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多种期刊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为检索源,评述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研究的进展及需解决的问题,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分为导引作用相关要素间关系框架构建及单要素的研究、导引过程和导引机理的透视、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信息流对人流导引力的模型设计与计算4部分。网站信息流、人流和导引方式等相关要素构成导引作用机理的框架,网站功能性和信息空间等单要素的研究奠定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的研究基础;通过综合旅游网站、留学网站和户外运动网站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是一个信息决策和执行的过程;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研究不仅体现了网站访问者日内、周内、年内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也构建了网站和访问者供需行为关系的多种模型;信息流自身具有极强的导引力,在距离衰减和替代效应问题上表现显著,将传统地理学区域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种期刊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为检索源,评述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研究的进展及需解决的问题,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分为导引作用相关要素间关系框架构建及单要素的研究、导引过程和导引机理的透视、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信息流对人流导引力的模型设计与计算4部分。网站信息流、人流和导引方式等相关要素构成导引作用机理的框架,网站功能性和信息空间等单要素的研究奠定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的研究基础;通过综合旅游网站、留学网站和户外运动网站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是一个信息决策和执行的过程;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研究不仅体现了网站访问者日内、周内、年内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也构建了网站和访问者供需行为关系的多种模型;信息流自身具有极强的导引力,在距离衰减和替代效应问题上表现显著,将传统地理学区域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利用百度指数提供的"用户关注度"功能,通过关键词搜索,获得中国第一批66个5A级旅游景区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每天的络空间关注度数据,并对其中具有完整数据系列的53个景区展开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周内呈现周四三二高、周日与周六低的"手掌"模式,其中南方景区和自然类景区尤为明显;年内呈现4月、8月最高的"双峰"模式,其中自然类景区表现出4月、7月、9月最高的"三峰"模式。研究还发现,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是其现实游客量的前兆:周内表现为"日前兆",即一周之内,以周五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工作日络空间关注度是其周末游客量的前兆;年内表现为"旬前兆",即一年之中,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是其后1~2周游客量的前兆。"前兆效应"也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相关机制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4.
应用10个样本旅游网站日均访问量的空间分布数据及网站功能资料,对样本旅游网站日均访问量与实际距离进行空间关系逆曲线拟合,进行距离衰减形态分异及其与网站功能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分异特征和地方性分异特征,随着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波动性分异特征从显著性到不显著性的变化,其距离衰减程度依次增强,其逆曲线衰减的符合程度依次上升;而随着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地方性分异特征由显著性到不显著性的变化,其距离衰减程度依次减弱,其逆曲线衰减的符合程度依次下降。表明不同网站间信息流距离衰减存在多样性变化。2)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的分异特征与旅游网站的主要功能之间关系密切:信息发布为主兼有预订功能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较为复杂;预订为主兼有信息发布的旅游网站和论坛为主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基本一致,波动性较小、地方性显著;政务为主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表现为波动性较大、地方性不显著的特征。依据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的规律,可指导旅游网站服务功能的建设和组织不同距离上的旅游流。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描述与集中度计算"[1]一文的基础上,从旅游网站性质的角度对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与集中性的差异进行指数衰减模型的拟合分析,并应用Zipf定律检验其特征,发现:1)不同性质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存在差异,旅游主管部门网站、旅游企业网站、旅游目的地网站的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分别表现出非常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基本符合指数衰减模型、不符合指数衰减模型特征。2)不同性质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存在差异,分别表现出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性特征、兼有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特征、具有明显的经济集中性特征。3)分维值多在0.5左右说明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较强,分维值的差异说明了不同性质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存在差异。旅游网站信息流的位序-规模均符合Zipf定律,其首位省市均存在于网站所在地或者周边省市,其位序-规模的前四位总体为经济发达省市,说明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具有本地和经济集中性。4)对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的Zipf检验,证实了空间距离集中性特征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描述与集中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获取24个旅游网站分省访问量资料的基础上,利用origin软件描述了其距离衰减的形态,运用区位熵、空间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三指标对其衰减集中度进行了计算,总结出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度特征,为旅游目的地确定目标市场以及旅游网站的建设与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发现:1)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主体上符合峰值衰减形态,包括指数衰减的单峰形态和高斯衰减的多峰形态,证实了地理距离仍然是虚拟旅游行为的限制因素之一.2)区位熵值大于1的省份主要是网站所在省份或经济发达省份,表明信息流距离衰减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多数旅游网站的空间洛伦茨曲线呈显著的内凹型,且基尼系数大于0.5,表明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度较高.映射出在导引现实旅游客流的流量和流向时,考虑本地和经济发达地区访问者需求的必要性.3)各旅游网站的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弯曲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且基尼系数大小不同,表明其距离衰减的集中度存在差异,各省份旅游网站信息使用强度与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度无明显相关性.这为旅游网站所在地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文旅游网站的空间类型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张捷  刘泽华  解杼  都金康  张进 《地理科学》2004,24(4):493-499
文章通过对网上调查统计和旅游网站特征指数(TWCI)的设计及其分析,描述了中国旅游网站的空间分布类型并分析了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国内旅游网站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而区域旅游网站发展规模数量与区域社会经济基础、网络技术基础背景以及区域旅游发展的区域分异具有较大的一致性。文章利用TWCI进行了分区并提出了中国旅游网站的若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秋娈  路紫 《地理科学》2011,31(7):885-890
通过百度、Google、Alexa、Cnzz等多种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站访问量统计工具获取了24个旅游网站分省访问量资料,运用Origin软件评估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问题。研究经过3个阶段,逐级递进分别应用Zipf定律、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指数模型3种方法,描述了空间分布的集中性,揭示了本地集中性与经济集中性特征,讨论了本地集中性与指数模型符合性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旅游网站信息流的位序—规模分布符合Zipf定律,以单分形特征为主,其信息流的规模结构主体呈Pareto分布模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集中性,该集中性表现为随分维值大小而相应变化。②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区位商值大于1的省份主要为网站所在省或经济发达省份,距离衰减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特征;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空间洛伦茨曲线呈内凹型,且多数网站基尼系数大于0.5,距离衰减的集中度较高、空间分布不均衡。③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本地集中性受旅游网站性质影响,且其本地集中性越强,指数模型拟合优度指数越高,指数模型与网站数据点的匹配效果越好,各省份访问量越接近标准曲线,与拟合曲线的吻合度越高。④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特征,为旅游目的地确定目标市场和旅游网站的建设与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刘泽华  李海涛  史春云  汪侠  张洪 《地理学报》2010,65(12):1624-163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历来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国内外学者对两者间的内在关系关注较少。中国黄金周旅游流是典型的高强度的短期旅游流。选择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 座重点旅游城市的7 处代表性景区为案例,建立黄金周客流周内分布偏度指数G,并使用相关分析及Person 相关系数,发现存在景区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现象,其机制为:在假日制度时间约束下,距离旅游集散中心的时间距离成为影响各城市及其代表性景区黄金周客流时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时间距离越大,则黄金周客流峰值出现时刻越迟,G值越高;而部分景区同时受不同尺度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出现客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多重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0.
