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12,(21):41-41,33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变被动灌输式为主动汲取式学习;而地理教师则通过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者、指导者。正因为如此,当前新课程地理课堂教  相似文献   

2.
朱爱华  相炜 《地理教学》2010,(8):50-51,25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组织教学,而是要以课标为准绳,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增”“补”“换”“调”。下面就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谈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背景 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经过四年的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考虑最多的是教师“如何教”,现在思考最多的是学生“如何学”。教学方式方法也由以前的“满堂灌”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曹嵘 《地理教学》2004,(10):14-15,1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在学生“学”的方面如何进行,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研究的中心逐渐由“重教法”转向“重学法”,因此更应重视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本文以初中地理新教材自主学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且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是师生关注的问题。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中心,来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情境,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美珑 《地理教学》2006,(11):13-15
地理新课程的目标能否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否提高,取决于教师能否切实转变“以教论教”的观念。审视当下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其中“教材一看就懂,不好教”、“教材知识体系不够严密”、“新课程缺乏时间保障”等观念,事实上已经成为新课程地理教学推进的障碍。现择要分析某些具有普遍性质的障碍观念,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玲 《地理教学》2012,(4):47-4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可以改变教材的顺序,可以通过增减、改编、重组等来改变教材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变化多样的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师生能在变化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教和学的精彩和谐,从而感悟到教和学带来的快乐体验和焕发出的生命活力。下面以“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学为例,谈谈本人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发展性地理学习评价的本身的出发点看,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地理课程培养目标构成了发展性地理学习评价制定的依据。发展性地理学习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只有与地理新课程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能,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
于传军 《地理教学》2011,(11):59-59
传统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执教者,正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地耕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已有进行多年,尽管多数的执教者已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虽也试图改变,但往往惯性使然,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表现为:学生活动已较过去增加了很多,但为活动而活动者多,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了达到学习的效果,必须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处理,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沟通的平台。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相似文献   

11.
陈小明  蔡婷婷 《地理教学》2006,(11):24-24,25,26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辅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因此在设计“黄土高原地区”这一节教学时,可将教材中的内容分成五块内容,分别由5个“W”(what,where,when & who,why)和1个“H”(how)来引导,每一块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教学整体性互动,简单说,就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具体地说,其内涵表现为教师主导施教和学生主体认识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性活动;就其外延来看.包括课外对课堂的延续部分(教师备课、学生课业活动等).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严侠华 《地理教学》2007,(12):11-1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实施这一-建议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高度认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以新课程的标准审视传统理念下地理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自觉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发现和比较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和适用性,身先士卒地引导学生转变落后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吕美德 《福建地理》2004,19(1):61-63
美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教于乐之中,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本文阐述注重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大大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地理美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廖苗  李树民 《地理教学》2023,(20):21-25
循证教育是实现教、学、评有效衔接的主要方式,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自然灾害”为例,让学生以“研究者”视角进行循证学习,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让教学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本文通过搭建学习评价工具、描述灾害地理教育行为表现和开展核心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真正落实课堂的教书与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鄂傲君 《地理教学》2010,(14):20-22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客观需求。在高中地理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不少地理教师注意强化教学过程中教的环节与学的环节的整合,积极尝试将教案设计转向学案的编制,从着重教的过程设计逐步向关注学的过程设计转变。因此,如何提高学案编制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定向、评价、反馈功能,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在绍兴市嵊州第二中学举行了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参加展示的教师都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摒弃了传统的“以教为本位”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凸显了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从根本上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在几节观摩课中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不仅给一线教师学习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很大启发,也给一线教师如何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以深深的启迪。下面我把这节观摩课课堂实录的片段呈现出来,并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触。  相似文献   

18.
徐伟军 《地理教学》2012,(11):34-35
“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是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其内涵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不断生成的整体性活动。互动式教学呈现一种开放状态,其交互形式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9.
鲍建华 《地理教学》2007,(10):32-34
长期以来,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新课程带来了许多新理念,如重视知识获取的探索与研究,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要求教师努力创造情境,带学生走进社会去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由一个个细小的行为片断组成,课堂环境的复杂多维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行为生成的必然。生成性教学行为具有双重主体——学生和教师;双向生成联动应变——学的行为和教的行为互为“生成性”自变量与因变量,产生双向生成联动应变效应;预设与生成的合奏——生成以弹性留白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等三重属性。地理课堂中有八种教学行为需要教师把握时机,有意识营造宽松环境、培育肥沃土壤,正确引导产出高质量的生成,让课堂“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流水“随势赋形”,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