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题目图2为"某大洋海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图1为甲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K、M、P为不同地层。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能反映甲地地层剖面的是()(2)若甲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a、b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河的水能比b河更丰富②与b河相比,a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③b河下游西南岸冲刷严重④与a河相比,b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似文献
3.
【题目】(2010·吉林省十校联考)下图为某日某时北半球a、b两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读者来信提出的建议,本刊恢复“一题一议”栏目。欢迎来稿,并对如何办好“一题一议”栏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评析
要对本题作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熟练掌握坐标图的判读方法,正确地判断雪线海拔在经向与纬向的递变关系。其次要正确理解雪线的概念以及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所以可以简单地说题3是一道读图题,题4是应用雪线知识分析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中,有一组关于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的选择题,题目如下。下图表示某地区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震源深度,横坐标表示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其中0表示的是海岸线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西800km,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东200 km,图中的点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 相似文献
7.
8.
【题目】(2011年浙江省高考文综考试卷)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上两点Q。、Q:分别位于经线L,的东西两侧。完成9~10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是地区制造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85年到2003年的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地区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气温的分布”框题,教学要点有三:一是等温线图及其对气温分布差异的判读;二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原因;三是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教学重点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难点是影响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分析。这一框题,从教材的篇幅看并不大,但是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时,如果把握不住教材的特点和学情。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它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等)及具体的解题方法,既可有效地解答各类数学问题,也可以用于解决其它学科的疑难问题。结合具体实例,本文着重探讨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地理选择题解答过程中的应用,籍此提高地理习题课的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某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月相变化规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月相的出没方位角和地平高度变化很大,而不是像太阳视运动那样随四季有规律地变化.但只要根据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和运动特征,月球的地平高度变化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特征词双重属性的构建策略,为带有约束条件的中文命令直接转化为GIS操作提供了解决方法.针对复杂的空间、属性约束条件,定义了条件文法并设计了规则模板的生成算法;通过特征词的双重属性建立了中文命令与GIS功能函数之间的联系,采用规则匹配、函数映射方法实现中文语义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城乡融合发展机理与演进规律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与乡村始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融合体,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过程就是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过程。“城市病”因乡村病而生,“乡村病”也因城市病而生,“城市病”与“乡村病”同病相连,互为病因,复合叠加形成“城乡病”,根治“城市病”必须通过乡村振兴,根治“乡村病”也必须通过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对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城乡病理病根及对立格局,解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控要素、驱动机制、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律性和持续性,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测度试验系统,提出了城乡多融合发展的三角模式,验证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正处在城镇化后期城多乡少的高度融合阶段,未来将迈入城镇化终期城多乡少的深度融合阶段。从政策层面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有关城乡发展政策的演进路径,总体经历了从城乡二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演进过程,这些政策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从路径层面建议合并召开中央城乡工作会议,合并编制《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实施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时作为解决城乡病、提升城乡发展质量的两种不同手段,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方法,构建评估体系定量评判城乡融合发展程度,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高度同步化、深度融合化和共荣化方向发展,同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乡村发展质量,同步实现城市现代化和乡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划分为地理学科的试题有1—11题(选择题,44分)和36题、39题(4)、(5)小题(非选择题,56分),共计100分。黑龙江省的阅卷方式为计算机网上阅卷。 相似文献
16.
17.
深圳市不透水表面的遥感监测与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监测城市不透水表面扩展过程,是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动态,深入剖析城市地区空间镶嵌体内部异质性景观相互转化的重要基础。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定量划分城市不透水表面等级体系,计算不透水表面的转移矩阵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透水表面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高盖度及极高盖度的不透水表面持续增加,中盖度及低盖度不透水表面先增加后减少,而自然地表及极低盖度的不透水表面则为先减少后恢复,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地表覆被的结构性影响。景观格局变化显示景观多样性程度较高,且经历了低-高-低-高的变化;斑块在1990年以自然地表为主,1995年以后以中盖度等级为主,高盖度等级显著增加。自然地表和中等盖度的不透水表面变化分别主导着前期和中后期的变化过程。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将林地、农田、水体及滩涂等自然地表快速地转变为不同功能的建设用地,主导着不透水表面等级分布的梯度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北省7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数据,选择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s坡度估计、一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判断了河北省气温变化的趋势和突变时间,分析了气温变化的区域和季节特征,并探讨了气温变化特征与北极涛动、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河北省整体气温显著上升,年均温平均增幅0.30 ℃/10 a,四季增温幅度冬>春>秋>夏;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增温幅度较大;(2) 河北省增温突变集中在1986-1994年;冬季和春季增温突变较显著;年均温增温突变时间北部早于南部;(3) CO2排放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前AO指数的增强可能是河北省近50 a增温的主要原因;高纬度、高经度、高海拔、盆地以及无森林和湿地调节的地区增温显著,这些因素对区域增温具有放大作用,是影响河北省气候变化对AO响应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whole year,spring,summer and autumn was analyzed from April 1998 to March 2008 based on the SPOT VGT-NDVI data and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20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ern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a whole,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Vegetation NDVI maxi... 相似文献
20.
本节课的课题为高中地理必修3的内容: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课程标准同时还列举了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该条课标的核心内容是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其关键词是区域、环境、发展、问题,其中后三个关键词是存在于某个区域之中。因此重点要厘清区域内 相似文献