山地文化旅游影响游客在目的地的行为与时间感,会对目的地客流分布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证实山地文化旅游会削弱客流的自然季节性波动,但其对客流多时间尺度波动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厘清。本研究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地泰山为案例地,以景区智慧系统大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从月际、日际、日内三个时间尺度比较徒步登高、朝山进香、极顶观日三类典型的山地文化旅游活动客群与景区整体客流的时间分布差异,揭示山地文化旅游对目的地客流时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1)山地文化旅游平缓了景区客流的季节性波动,其中徒步登高决定季节性分布的基本趋势,朝山进香、极顶观日在此基础上产生叠加效应,朝山进香催生反淡季的旺季分布,极顶观日平衡淡旺季差距。(2)山地文化旅游调节了景区客流的日际波动,其中徒步登高影响平均水平,朝山进香影响峰值水平,徒步登高与极顶观日有助于降低差距水平。(3)山地文化旅游打破了景区客流的“朝发夕返”自然节律,其中徒步登高、朝山进香共同构成景区客流日内分布的日间高峰,极顶观日促成了景区客流日内分布的夜间高峰。本研究结论对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的山地景区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发展使旅游目的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这个问题从20 世纪60 年代 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并作为热点问题持续至今。本文结合人类学家的部分研究成果,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 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 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指出了当前该领 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实证研究较多, 理论总结少; 定性方 法多, 定量测算少; 研究观点的片面性; 研究指标各异, 可比性不强。从长远的角度看, 研究成果和 实际发展管理的紧密结合、研究技术的突破和理论体系的确立、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将成为这个 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怀旧旅游热潮背景下,以知青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揭示出知青怀旧旅游的基本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得到怀旧情感、地方依恋和活动偏好3个变量的构成因素,探讨了知青的怀旧情感、地方依恋、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知青在下乡地的怀旧旅游具有组团特征明显、重游率高、住宿方式较为特殊且与当地居民联系紧密等特征。知青对下乡地的怀旧情感显著且正向影响地方依恋、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而地方依恋对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仅有微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空间行为路径分析及优化——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空间行为路径是旅游者在目的地城市区域内的空间移动轨迹,以典型旅游城市南京市为例,可总结出现有旅游流行为路径特征的弊端及其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旅游线路重组、旅游营销升级、旅游活动开展等策略实施空间行为路径优化,即:远距离客源由"单节点式"向"多节点式"路径转化;邻省客源由"线形旅游"向"环形旅游"路径转化;省内客源由"链式旅游"向"轴线辐射形旅游"路径转化;城市原住民由"单节点式"向"基营式旅游"路径转化。通过对旅游流空间行为路径的科学引导促进城市旅游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感知及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基于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法,以南京市为例,从城市居民感知视角考察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从旅游偏好、旅游频率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探讨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知晓度、居民对各乡村旅游点开发水平的感知与其空间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印象与旅游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5月,采用直接瞬时扫描法和间接监控器摄像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顺义饲养繁育基地的一对秃鹫的繁殖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秃鹫在警戒、理羽、吃食、交配、孵化等行为存在着明显的节律性,警戒、理羽行为在行为比例中较高,警戒行为占绝对优势。取食行为多发生在上午的中间阶段,孵化行为不间断、并且轮流孵化幼鸟。孵化期内雌、雄个体的行为差异不大,秃鹫发情期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西宁市7个社区居民购物行为问卷调查数据,探讨西宁市不同区位社区居民不同类型商品购物行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位社区居民购物频率、出行时段和出行距离存在差异,受营业时间和气温的影响居民购物活动以白天为主,夜间较少;市中心和郊区社区较多居民步行购买低等级商品,市中心外围较多居民购买低等级商品以公共汽车为主;西宁市市中心和郊区居民购物出行符合不同等级的商品购物空间的等级圈层结构,可分为3个圈层,而市中心外围居民的不同等级商品购物圈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与文献史料,系统分析了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现状、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新疆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SPSS软件探析了非遗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归纳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结果表明:(1) 新疆非遗资源类型结构、数量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态势良好,且活化模式逐渐多元化。(2) 国家级非遗与自治区级非遗在省域空间层面以极核区、高度密集区、次级密集区和面状区域为主要分布特征,呈现出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3) 不同地区的非遗资源丰裕度对旅游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遗资源密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好,而非遗资源稀缺地区的旅游发展相对缓慢。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机制,以旅游为载体对文化遗产进行活化,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