和北京观测到的重力时间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贾民育 Torge  W 《中国地震》1999,15(1):54-64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德国汉诺威大学大地测量研究所于1990,1992和1995年共同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和昆明进行了3次绝对重力测量。此外,1990,1992年在北京,1990年在武汉也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通过对各次绝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并与其它重力仪获得的数据的对比估算了它们的可靠性,进而详细地讨论了各个测点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重力变化平面图和各点时序变化曲线.结合网区及周边地区震例,对邢台网重力场震前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网区重力场存在整体单调上升变化背景;重力场变化同周边地震活动水平明显相关;震前伴有网区重力场变化加速或转折过程,平面图出现大面积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我国及其邻近地区25个地磁台站的资料,分析了1969—1970年地磁场长期变加速度的脉冲变化,给出了相应空间分布特征。文中也列出了1950—1980年间我国地区地磁场零偏线位置的变化,零偏线的漂移方向在1970年附近的突然变化可能是长期变加速度脉冲的起因。  相似文献   

20.
郑兵  苏琴 《四川地震》2006,(4):41-46
本文描述了西昌测区的重力场在1990~2005年之间由于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的构造断裂活动而引起的重力场正负值区域的动态演化情况,按演化情况分为1990~1995年、1996~1997年、1998~2003年、2004~2005年4个时间段,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